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和蜀国相比 蜀汉灭亡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国力吗
还不知道:蜀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63年,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下令召集各路大军讨灭蜀国。这时候的魏国是否有实力吞并已经建国四十余年的蜀汉呢?让我们分析一下双方的实力对比。
首先在地势上,蜀国有很大的优势。蜀国在后期主要控制着益州的土地,汉代虽有十三州,但是益州却是其中更大的州之一,比小州要大上数倍。益州在今天包括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再加上陕西南部的汉中盆地地区。益州的中心腹地是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人民富足,宿有“天府之国”之号,然而其四周却被崇山峻岭所阻断,易守难攻,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诗咏叹益州的险要地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正是依靠着这得天独厚的地势,几千年来在益州之地割据称王,偏霸一方的诸侯数不胜数。魏国的伐蜀大军从北而下,需要翻越平均海拔2000-2800米的秦岭山脉,面对着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阳安关和剑阁,魏军长途跋涉,作战补给延绵千里,且深入敌境,在丝毫不熟悉的地方厮杀,而蜀军以逸待劳,且有关隘可守补给充分,在地势这一点上魏军可谓是占尽了劣势。
其次再看国力,蜀国虽占据着“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益州,但是由于从诸葛亮时代起就开始异常频繁的北伐战争,国力已经急剧下降,此时的蜀国只有老百姓二十八万户,人口九十四万人,军队却有十万两千人,官吏也有四万人。蜀国人民极其贫困,严重营养不良,脸上皆有菜色。而魏国则休养生息了数十年。实力雄厚,在多年的对西蜀和东吴的战争中处于守势,暗暗积攒着自己的力量,魏国人口已达一百零三万户,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余人,军队大概有五十万人左右,在国力上完全超越蜀国。
诸葛连弩
在军备上,蜀国的军队装备有命中率极高、且能一下发射十矢的诸葛连弩,能够非常有效地守住关隘,对付强大的骑兵,这就极大的弥补了蜀军数量较少的劣势。而魏国虽然装备有产自羌胡和鲜卑的高大战马,但是适合平原会战的骑兵军团却无法在蜀国的山区发动铁骑冲击,这就使得魏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军事人才上,双方均有出色的将领。蜀军的更高统帅是姜维,是魏国降将,军事才能出色,被诸葛亮多次提拔,并委任以要职。诸葛亮曾称赞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北伐魏国多达11次,胜多负少,与魏国一流名将郭淮、陈泰、邓艾等人周旋多次,成为魏国西部边境的头号大患,官至大将军。姜维手下将领廖化、张翼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魏军主力的两大统帅邓艾和钟会,更是稀世奇才。邓艾幼年丧父,放牛娃出身。长大以后因为口吃只能做看守稻田和牧场的卑微小吏。但是邓艾却从没有失去大志,一直在研习军略,每经过一处高山沼泽之地,就思考可以建立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他却不以为意。后来邓艾被司马懿赏识,成为司马家族的心腹部将。在魏国的西部战场曾迫降蜀军大将句安,并多次击败名将姜维。在东部战场上曾助司马师平定了毋丘俭和文钦的叛乱,并击退了吴军孙峻所率领的号称十万的援军。因功封为征西将军。
