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7-30)220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一直被看作是帝王的鹰犬,他们平时照顾帝王的饮食起居,而在帝王需要的时候,就会成为帝王在朝堂甚至是民间的意志代表,为维护帝王的权力而与各方势力角逐,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当属明朝了。

明朝自建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了防止汉、唐外戚与宦官干政祸起萧墙的历史在明朝重演。特意规定了后宫及宦官不得干政。下令铸造铁牌,立于宫门中,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有明近三百年,几乎没有后宫干政的情况出现。但是宦官弄权的情况却并未如他所愿,反而愈演愈烈,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古就为大家讲讲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更深层次的皇权与君权之争。

废丞相,皇权至高无上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是他在元朝灭了 *** 法统之后,再次重新建立了汉家天下,驱逐了蒙元对汉家故土的蹂躏。更是在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与规范来巩固国家的稳定。甚至于为了巩固皇权削弱相权,不惜借助胡惟庸案,将丞相这一几千年来维持君臣平衡的产物给毫不客气的剔除了,并就此发布《废丞相、大夫,罢中书诏》,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六部尚书全部归皇帝直接领导,自此皇帝既是国家元首,也是行政首脑。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自此,国家大政皆出于皇帝一人,文臣武将都是执行者。但这一现象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明朝统治权之后,又开始出现了变化。

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燕王朱棣会在他死后不久便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而夺得皇位的朱棣这时也不得不考虑到一个问题,谋反是个高风险的行为。在他谋反的过程中,真正投靠他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那么夺下大明江山的他,能用谁?外戚么?不现实,毕竟这些人也还算是外人。文臣和武将们也未必可靠,于是在他南下靖难的过程中,始终陪伴他左右的宦官们无疑成为了朱棣更好的选择,于是乎诸如郑和、侯显、亦失哈、阮安等宦官相继登场,成为了朱棣治理国家的左膀右臂。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立内阁,相权再度崛起

但治理国家毕竟不能单靠宦官,朱棣明显也没有他父亲朱元璋那么好的精力来面对每天巨量的奏章,于是在就建立了“内阁”。

内阁其实就是皇帝的秘书团队,主要由内阁大学士来担任。在建立之初主要的工作就是代皇帝对奏章进行初步的处理,并以纸条的形式附上建议,以供皇帝决策时参考,这个过程被称为“票拟”。而这些票拟过的文件要想发布出去,就必须经过皇帝的“批红”,也就是由皇帝将内阁的意见抄一遍才有真正的行政效力。

这样一看,我们会发现。这个内阁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丞相制。只不过把原来的由丞相一人总理政务,改为由一群翰林学士出身的人担任内阁大学士来协助皇帝对国家政务的管理。

制衡相权、勋贵,启用宦官

那么朱棣会任由朱元璋取缔的丞相再次出现来掣肘自己的统治么?显然不会,深谙权衡之术的他,不会单单寄望于勋贵阶级来平衡文臣的力量,于是他在将明朝统治中心由南京转移到北京之后,就将宦官机构做了大规模的调整,对朱元璋建立的二十四衙门这个机构的权力进行了放大。

二十四衙门在建立之初并不是宦官体制,其主管太监也并不是一定要采用宦官,它只是一个单纯的侍奉皇家及其家族的管理机构,但朱棣得位之后大多是派宦官进行管理。故民间对宦官逐渐称为太监,这也是太监这一名词的真正由来。

那么二十四衙门的权力是如何放大的呢?——建立东厂。

正是由于得位不正,为了让宦官们能够有实力对抗文官集团和勋贵阶级,朱棣建立了东厂这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其权力还在朱元璋建立的锦衣卫之上,主要负有辑查刺探和对社会监视的职责。而直接管理这个特务机关的部门就是二十四衙门之首的司礼监,正是司礼监这个内廷总管部门,不仅掌管着宫廷事务,其中的掌印、秉笔太监更是掌管着批红和传宣谕旨的权力,这样一来,君权就得到了无限的提升。文臣为代表的相权则被皇权牢牢的压制住。

土木之变后,相权势力膨胀,提升宦权压制

但这种君强臣弱的局面在朱棣去世之后,很快就迎来了变化——土木堡之变。

在土木堡之变前,由于君权的无限放大,同时皇帝对宦官的过度依赖,造成明英宗时期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肆意干预朝政,最终酿下土木堡之祸,白白葬送了明朝勋贵阶级和北疆大量军力。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土木堡之变后,由于勋贵阶级大多被灭,宦官集团又成为此次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文官集团在明朝的政治地位急剧上升,明朝开始由文武并重走向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

明英宗复辟后,为了抑制文官集团的势力,开始重新重用宦官来压制文官集团,这是明朝新的皇权与相权之争的开始。

此后,在明仁宗时期内阁权力开始不断膨胀,内阁首辅由于可以拟诏谕,其权力等同于丞相,为维护皇权并对文臣实施有效的监管,明宪宗在原有东厂与锦衣卫的基础之外再建立了西厂。与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由于西厂的主要职责是侦查民臣的言行,负有侦查、缉拿和审讯的权力,遭到了文臣集团的极大抗拒。两度废立,最终在明武宗时期由于刘瑾被文臣攻讦倒台后随之完全废除。

张居正改革,相权一家独大的短暂演出

万历皇帝继位后,身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同时也是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为扭转明朝困顿的财政,腐败的吏治局面,在获得了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后,开始推行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史称张居正改革。

通过这两条法令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吏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采用戚继光、俞大遒等优秀将领将一直困扰明朝海疆的倭寇问题最终解决,明朝一度出现复苏的局面,史称万历中兴。

