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18)130

还不知道:宋朝迁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赵匡胤当皇帝之前的工作就是武将,还是一员优秀的武将,在征讨过程中,他经常亲自出征,或者在 关键的战役上给予主帅战术建议。更高领导要做到这点,必须自己很内行,若是像蒋介石那样经常去指挥一个团的战斗,或者像宋太宗、宋真宗那样让主帅按照“阵图”去打仗,就犯了兵家大忌。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战争的人事安排上,赵匡胤做到了充分的放权,让主帅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又能让主帅尽忠,在五代十国这样一个流行武将造反的时代,没发生过一次主帅造反的事情。王全斌攻下成都后政令昏庸,逼反了十几万川军,赵匡胤也能做到继续充分相信王全斌,没有让王全斌铤而走险反了大宋。

墨子说:“上君尽人之智,中君尽己之智,下君尽人之力。”用武将方面,赵匡胤完全做到“上君”这个标准,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宋接下来的十七个皇帝都达不到这个高度。每攻下一个国家,赵匡胤必定优待国君和大臣,这给其他政权极强的心理暗示,几乎每个政权里都有愿意主动归降的大臣。南方还剩下的两个小国家:吴越和清源,甚至连皇帝也想着要投降。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经过十六年的切身体会,赵匡胤明白了东京为什么不是一个牢固的首都。一是东京没有天然的屏障,这对防守来说是很不利的,像北京这样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地形更利于防守。二是由于没有天然屏障,只能派重兵把守,这消耗了国家财政大量的物资。离东京不远的洛阳,拥有很好的天然屏障,武则天曾在这里建都。赵匡胤想着要迁都到洛阳。自古迁都就是大事,一个王朝因为迁都失误而转向没落甚至灭亡,历史上的实例比比皆是。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那为什么赵匡胤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迁都呢,除了客观的原因,还因为他要避开弟弟赵光义在东京发展的势力。本来,赵普很早就发现了赵光义私聚幕僚的意图,他和赵光义在大宋建立之前是好朋友,后来因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发生了分歧,两人逐渐成为水火不容的两大政治集团。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两人的争斗,从不亲自出面,往往采取打击对方亲信的手法。一次,开封府判官姚恕奉赵光义之命拜见赵普。赵普恰好正在请客,门卫就没有及时通报。姚恕生气了,拂袖而去。过了一会,门卫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赵普,赵普慌忙派人去和姚恕道歉。

姚恕觉得自己有赵光义撑腰,仍然掉头不顾,对宰相的致歉毫不领情。赵普一贯是个小心眼,这次也怀恨在心,过了几天就借机把姚恕调到澶州做通判,相当于澶州市副市长,即使是赵光义出面挽留,赵普也不买账。几年之后,黄河在澶州决了口,赵普以姚恕通报灾情不及时为由,将姚恕暂首弃市,再投尸黄河,既打击了赵光义的气势,又出了口恶气。

而现在,赵普被罢免了,赵光义的势力集团一支独大。赵匡胤又很爱惜自己的弟弟,对赵光义的所作所为也采取了默然的态度。赵普罢相后一个月,赵光义进为晋王,位在宰相之上。柴荣继承养父郭威的皇位之前,官爵就是晋王。这个安排,似乎是表明赵光义就是皇位继承人。

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表面上看来是因为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十五年前,杜太后得了重病,感觉自己不久人世,就问赵匡胤:“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天下吗?”赵匡胤做了一个标准的孝子式回答:“全是因为祖先和父母的功德。”杜太后说:“不是,是因为柴荣让一个小孩子当了皇帝(十一岁的柴宗训),假如后周有年长的君主继位,你怎么能得到这个位置。”

杜太后还设计了避免宋朝也出现这种局面的 *** :“你百年以后,应当传位给弟弟光义,光义之后,当传位于廷美(赵匡胤最小的弟弟),廷美再传位于德昭(赵匡胤的大儿子)”这个考虑完全出于不立幼子做皇帝,而现在,十五年之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人。大儿子赵德昭,28岁,小儿子赵德芳,23岁,一直都没听说有失德的表现。按照中国历来的传统和大家根深蒂固的意识,赵匡胤应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然而,赵匡胤一直都没有立太子,他担心赵光义的势力已经发展的很大。贸然立了太子,赵光义会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不如先迁都,摆脱赵光义已经形成的势力圈,再立太子也不迟。赵光义明白迁都的“另一个”意义,极力阻止,赵匡胤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这个心愿。有一次,赵匡胤愤愤的说:“不出百年,天下的财力必 定为京城的防卫而耗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3121.html

“赵匡胤迁都长安 为何他的弟弟却极力反对呢” 的相关文章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其实阿巴亥本身没什么罪过,但是她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幸,这就是最大的过错。皇太极容不下她,她就得死。一、阿巴亥得宠,可能掌握遗嘱。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努尔哈赤年老以后,一直是阿巴亥陪在他身边。由此可见,阿巴亥相当受宠。本来这也没啥,老皇帝都喜欢小媳妇儿...

面对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是怎么做到3个月就平定的?

面对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是怎么做到3个月就平定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故事。汉朝建立以后,刘邦忙着平定异姓诸侯王,吕后则忙着扶持自家力量,打压老刘家的班底。好不容易熬到了汉文帝刘恒时期,这才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你以为汉文帝时期就安稳了?不好意思,汉...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临终之前,知道刘据含冤而死,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为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建文帝。之后更是在齐泰与黄子澄的建议下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先是周王朱橚被废,紧接着又将齐、湘、代三位亲王贬为庶人。就这样,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战争诞生了,那就是燕王朱棣发起名为“清君侧”的靖难之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刘备死后诸葛亮死都没有重用赵云 原因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赵云如此勇猛,为何诸葛亮至死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历史中,赵云是一个人气很高的将领,而且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在三国演义中这是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但是却一直没有真正的领兵打过仗。实际上真正的赵云也没有做过将军,一直是很平常的小官,类似于刘备的贴...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曹丕有年在受阻放过曹植吗 曹植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曹丕有年在受阻放过曹植吗 曹植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还不知道:曹植的后半生是如何度过的,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过曹植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然曹丕是曹操之后魏国的正统接班人,可是在后世很多人的眼中,曹丕的名声似乎还没有曹植那么好,同时曹丕背负的还大多都是骂名,尤其是当人们看了曹植写的《七步诗》之后,对曹丕的看法就...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交手 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交手 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

对夷陵之战蜀吴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先看看抵抗入侵的东吴阵容由江东四英杰中仅存的陆逊统兵十二虎臣仅剩的5人中徐胜 潘章 韩当三人参战还有少年名将朱然以及宗氏名将孙桓统兵文官诸葛瑾 骆统 步骘等而演义中带病上阵被沙摩柯杀死的甘宁则在此战之前便已去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