钟会则是魏国名臣太傅钟繇的小儿子,素有神童之名。长大后,钟会以旷世谋略扬名于世,他所出的计策无不成功,世人纷纷将他比作兴汉四百年的天下之一谋士张良。钟会在司马昭刚继承哥哥司马师权位时就为其出谋划策。司马昭掌握魏国的局势更离不开钟会出谋划策。因此司马昭非常信任钟会,当时魏国所有重要的政务都经过钟会之手才往下传达。而调集大军灭蜀这一决策,实际上也是司马昭和钟会共同谋划和决定的。
经过对比可以看出,蜀国虽然看起来弱小,但如果能够正确依靠有利地势也不是没有胜算的。不过蜀汉政权内部却有一双双暗藏杀机的眼睛在渴望着魏国大军的到来。
蜀汉政权的士大夫阶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后来到益州的荆州士人及其后裔为主,属于刘备、诸葛亮的嫡系,姑且称之为新派集团;一是以益州本土士人为主,属于刘焉、刘璋父子的旧部,姑且称之为旧派集团。新旧两派集团都渴望能够主宰蜀汉政局,满足自己的利益,因而如果处理不好两派之间的关系,将会导致蜀汉后院起火。因而在刘备、诸葛亮统治时期,当权者一直在小心翼翼的平衡两派的势力。虽然新派集团的地位较高,但是旧派集团也被给予足够重视,比如刘备死前的顾命大臣除了诸葛亮还有旧派集团的李严,诸葛亮也提拔重用了相当一批旧派集团团的人物,如杨洪、何袛、张翼等等。可是,当号称“蜀中四相”的四大贤臣诸葛亮、蒋婉、费祎, 董允相继去世后,新派集团的势力渐渐膨胀,朝野基本都是新派集团的人物在把持着。而新派集团在全面掌权后随意弄权。甚至集团内部也相互排挤。接替董允的大臣陈袛与宦官黄皓里外勾结。玩弄权柄。陈袛死后,黄皓想扶植自己的亲信阎宇(荆州南郡人),排挤大将军姜维,以至于姜维因为畏惧躲在沓中屯田。
而那些没有实权的益州本土人士则趁此机会,阴谋颠覆蜀汉政权。益州巴西阆中人周舒、益州蜀郡成都人杜琼、益州巴西西充人谯周为首的许多旧派人士都在大肆散布魏国必定灭蜀的传言。还有很多旧派大臣和将领虽然不忍心颠覆蜀汉,但是也散布着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的言论,就连曾经跟随诸葛亮多次北伐,因功封为左车骑将军、冀州刺史的旧派名将张翼也不认真配合新派将领姜维的军事行动。只是姜维需要倚仗张翼手下的兵力,才总是命令张翼率军与自己北伐,张翼出于遵从将令,也不得已出兵。
此时的魏国,在经历了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和之后的三次淮南平叛,经司马懿、司马师之手,军政大权已经落人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手,由于在之前的事变和平叛时诛杀了大量忠于曹氏的大臣和将领,现如今的魏国已经改头换面,完全成为了效忠于司马昭一人的国家机器。而司马昭本人也有着超乎常人的谋略和胆识,因此魏国的政治要比蜀国清明得多。蜀国旧派人士很有可能在此时与司马昭联络,告知蜀国昏暗的局势,促使其攻灭蜀国。而旧派集团和司马昭的交换条件也很简单,旧派集团对魏军不作丝毫抵抗,而魏军则负责把新派集团的官员带回中原,把益州的统治权重新交到本土系旧派士族手中。
实际上,这个交易是双方都很满意的,在灭蜀之后,司马氏最终统一了天下,而益州本土的世族大姓也重新掌握了益州局势。不过,在开战之前,蜀汉的新派人士根本就不会想到这些阴谋,他们只是把眼光放在了激烈的战场之上,对旧派集团释放的“魔咒”毫不知情。
果然,当刘禅的小朝廷听闻诸葛丞相的嫡子诸葛瞻都兵败被杀,邓艾军队已经一步逼近成都的时候,便各自心怀鬼胎。满朝大臣不是想着怎样抵抗,而是要么想着逃跑,要么想着投降。不过就到底是逃跑,跑到哪里,还是直接投降魏军,蜀汉大臣们却争论不休。有的大臣提议说,东吴和蜀汉是盟国,如果出奔东吴,东吴一定会收留刘禅。还有的大臣提议说,南中七郡之地(现今云贵高原)地处偏远,且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应该跑到南中去,依然可以自守。
