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了,胡惟庸为什么还要害他?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09)150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伯温的故事。

史料记载,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

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让作为宰相的胡惟庸派御医去看刘伯温。御医看了刘伯温,给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刘伯温就感觉他的心中有一块石头,沉甸甸的,怎么也下不去。

刘伯温心里很怀疑,觉得是胡惟庸派的御医,在药里动了手脚。于是他把这件事给朱元璋讲了。当然了,他不可能讲胡惟庸派的人害他,他只能说,他吃了那个药以后,病情加重了,心里面就像压着一块石头。

刘伯温作为几乎和诸葛亮快要齐名的谋士,一度名扬千古,甚至后世传说之中,有关刘伯温的事迹也越来越神,甚至说他能够未卜先知,趋吉避凶,而且甚至还有刘伯温的烧饼歌传下来,成为他预言天下大势的代表作品,当然如果刘伯温真的如此神奇的话,他们他就应该知道跟随朱元璋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不过,朱元璋的反应很冷淡,就像听不懂他的话一样,这让刘伯温非常失望。

刘伯温回来以后,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于是就给两个儿子做了一番交代。他先把一本天书交给大儿子,让大儿子立刻交给朱元璋,看都不准看。这个举措,主要是保子孙后代不遭受朱元璋的打击。接着,他又告诉了自己的小儿子一些治国的良策,他让小儿子把这些治国良策献给朱元璋。目的是让小儿子将来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过,他又给小儿子说了一句话,他说胡惟庸现在还在宰相的位置上,把这些治国良策献出去,也是没有用的,只有等到胡惟庸将来倒霉了,下台了,你再把这些话告诉朱元璋。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伯温一直认为是胡惟庸在药里做了手脚,所以他的病情才会加重,最后以至于不治而亡。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登基以后,曾经有过屠戮功臣的行为,除了个别几个,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加起来株连的功臣多达上完人,为了给自己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太平天下,朱元璋不惜千夫所指,虽然刘伯温并不是在此案件之中被株连的那个人,但是却也和他有关系。

当然了,他对朱元璋本人其实还是有怀疑的。因为他在给朱元璋汇报了这件事以后,朱元璋的表现很冷淡。朱元璋表现很冷淡,有两个意思,一是朱元璋很宠幸胡惟庸,认为胡惟庸不可能害人。二是胡惟庸在药里做手脚,说不定还是朱元璋暗示的。不过,就算刘伯温怀疑朱元璋,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朱元璋是皇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他只能等着倒霉。

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了,胡惟庸为什么还要害他?

那么,胡惟庸有没有可能害死刘伯温呢?

我认为这件事情是有怀疑的。

胡惟庸当初在当宰相的时候,确实是有些霸道。一方面他很多事情都自己做主,不告诉朱元璋。另一方面,他在朝廷中也有一些排斥异己,想自己独占朝廷。因此对同为宰相的汪广洋、杨宪等很多大臣都多有打击。所以他打击刘伯温,也是说得过去的。

问题是,他为什么要打击刘伯温呢?

胡惟庸打击某个朝臣,无非是这个朝臣和他之间有权力之间的争夺。权力就像一块蛋糕,如果某个大臣分得多一点,他就只能分得少一点。但问题是刘伯温并没有和他分权力呀!

其实在朝廷之中,一开始就形成了两大派,朱元璋手下之中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和以刘伯温为首的浙 *** ,双方你争我夺,只不过在最后的角逐之中,他们没有赢家,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始终都在皇帝朱元璋的把握之中。

历史上所记载的,刘伯温只是和李善长有矛盾。当时朱元璋让两个人一起来制定国家的法律,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观点有很大的出入,因此李善长对刘伯温很不满。不过,历史上并没有刘伯温和胡惟庸有矛盾的记载。

而且刘伯温当时害怕朱元璋杀功臣,杀到了他自己的头上,所以很早就提前辞官归隐了,更没有和胡惟庸有什么矛盾冲突。胡惟庸何以要动手脚杀刘伯温呢?

我认为,胡惟庸和刘伯温虽然没有矛盾冲突。但是有一件事情应该是引起了胡惟庸不满的。这件事情,就是朱元璋连续两次征询刘伯温的意见。问刘伯温,什么样的人才是恰当的宰相人选?当时朱元璋提到了胡惟庸。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是一个恰当的宰相人选。但是刘伯温否定了朱元璋的看法,他认为胡惟庸并不恰当,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辆车的话,胡惟庸这个驾车的车夫,肯定会把这辆车拖翻。

但是后来,朱元璋却仍然用胡惟庸当宰相。朱元璋用胡惟庸当宰相的时候,会不会给胡惟庸说过这件事情呢?就是说朱元璋会给胡惟庸说,有人是反对你当宰相的,认为你当宰相不好,但是我依然要用你当宰相。朱元璋这样做,无非就是让胡惟庸记得他的恩情。

刘伯温更先失败,当然他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懂,相反正是因为太懂,官场的厚黑学,朱元璋从他那里学了不少,因此也对他最为忌惮,刘伯温也无奈只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教书育人了此残生,只不过既然已经踏入这条道路,除了死,没有别的重点。

刘伯温去世也是颇具谜题,据说当时他正在生病,是胡惟庸奉皇帝的命令,带御医去看望刘伯温,但是没想到刘伯温在经过御医看了以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后来胡惟庸倒霉以后,这件事情也成为了他的罪状。

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当年有人就在宋太宗面前说杨业的坏话。但是,宋太宗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别人举报杨业的这个信,装在一个信封里。交给杨业。意思也就是说,你看别人举报你,说你的不是。但是我这么信任你,你应该对我肝脑涂地。我想朱元璋把刘伯温对胡惟庸评价的话,告诉胡惟庸,其目的肯定就是这个。

这样一来,胡惟庸当然不满刘伯温了,害死刘伯温,也可以说得过去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1651.html

“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了,胡惟庸为什么还要害他?”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夏侯渊与马超之间有何交战?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夏侯渊与马超之间有何交战?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夏侯渊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善于打运动战,千里袭敌,虎步关右,夏侯渊是曹魏西部战线的军事统帅,也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在西线时,和马超打的最多,夏侯渊为什么打马超打的最狠?夏侯渊为何不怕马超?夏侯渊输给马超了吗?在正史中,夏侯渊几次和马超交...

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辛毗: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对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荀彧地位与郭嘉相当。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军事上的谋略,一直和曹操南征北战,而荀彧属于朝政性谋士。战略方面,荀...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朱元璋传位朱允炆那么不放心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传位

还不知道:朱元璋那么不放心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他?而不是传给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实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后,每天都是忐忑不安的,他一直怀疑自己的决定!他害怕这个孙子压不住朝堂上的大臣,也害怕他治理不好天下。想帮他铲除所有潜在的威胁,于是才有了蓝玉案这...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