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

历史文化5年前 (2019-08-04)170

源出周官幕人

按其源流,师爷源出周王之官——“幕人”。《周礼·天官冢宰之一》记载:“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凡朝觐、会同、军旅、田役、祭祀,共其帷、幕、幄、帟、绶。”又曰:“掌次掌王次之法,以待张事。”《周礼注疏》云:“王出宫,则幕人以帷与幕等送至停所,掌次则张之。”据此看来,“幕人”的职责就是掌管帷幕等物,并在周王朝觐、会同、军旅、田役、祭祀时张幕、设案。

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需要安营扎寨,就由幕人张幕设案,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如参谋、文书等则统称幕僚。以后相沿成习,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那些帮助军政大员办理各类事务的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宾、幕僚、幕友等称谓。清帝雍正在他的上谕里就说过:“今之幕客,即古之参谋记室。凡节度观察,皆征辟幕僚,功绩果著,即拜表荐引。其仿古行之。”这些参谋记室人员往上溯源,就是周官幕人,幕人就是从事幕业人员的原始称谓。

汉代

汉代幕业发展的另一种形态是刀笔吏。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大将军卫青对长史下了一道命令,催促李广到幕府去回答军队迷失道路之事。李广到幕府后,对他的手下人说:“我今年六十多岁了,终究是不能再次面对刀笔之吏。”于是引刀自刎。看来李广对幕府刀笔吏的厉害深为知晓。这有前车之鉴。汉景帝时有人诬告周亚夫谋反,周亚夫辩解他买的兵器是“葬器”,是为了陪葬之用,吏簿则说:“你即使不在地上反,也会在地下反。”这种刀笔吏手法,在后代师爷故事中屡见不鲜。而“幕府”一词也首见于《史记》。

汉代幕僚制度已基本成型。汉代公卿、郡守都有权聘用僚属,光武中兴之后辟召之风尤其兴盛。光武帝曾征召过故人严子陵,但严子陵却宁愿在富春江钓鱼。东汉末,各派豪族军阀,拥兵割据,为确保各自发展,争将天下名士罗致幕下,以壮势力,这导致了幕僚制度进一步发展。

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

魏晋南北朝

西晋永嘉之乱以后,中原战乱不断,北方大批士人南下,他们失去了原有的土地田宅,流落江表,一些地方实力派纷纷招引他们为宾客,以壮势力。另有一些挟一技之长的奇人异士,或者名声很高的“隐士”,身处乱世,也依附豪门望族为幕宾。

东晋时期权臣桓温图谋篡夺天下,参军郗超为他谋划。谢安与王坦之曾经去拜访桓温,谈论国家大事,桓温就让郗超藏在幕帐之后偷听。没想到一阵风来,吹开了帘帐,郗超露了出来,谢安笑道:“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幕宾一说。

南北朝时期,名士庾杲之受聘到王俭的幕府中去做长史,有朋友表示祝贺,说有这样的名士入幕,好比芙蓉依傍着莲花池的绿水,更加亮丽。后人因为这个典故,往往将幕府雅称为“莲幕”,因此入幕之宾也就连带成为莲幕了。这正好和表示官府大堂的“琴堂”相对,以示宾主相得之意。

隋唐五代宋

隋朝开始罢郡,置州统县。及至唐代天宝之后,各地有团练防御使及节度使之属,允许配备判官两人,掌书记一人。在唐代诸使幕府中,府主与入幕之士之间虽有主客关系,但本质上是长官与佐僚的关系。唐代诸使虽然在用人行政上与魏晋南北朝时的地方长吏有所差异,比如幕府辟客要奏闻朝廷,但其用人的自 *** 基本上没有改变。辟署作为一条入仕之途,虽然在地位上不如刚刚兴起的科举,但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未能从科举之途发达的士子,还可以通过幕府的辟署进入仕途,并由此缘级进身。换言之,在幕僚制下,入幕就是入仕。

