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城门都是弄木头做的 为什么攻城门的时候不是放火而是撞击城门

历史文化5年前 (2019-07-09)130

还不知道:古代攻城门为什么不放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的城门都是木质的,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是在很多电视剧里面,有很多打仗的时候会使用到的攻城设备,比如投石器,云梯等等。但是,既然古代的城门都是木质,为什么很少考虑去用火烧掉城门,如果用火烧掉直接城门的话,攻城难道不就会简单很多了吗,但是为什么古人还是要撞击城门,而不是选择放火 ,这是为什么?

古代城门都是弄木头做的 为什么攻城门的时候不是放火而是撞击城门

1。攻城为什么不放火

木头怕火这样浅显的道理古人肯定是知道的,之所以攻城不用火去烧也是有原因的。之一,城门都是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做的。因为城门在古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做城门的木头往往都是到深山里采伐那些百年巨木来做的,而且还会挑木质比较坚硬的枣木、榆木等木头,奢侈一点的还会用铁桦木来做原料。这样的木头防火能力非常强,再加上城门一般比较厚实,所以即使烧着了也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烧穿。有这个时间,仗没准都打完了。

第二,防火措施非常严密。城门在修建好之后,还要经过防火处理这道程序,在城门上包上铁皮、钉上粗大的铜钉。而且城门的前面一般都有护城河,要想接近城门必需要经过吊桥,并且城门洞里都有预留的孔洞,这就是用来灭火的。经过这样处理的城门,即使往门洞里塞满柴草,也一时半会儿烧不起来。如果敌人一旦防火,那么门洞里就会灌满水来灭火。

在五代十国时期,为了更好地保护城门,瓮城开始兴起。翁成就是在城门外再修建一个半圆形或长方形的小城来保护城门。翁城的防御能力是非常强的,即便敌军进入了翁城,也会受到城墙上三百六十度的无死角射击,简直就是瓮中之鳖,根本别想着靠近城门。

第三,烧城门不一定有用。古代作战,一般防守方都是弱势的一方。为了能够更好地防守城市,守城方会用沙子和石头把门洞填满,这样的话,即使真的把城门烧穿了,背后也会被砂石堵上。城门上方一般都有城门楼,所以在攻城的时候,防守方会占据高位向底下进攻。来自上方的箭雨对底下的攻城方来说是很大的威胁。而且用巨木撞门要比用火烧效率高得多,所以敌军在攻城的时候还是会首选撞门。

在历史上,也有用火烧城门的实例,不过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公元1561年,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吉祥联合忠国公石亨在京师谋反,意图谋害明英宗。由于谋反意外泄露,曹石二人不得不在夜间仓促起事,在攻打东安门的时候,石亨纵火烧门,意图破门而入。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东安门的守军非但没有灭火,反而给大火添柴,导致火势越来越大,成功阻挡了叛军的进入。

综上所述,古人攻城的时候之所以不用火来烧门,是因为城门的防护非常严实,除了包上铁皮,钉上铜钉之外,还会留出灌水的水槽,在城墙外还有护城河,所以用火烧门并不是更好的方式。

古代城门都是弄木头做的 为什么攻城门的时候不是放火而是撞击城门

2。烧城门有用吗

现代人能想到的办法,古人肯定也能想到。他们不采用这种 *** ,肯定是有原因的。攻方能想到的办法防守方当然也能想到,之所以不用,之一个原因是由于古代城门的位置。古代城门是在城墙里面的,而城墙外会有护城河,这样一来攻方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靠近城门。而大家都听说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有水的情况下根本不怕火。

第二个原因,城门是深埋在泥土中的,古代没有打火机和汽油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城门点燃,里面如果在浇水的话要让火持续燃烧也很难。再有如果战争非常激烈,守方会用巨石、铁水把城门封死,里面出不去外面进不来,就算烧掉木头城门也没用。

另一方面,对于战争的防御方来说,能不能守住城门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所以城门是兵力最密集的地方。想正面进攻城门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对于进攻方来说非常不值。所以,我们看到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都是有木柱子撞城门或搭云梯、翻城墙攻城。

3。火攻攻城的办法

有时守城者防御严密,无法直接进行攻城作业,这时就必须倚赖火攻。攻城所用的火攻术主要是以引起敌军火灾,焚烧敌军兵器或是以烟熏敌军为目的。在《武经总要》中所收录用于攻城的火攻器械有以下几种:

一、雀杏

雀杏是捕取来自城中的鸟雀,然后以中空的杏子装入燃烧的艾草(火种),等到黄昏时利用其返巢的行为,将火种带至敌人粮仓。

古代城门都是弄木头做的 为什么攻城门的时候不是放火而是撞击城门

二、行烟

根据《武经总要》的说法,如果攻城超过十天,则可以准备易燃的干草或薪束约一万束,一束以人力能够背负为准,然后至城的上风处,以干草为中心使其易燃,周围则置湿草,使其发烟。鉴于引火发烟的地方不可以离城太远,必须注意准备皮笆或是傍牌以防敌人以矢石攻击。这些草料因为带着湿气,所以会发出浓烟,可以熏逐城上的守军。

三、烟球和毒药烟球

这两样武器都是利用投石车(炮车)投射至城外的。烟球是以火药三斤外面敷上一斤黄蒿,要投弹时再以烧红的锥子刺入点燃包裹火药的厚纸层,放在炮车上发射,算好距离与燃烧速度,球落至敌军阵营时,刚好点着球火药引起爆炸。毒药烟球的成分就复杂了,重量大概是五斤,可以使敌方士兵口鼻出血。

四、扬尘车

扬尘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驱赶敌人守城将士,其目的与今日的化学战有些相仿,但扬尘的目的并不是杀伤敌军,而是利用散播石灰使敌军口眼无法张开,或将毒烟吹至敌军阵中,攻城部队就利用此一守城部队离开防守岗位时,利用云梯蜂拥而上。使用扬尘车也是必须二三十辆同时使用,等待风向合适,或是有鼓风的设备时,将车移至上风处,理论上应该先用炮车轰击数次,迨敌军的矢石稍弱,再将扬尘车推向城边进行扬尘作业。

另一方面,守城部队要是施放化学药剂进行作战的话,攻城部队也必须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此时亦可充分利用扬尘车以制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7/261680.html

“古代城门都是弄木头做的 为什么攻城门的时候不是放火而是撞击城门” 的相关文章

虞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她是项羽的宠妾还是正妻

虞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她是项羽的宠妾还是正妻

对虞姬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虞姬是项羽宠妾,正妻另有其人?项羽困于垓下,曾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

李岩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李岩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李岩出身官宦门弟,为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人称“李公子”。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下来的时候都会变得不那么的真实有些故事会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这样的故事在普遍认知比较低的古时候,却是能够得到众人的信任的。但是,时至今日,却有很多的古代故事被后人...

高孝珩:北齐文襄帝高次子,涉猎经史,爱好文学

高孝珩:北齐文襄帝高次子,涉猎经史,爱好文学

高孝珩,北齐宗室大臣,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次子,母为王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涉猎经史,爱好文学。北齐建立后,封为广宁王,历任司州牧、尚书令、司空,迁司徒、录尚书事,拜大将军、大司马等职务。幼主高恒即位后,拜太宰,出任沧州刺史。率军抵抗北周军队,兵败为宇文宪所俘...

正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和三国演义写的一样吗

正史上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和三国演义写的一样吗

还不了解:三国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被三国演义误导了几千年,其实真实的刘备牛逼坏了,不弱于曹操。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都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刘备刘玄德除了常常以仁义为本之外,基本身无长技。早期除了关张手底下更是一个人也没有。在面对强大的诸侯的时候不仅连连失败...

杨玉环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长得到底有多漂亮

杨玉环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长得到底有多漂亮

还不了解:美女杨玉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玉环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那么她究竟有多美?杨玉环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她究竟有多美呢?唐代包括后世很多诗人都曾赋诗赞美杨玉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脱靴奴使高力士,辞官妾视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为什么会迷上炼丹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为什么会迷上炼丹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什么会突然迷上了炼丹?秦始皇嬴政同志在38岁那年迎来了自己事业的的巅峰期,38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而嬴政的平台又这么高,于是准备大干一场,嬴政把之前的那些个制度全部废除,实行新的制度,这还不够,连称呼也要换...

历史上真实的文穆皇后是什么来历?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文穆皇后是什么来历?一生是什么样的?

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从《上阳赋》热播后,许多观众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女主阿妩身上,她出身琅琊王氏,不仅有倾城倾国的容貌,更是有强大的家族背景,她自己本身又是公主,最后还嫁给了皇帝,可以说阿妩精彩的一生...

盘点历史上七位十分节俭的皇帝,排名第一的不是节俭而是吝啬

盘点历史上七位十分节俭的皇帝,排名第一的不是节俭而是吝啬

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样的身份似乎和节俭这个词不沾边,但凡事总有例外。在古代帝王中有几位非常节俭的额,按照大体排名,得到第一的这位,甚至让人感觉他不是节俭,而是吝啬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七位:吃上很会省的宋仁宗赵桢有一次,时值初秋,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