这个时期无疑是皇权影响力最小的时代,张居正所代表的相权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走向。以冯保为代表的宦官们大多依附于张居正,协助其开展政治改革,张居正的相权权力之大,几乎完全盖过了皇权。

但张居正改革也埋下了极深的隐患,由于这两条法令更多的是损害了文臣阶级的利益,毕竟一条鞭法使得大量有功名的文臣被迫为他们隐匿的田产缴交了税赋,也因考成法失去了继续吃空饷的机会。

因此在张居正死后,文臣群起攻讦张居正的改革,并将张居正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权臣。并以过激的言论为时尚,肆意借国本之争,任意指责宫禁之事。这也就使得万历至此不再相信内阁,数十年不上朝的情况出现。而宦官则成为了万历与文臣之间角力的主要工具,皇权与相权之争再次进入平衡阶段。

魏忠贤专权,压制文臣手中的相权

这种平衡的阶段到了明熹宗时期被魏忠贤所打破,由于熹宗极度宠信魏忠贤,本身又只关心木作之事对朝政毫无兴趣,致使朝政为魏忠贤所把控。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为对抗魏忠贤,文臣集团开始凭借东林党原有的良好声望,发动党争。只要与东林党相对抗的,都被士林描绘为乱政者。这就使得朝政开始出现混乱,得到熹宗支持的魏忠贤,为此将朝堂之上所有反对他执政的所谓清流东林党人都予以罢免、除名,朝中异见者,为之一空,获得了朝堂的唯一控制权。

崇祯登位,先抑后扬,维持平衡,但积重难返

明熹宗驾崩之后,一直受到东林党人扶持的信王朱由检登位成为崇祯皇帝。东林党人嘉兴贡生钱嘉征趁机弹劾魏忠贤十大罪,后魏忠贤被发配凤阳,并在途中自尽身亡。

其后东林党人完全复出,日夜不停图谋报复,并暗中结党营私,排挤非东林系官员。崇祯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阉党专权,是乱臣应当被铲除,但从来没有想过阉党背后所代表的皇权。所以在初期协助东林铲除魏忠贤之后,崇祯看到的仍旧是无休止的党争,让他的心态出现变化,也开始厌恶这些结党营私的廷臣,重新开始重用宦官,希望能够恢复朝政中各方势力的平衡状态。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但此时的明朝政局已然崩坏,即使崇祯皇帝再勤勉朝政,甚至动用宦官协助处理地方事务也为时已晚。历经张居正改革失败后的文官阶级倒算,魏忠贤与东林党人的党争,早已将明朝的基础完全掏空。

官僚阶级早已成为利益既得集团,他们不断蚕食国家利益,在朝堂上为利益不断攻讦,在地方贪腐无度。国家财政陷入困难,出现无钱、无粮、无人的局面。而崇祯空有帝王之名,却无帝王之实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无奈带着近三百年国祚的明朝以悲剧告终。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宦官们在朝堂上哪怕获得了再高的权力,都没有出现过加害帝王的情况出现,这不得不说明朝对宦官的管理和忠君教育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最后总结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几乎可以看做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史,帝王在与文臣之间为了国家真正的统治权而不断拉锯,寻找平衡,从最初的朱元璋强势皇权到张居正的真正相权,都真实的反应了这一争斗的转变。而宦官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宦官的权力变化,见证了皇权与相权之间实力的变化。

因为朱元璋的原因,明朝在开国初期,受到强势皇权的影响,国家政治清明、军力强盛。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受制于帝王本身实力的差距,开始寻求文臣的辅助,而为了避免文臣所代表的相权提升影响皇权,同时采取了勋贵阶级与宦官势力共同来辅佐皇权,本来出于权力制衡的角度来看,这没什么太大问题。

但是土木堡之变后,勋贵的集体陨落,造成文臣一家独大,进而形成了明朝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国家对地方的掌控出现问题,财政日渐窘困。为了对抗相权,一代代的明朝皇帝开始不断增加宦官权力来压制文臣,只不过没想到,到了崇祯皇帝时被崇祯给玩脱了,生生的把维护皇权的宦官势力连根拔起,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由此可见,明朝采用宦官来制衡以文臣为代表的相权,在设计之初是没有问题的,只可惜后来受到彼此制衡的各方势力在争斗之中将党争的弊端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最终白白葬送了明朝,所以说制衡很重要,但制衡的关键还在于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体制,但作为封建时期巅峰的明朝欠缺的正是这样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7/265193.html

“明朝的宦官权力是如何崛起的?宦官专权是皇权和相权斗争下的产物!” 的相关文章

王世充:隋末割据群雄之一,专擅朝政,后篡位自立

王世充:隋末割据群雄之一,专擅朝政,后篡位自立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世充自幼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受到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鸯:魏末晋初时期名将,被诬告谋反,夷灭三族

文俶(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 世称文鸯,沛国谯郡人。魏末晋初时期名将,曹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大将军司马师废黜皇帝曹芳后,参加毌丘俭淮南起兵。兵败之后投奔吴国。后跟随文钦率军支援诸葛诞...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晚年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可谓是必不可少。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李斯也协助秦始皇做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许多事。李斯剧照可以说,李斯是备受秦始皇重视,既然如此,李斯结局会...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阿济格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毒杀的原因是什么?

阿济格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毒杀的原因是什么?

阿济格,爱新觉罗氏,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既是皇亲贵胄,又是满清建国的开国元勋,他能征善战,智勇有谋,拼得累累战功,为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后来的多尔衮所器重。可是他却最终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为何选择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史》中对朱高炽的作为圈点到位,可谓高度盛赞,朱高炽的庙号为“仁”,而“仁”这个字却很特殊,更不是随便获封的。在我国历史上,能称“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要得到这个称号,首先他在位期间...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