五代初期,各方镇都很重视幕府中的书记官。因为群雄割据,互相争胜,即使书信往来也不甘落于人后,务要高人一筹。因此,各方镇普遍延请名士,以充实幕府。但藩镇武夫,恃权任气,又往往凌蔑文人,甚至于杀害。郑准做荆南成汭的书记官,因为双方不合辞职而去,引起了成汭的愤怒,暗中派人将郑准在途中杀害。书记官尚且如此,此外副使、判官之类就更不用说了。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把这种现象称为“五代幕僚之祸”。

北宋初,统治者鉴于藩镇势力导致中央大权旁落,就对幕僚制度进行改革,幕僚聘用由自辟改为中央任命;幕僚数目由不确定改为员额限定。更大变化乃是削弱幕僚地位,使其功能由可以决策政务,转向协助长官管理行政。自此幕僚逐渐与长官脱钩,成为幕主之佐治人员而定型下来。宋人对作幕之人有三种称谓:幕客、幕僚和幕职官。

明代

明代是师爷的萌芽和酝酿阶段,但在明代 *** 文件中尚未提及幕友在政务上的作用,明末小说、戏曲里也没有“师爷”的形象。师爷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在明代尚未兴起,但体形已具。

明代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绍兴胥吏帮的兴起,绍兴胥吏帮也就是清代绍兴师爷的滥觞。在明代,科举落第的绍兴人已盛行做衙门书吏。明朝人王士性在他的《广志绎》里说,朝廷上自九卿,下至闲曹细局,书吏基本上都是越人。明代小说《醒世恒言》里也说绍兴人把当书吏作为一项生意来做,常常采用“飞过海”的办法来积累选官资格,以至于天下衙官(指州县的佐贰官,一般情况下书吏更高只能做到这个层次)一大半出自绍兴。

清代

清代是师爷的全盛时代,也是师爷活动的主要时代。清代地方主管官吏,上自总督、巡抚,下至知州、知县,一般都要聘请若干位师爷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以州县而论,清代全国共有1500多个州县,绝大多数州县都聘有师爷。每一州县的师爷多则十数人,少则二三人,合计全国州县师爷不下万人。如果再加上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等衙门中的师爷,数量就更可观了。费正清(美国学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的说法是:“随着官员在省级或地方一级职责的加重,幕友的规模和人数也跟着增加。到18世纪末,这些助手的总人数估计已达7500人。虽然没有可靠的调查统计数字,但可以假定他们的人数在19世纪继续有所增长。”

因此,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谚语:无幕不成衙。清人李伯元所著小说《文明小史》第三十回写道:“什么叫做‘作幕’?就是各省的那些衙门,无论大小,总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钱谷老夫子。”作幕就是当师爷,刑名、钱谷老夫子是师爷中最重要的两种。《文明小史》所说的情形反映了清代师爷兴盛的景况。

清代师爷极为活跃,在清代官场和社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他们是幕主的亲信、智囊、私人助理,幕主将他们倚为左右手,委以重任,不可或离。他们本身虽然不是官,但是所办的都是重要的官府公事。他们手中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官府的实际权力,虽说是佐官以治,实际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代官出治。

没落

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加深,传统的师爷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新兴的洋务运动就对师爷体制形成了致命打击,肇始者就是洋务运动的著名领袖张之洞。张之洞督鄂以后,之一项改革,就是不聘刑名师爷,在署中只设立刑名总文案,全督府中可以称呼“老夫子”的仅仅是教读先生。这一改革影响了省、道、府、州、县各级衙门,它们都纷纷效仿,改设刑名师爷为科长,幕友制度由此逐渐走向终结。从历史角度看,清末幕友制度的终止,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师爷职业,只不过是师爷职责从体制外又回到了体制内,从幕友角色又重新回到了幕僚角色,这是历史本身具有的往复力量。