就在这时,益州本上旧派集团代表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自古以来,我没听说过有寄身于别的国家还依然可以自称皇帝的事情。如果现在投奔了吴国,一定会被迫称臣。可是魏国强大,吴国弱小,既然注定要称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向一个强国称臣,而是去向一个小国称臣呢?况且早晚有一天强大的魏国会将弱小的吴国吞并掉,如果我们投奔了吴国,向吴国称臣,到那个时候我们还要再向魏国称臣。本来投降一次就已经是耻辱了,怎么可以一辱再辱呢?再说南逃到南中这个计划,其实本来是可行的,但是要提前做好打算,然后才能成功。
现在强敌近在眼前,国家马上就要灭亡了,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手下的人已经靠不住了,如果我们匆忙南逃,南中还没到达,我们就被手下的别有用心的小人趁机抓住去向魏国邀功请赏了。”这时又有大臣站出来质疑谁周说,现在邓艾已经快兵临城下了,如果他执意拒降,强行攻打我们,到那个时候怎么办?谯周回答道:“现在东吴还没有归顺魏国,魏国一定会善待我们,给吴国人树立个投降的好榜样。如果皇上投降魏国之后,魏国不封给皇上土地和爵位,我一定会拼了这把老骨头到魏都洛阳去为皇上争取应得的权益。”
谯周这一番言论一说完,立即得到了旧派集团的支持。不过刘禅还是有点迟疑,想要采纳南逃南中的计划。谯周又劝刘禅说:“南逃南中这个计划实在是不可取,理由有三点。之一点,南中是蛮夷聚集之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平时他们就对朝廷没什么贡献,还经常发动叛乱。当年诸葛丞相率军南征,好不容易才镇压了叛乱,那些南中蛮夷是因为迫于压力才勉强表示顺服。此后,朝廷向他们征收赋税,他们早已是满腹怨恨,一心想要报复我们。
现在我们大势已去,如果去依靠他们,他们一定会趁机对我们不利的;第二点,魏军这次兴师动众攻打我们,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攻下巴蜀一带这么简单,不彻底消灭我们的政权他们是不肯罢休的。我们如果逃往南中,他们一定会趁我们势力衰弱而马不停蹄的追赶,斩草除根;最后一点如果我们凑巧。有幸逃到了南中,在那里扎稳脚跟,对外我们要抗击魏军的进犯,对内我们又要承担迁来的宫廷内部和文武百官的费用,在我们已经没有其它赋税来源的情况下,我们势必要大大加重南蛮各部落的赋税摇役。如果给南蛮部落所施加的负担过重,他们一定会苦不堪言,起兵造反,到时候我们还是无家可归。”
实际上,此时的刘禅已经发现,以谯周为首的留守大臣们根本就没有丝毫抵抗或者是要保存蜀汉朝廷的意思,甚至还有些逼宫的意味。再加上刘禅本身也不是一个强权果断之人,于是只得无可奈何的顺从了益州旧派的意愿。刘禅便让秘书令邵正写了降书,派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和主降派的领袖谯周到邓艾军中传达投降的想法。二为表诚意,还顺便送去了象征国家更高权力的皇帝绶带和蜀汉传国玉玺。
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苦谏父亲无果,气愤填膺,自己也无力和满朝的旧派势力相抗衡,却又不甘愿做亡国奴,在投降使者出发的当天,回到家中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之后前去祭告祖父刘备的昭烈皇帝庙,引刀自刎壮烈殉国。
刘禅降魏
邓艾接到刘禅的降书后大喜立刻应允,并让张绍和邓良先行回成都复信,随即率领军队开赴成都北郊,接受蜀汉方面举办的受降仪式。当邓艾大军抵达成都时,蜀汉后主刘禅率领太子刘璿和诸王,以及朝野重臣六十多人按照亡国君主投降的仪式绑上自己,抬着棺材,到邓艾驻营的辕门前跪拜投降。邓艾手持大魏天子赐与的象征权力的节杖(有点类似后世的尚方宝剑),弯下腰来,亲手解开刘禅的绑绳,并让人烧掉棺材,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并且免除了刘禅等人的罪过。至此,蜀汉政权终于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