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日本人真的是吴太伯后裔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04)270

江南与日本之间,自古有一条海上通途,两地人来物往,促进了种族交融与文化的流通。有关历史不仅可以证诸考古资料,在“太伯后裔说”及前述之“徐福东渡说”中亦有所折射。

太伯(一作“泰伯,’)即古公直父(周太王)长子,因礼让天下于三弟季历,被孔子誉为“至德”(《论语)。太伯与二弟仲雍藉口为父王采药,远避至荆蛮,断发文身,教化土人,慕义来归者渐众,于是自立国号为“句吴”。太伯始创之句吴,据地长江下游一带,建都于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春秋后期句吴国力强盛,先破强邻楚国,次败宿敌越国,挟军成北上争猫,与晋国逐鹿中原。公元前473年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挥师攻入吴地,句吴遂亡。

吴太伯塑像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句吴亡国之后,吴人支庶四散,一部分跨海东徙,故侯人自云太伯苗裔。其实,楼人自称吴太伯之后,最早见诸3世纪后期成书的《魏略)(鱼豢),唐宋时代又为多种文献采录,兹举例如下:

①唐张楚金所撰之《翰苑》,全书久佚,仅卷三十幸存日本,文内引《魏略》云:“其俗,男子皆漱面文身,闻其旧语,自谓太伯之后。”

② 唐杜佑所撰之《通典》,其“边防典一·楼人传”注文云:《魏略》云,楼人自谓太伯之后。”

日本人真的是吴太伯后裔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③ 唐姚思廉所编之《梁书。俊传》云:“楼者自云太伯之后,俗皆文身。”

④唐李延寿所编之《北史·俊国传》云:“俗皆文身,自云太伯之后。”

⑤ 唐房玄龄所编之《晋书·俊人传》云:“男子无大小,悉黔面文身,自谓太伯之后。”

⑥宋李防等奉太宗之命编撰的《太平御览》,在四夷部“楼”项中引《魏志》云:“其俗,男子无大小,皆黔面文身,闻其旧语,自谓太伯之后。”

⑦宋司马光所撰之《资治通鉴》云:“今日本又云吴太伯之后,盖吴亡,其支庶入海为俊。”

“太伯后裔说”形成的下限,当在《魏略》成书之3世纪后期,其时日本列岛与中国“使译所通三十国”(《三国志·魏书·楼人传),而以女王统率的邪马台国最为强盛。廓清“太伯后裔说”的来龙去脉,不仅有助于探明日本民族的起源问题,同时也可为世所瞩目的邪马台国学术争鸣提供新的视角。

日本昭和15年(1940年),村尾次郎发表《吴太伯说研究》一文(建武》五一五),认为“自谓”二字出自中国史家的“曲笔空想”,将日本视为庶流,以夸示汉族的优越。山田孝雄博士在《神皇正统记述义》中,则从相反的角度否定此说的历史真实性,指出:“此非中国人有意贬低日本,而是一些古今皆有的日本轻薄之徒,如此献媚弄言,以博彼邦欢心。”

村尾论文问世次年,大森志朗著文响应,通过考察东亚诸民族中普遍存在的 *** 始祖传说,以“华夷思想”对太伯传说的形成背景进行剖析:随着汉民族势力的扩张,周边民族服其统治,获其文化,渐次同化。汉族君临四方,充满文化上的优越感,遂萌发出“华夷”意识。“上述史实与信念相结合,经过扩大、抽象和理念化,便形成了周边民族当由 *** 后裔统治的世界观。”也就是说,周边民族的 *** 始祖说,“体现了汉民族的民族理念,是将希求扩大为现实的一种统一的世界观”,它的形成与周边民族“没有任何关连”。大森将上述推论运用于太伯苗裔说,导出如下结论:“关于日本的始祖说,无疑是汉民族的中华思想的产物,决非出自日本人之口。”

