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临终前留下遗言,为何引发唐朝8年动乱?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武则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武则天晚年常常为立储之事发愁,最终听从宰相狄仁杰的建议,将三子李显(唐中宗)从流放地房陵召回神都洛阳,不久便重新册立他为太子,时在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按照武则天的设想,一旦自己驾崩,皇位自然要传给李显,彼时后者不需要通过流血政变,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复兴唐朝。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就在82岁的武则天病重之际,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却联合发动政变,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武则天的面首),随即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将张柬之等五人全部封为郡王,时称“五王”。
武则天退位后,被迁移到上阳宫(同年底驾崩),由于心情悲愤难平,加上病情日渐加重,从此便不再梳洗打扮,以至于披头散发、面容憔悴,显得异常衰老,跟往昔容光焕发的形象大相径庭。某日唐中宗到上阳宫探望母亲时,见到武则天这般模样不禁大吃一惊,忙问她因何如此。
武则天看到儿子后,便悲泣着说道:“老身把你从房陵接回神都,原本就是打算要把天下托付给你,而张柬之、崔玄暐等五贼却贪求事功,不仅把我惊动到这里,还让你落下不孝的骂名!”唐中宗听后悲愤、痛苦不已,便跪在地上向母亲请罪。经此一事,唐中宗开始把张柬之等五位大功臣怀恨在心。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趁机大进谗言,并怂恿韦皇后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由此导致张柬之等人的命运急转直下。仅仅5个月后,张柬之等人便被罢相,随即在第二年初被削夺王爵、流放,最终除张柬之、崔玄暐病死在流放途中外,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均被武三思派人虐杀。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由是三思等得入其谋。见《资治通鉴考异·卷十二》。
铲除张柬之等5人后,武三思与韦皇后继续抱团作恶,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1年后(707年),武三思因屡屡欺辱太子李重俊,结果被后者灭门,但李重俊随即也兵败被杀。武三思、李重俊死后,韦皇后变得更加跋扈张扬,甚至还打算做女皇。唐中宗对此有所了解,便在暗地里设置障碍,并逐步削减她的权势。
此时已被权力扭曲心灵的韦皇后,对丈夫的举动甚是恼怒,为了清除这个“绊脚石”,竟然置夫妻之情于不顾,联合女儿安乐公主投毒害死唐中宗,时在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见《旧唐书·卷七》。
韦皇后毒死唐中宗后,扶立年仅15岁的幼儿李重茂(唐中宗第四子)为帝,是为唐殇帝,并改元为唐隆。随即,韦氏以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并与女儿日夜谋划诛杀异己、篡位称帝的事宜,而其首要铲除的目标,便是相王李旦(即唐睿宗)、太平公主兄妹。
然而就在韦皇后准备实施阴谋之时,提前有所察觉的太平公主迅速采取行动,联合侄儿李隆基发动政变,一举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并将韦氏党羽全部清理干净,时在当年七月,史称“唐隆政变”。事后,太平公主逼迫殇帝退位,将兄长李旦再度捧上皇位。
韦皇后虽然已死,但唐朝的政局却并未就此稳固下来,太平公主为争夺更高权力,跟李隆基之间的关系势若水火。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此前1年,唐睿宗已让位给李隆基)率先发难,诛杀太平公主在朝中的党羽,随即逼迫姑母自尽。此后,唐朝的政局才算是稳定下来,数年后便开启“开元盛世”。
最后简述一下李重茂的结局。李重茂退位后,先后被降封温王、襄王,迁往集州看管。等到唐玄宗登基后,李重茂因受李重福(中宗庶长子)叛乱事件的牵连,在开元二年(714年)被贬为房州刺史,不久便被毒杀,终年才19岁。武则天临终遗言引发唐朝8年动乱,还直接或间接害死2位皇帝,堪称史上一则“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