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

没落的原因

清朝末年,中国社会受到欧风美雨的强烈 *** ,相应地起了各种变化,整个时代迅速走向崩溃,师爷体制也走向崩溃。具体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晚清 *** 为了适应社会变化,整顿官僚体制,相继裁撤了河东河道总督、詹事府、通政司、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以及湖北、云南、广东等地的巡抚衙门,减少重叠和虚设的机构。于此相应的是,各省也裁撤了不少衙门与人员。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量裁撤下来的师爷只好选择离开,另谋出路。

二是清末新式学堂兴起,出国留学成为风尚,1905年更是废了科举制度。至宣统三年(1911年),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堂达5万多所,有学生100多万。新式学堂的学生和出国留学生,成为一个新的文化群体,对知识结构老化的师爷们形成一种无形的淘汰力量。

三是晚清 *** 推行司法独立,在北京设立大理院,各省设立高等厅,各府、县设立地方厅,讼事审理由法院专使司职,同时,起用归国留学生和各地法政学堂、法政速成班、养成所等地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用新型的法律手段代替传统的审判方式,以新型的司法专门人才取代刑名师爷,从根本上动摇了刑名师爷的基础。而且,由于此类法政学堂、速成班、养成所的学生还兼修财政、经济、会计等学科,这就动摇了钱谷师爷的基础。随着刑名、钱谷两大师爷生存基础的逐渐动摇,师爷群体的作用和影响也就由衰微而走向没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8/266074.html

“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 的相关文章

古代功臣和忠臣相比 他们为什么大多数下场都很悲惨

古代功臣和忠臣相比 他们为什么大多数下场都很悲惨

还不知道:古代功臣和忠臣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功臣和忠臣,为何下场都很悲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何绝大多数的功臣和忠臣下场都很悲惨?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释,对于功臣,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对于忠...

大臣有本事对朝廷不是更好吗 古代皇帝为什么还要杀掉有功之臣

大臣有本事对朝廷不是更好吗 古代皇帝为什么还要杀掉有功之臣

古代帝王为什么总是会杀掉有功之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君主集权统治下,整个国家就是皇帝和家族的私有财产,既然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皇帝肯定是往往会表露出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而这危机感就源于朝堂上手握大权的臣子。在皇帝内心里边,解决的方法肯定是有...

盘点3位被废黜的皇后,她们分别是谁?

盘点3位被废黜的皇后,她们分别是谁?

盘点3位被废黜的皇后,她们分别是谁?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们都说结发夫妻,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皇家贵族间,对自己的原配应有尊重和情义存在。毕竟陪伴丈夫度过了艰难岁月,而且不管是因何缘故而走到了一起,小编认为不能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可是史上却有很多皇帝废掉了自己的皇后,忘却了最初...

一个投错了胎的艺术家,详解不想当皇帝的李煜

一个投错了胎的艺术家,详解不想当皇帝的李煜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不想当皇帝的李煜的故事。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

古代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 太子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古代太子作为未来的皇帝 太子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对古代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太子有多大权力?太子,是一个多么高贵的存在,普天之下绝无仅有的“皇二代”,瞬间秒杀思聪、天一等这二代、那二代。太子,即皇太子、皇储,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不二继承人。他夺得帝王霸业君临天下,他等到坟头草立枯骨成沙。在封建社会那些...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相传是镜子发明者,是中国文学史上受褒扬的第一个丑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

历史上陆逊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孙权逼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陆逊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孙权逼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陆逊和周瑜、鲁肃、吕蒙等东吴大都督一样,都深受孙权的信任。比如在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

古代四大刺客分别是哪些人?他们刺杀的结果怎么样?

古代四大刺客分别是哪些人?他们刺杀的结果怎么样?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一种特殊职业,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说起古代刺客,我们最为熟知的大概就是荆轲了。荆轲刺秦王的传奇故事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可谓是家喻户晓。荆轲此人,喜爱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仗义,侠气冲天。后来他游历到燕国,由田光举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