以上三家之说,虽然考察角度与论证 *** 互有异同,但最后的结论均否定《魏略》以后中国史书所载记事的真实性。不久,千干和实发表《吴太伯苗裔说之再探讨》一文,对村尾、大森的“中国人编造说”提出挑战,主张从周边民族的慕华心理与扩张欲望探究 *** 始祖传说的成因,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以前研究中色彩甚浓的民族感情与近代意识的干扰,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得出的结论颇具说服力。兹撮要简介如下:

其一,周边民族懂憬汉民族的灿烂文明,由物及人,产生尊崇 *** 的心理。古代倭王遣使入华,求赐镜玉剑锌及金印紫缓,以此作为神权和王威的象征,进而为了强调家系正统,编造 *** 始祖说的动机不能排除。

其二,东亚诸族招请 *** 移居,藉此吸收中华文明,其历史相当久远。古朝鲜王箕准迎燕亡人王满为博士即为一例,所谓“箕子开国说”,大概就是汉族移民的创作。楼人向乐浪及洛阳朝贡,似比南韩诸族更早,一二世纪应该已有 *** 移居,其中的吴越移民将太伯传说传至日本,为太伯苗裔说的产生创造了契机。

其三,对东亚诸族来说,以汉族的神抵圣贤作为自己的始祖,当时在国际外交上极为有利,只要有申明的机会,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可以说,汉民族的中华思想与异民族的求祖欲望相辅相成,一系列始祖传说才能获得土壤并拥有价值。楼人自通汉朝,已有自称 *** 后裔的可能,及至3世纪前期与魏、吴及辽东的公孙氏形成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某些君长标榜与吴人同祖,应是一种明智的外交方策。

其四,在古代的侨人部落中,类似的始祖传说自古有之。据《筑前风土记》逸文,怡土县主五十迹手以镜、剑、玉的庄严礼仪迎接仲衰天皇时,自称“高丽国意吕山自天降来日梓之苗裔五十迹手是也”。怡土县即《魏略》中所述之伊都国,《三国志·魏书·侯人传》记云:“有千余户,世有王,皆统属女王国,郡使往来常所驻。”这个王统遐远、外交频繁的部落国家,既然自谓高丽国日桙苗裔,那么与吴国交往密迩的某个部落自称太伯后裔,也就不足为怪了。

千千和实的论文通过填密的考证,论述了3世纪的楼人部落,出于对内强化王权、对外提高威望的需要,将本族的始祖系挂于贤人太伯,从而肯定了《魏略》等中国史书所载的“楼人自谓说”。这个结论应该说比较公允,基本上解决了这场公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66025.html

“日本人真的是吴太伯后裔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的相关文章

司马欣是什么人?他自杀后被为何还被刘邦斩首

司马欣是什么人?他自杀后被为何还被刘邦斩首

司马欣是项羽手下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一提起三姓家奴,大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肯定是三国时代的吕布,其实在秦汉之际,也有一个人可称为三姓家奴,最早是秦朝将领,后来投降项羽,后来又投降刘邦,最终再次投降项羽。他就是秦朝长史司马欣,而他的下场比吕布更加凄惨,自杀后被刘邦...

那拉皇后贤惠又孝顺 乾隆为何会恨这个皇后

那拉皇后贤惠又孝顺 乾隆为何会恨这个皇后

对乾隆皇帝皇后乌拉那拉氏,为何遭到乾隆皇帝的厌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那拉皇后被软禁而死的时候,乾隆还只有五十六岁,但皇帝和皇后之间的矛盾,让乾隆很是恼火,所以他放弃了立后。那拉皇后是个贤惠、孝顺的女人,为什么乾隆会这么恨她?乌拉那拉氏,又叫辉发那拉,虽然没有孝贤...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刘备入川后就没有再见过关羽 正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入川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见过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演义中刘备入川之后,确实再也没见过关羽。而历史上,两人是见过面的。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也很快就打下了汉中。曹操打汉中表面看起来虽然艰难,但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战力损失,因为张鲁最后是选择投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