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06)170

在晚清,曾国藩绝对算得上之一流人物,不光是他的道德流传一百多年盛行不衰,他的军功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几乎以一己之力打败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

这样一位超级牛人,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但如果看看他的军事生涯,实际上这位大牛人也并没有多少惊艳之处,他的军功,很大程度上只是来源于一个笨小孩的坚持不懈。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说曾国藩是一个“笨小孩”,应该没有异议,从小时候读书开始小曾同学就笨得要命,别人看两三遍就能背下来的课文,他至少要看十遍二十遍,连考个秀才都考了七次才考上(比他爹强点儿,他爹考了十七次),离“天才”的标准实在差了十万八千里。

在日后的军事生涯中,老曾的“笨”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都知道,名扬天下的“湘军”,实际上并不是由职业军人组成的,而是老曾专门从读书人和乡下人里挑出来的,挑选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朴实”,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绝对不能有花花肠子。

历代军事家都对曾国藩的选材大加赞赏,认为他真正看清了军队的本质,从根本上提高了士兵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但其实老曾这么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

我们可以来看看跟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牛人左宗棠。左宗棠的选材标准,可以说跟老曾正好相反,在老曾那里,好勇斗狠的武夫绝对不要,而且更好是所有的士兵都是我一家的,而在左宗棠那里,却最喜欢好勇斗狠的武夫,而且生源不限,只要你有本事,任何地方的我都欢迎。

两个人的选材标准,其实也是体现了两个人的能力高低,正因为老曾不善于管理部下、激励部下,才会更倾向于用老实听话的自家人。不过,这也正是老曾成功的原因——自古兵无常势,只有扬长避短,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部下,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在具体的军事战略中,老曾同样是以“笨”著称,比如在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的大军正在围攻安徽安庆,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攻陷江南大营,江苏、浙江两省官员闻风而逃。这时,跟老曾齐名的另一位大牛人胡林翼敏锐地看到了先机,就给老曾写信,劝他赶紧放弃安庆,趁着江苏、浙江两省权力真空,立即派人前去接手,可以更大程度地从经济上帮助湘军,然后再兵分三路,分别从南、北、西三个方向,直接向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进发,只要天京一破,太平天国就会立刻土崩瓦解。

当时左宗棠听了这个建议,也觉得非常好,虽然有点冒险,但确实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再说打仗本来就需要出奇兵、出奇招,冒这点险怕什么?就力劝老曾赶紧实行这个战略。

但老曾寻思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在他看来,这虽然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毕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而如果按照我的既定计划,先打下安庆,再沿长江一路东下,一步一个脚印,总有一天会打到天京,踏平太平天国。这个计划虽然慢了点,但可保万无一失。

这就是曾国藩的战略思想。他曾这样总结自己说:“十余年来,但知结硬寨、打呆仗,从未用一奇谋、施一方略制敌于意计之外。此臣之所短也。”——这确实是一个“笨小孩”的选择。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不过,这也正是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在中国历史上,好像特别缺这种“笨”的思想,每个人都在挖空心思地让自己变得聪明一些,让自己的行动变得更加快捷,甚至在最该讲究稳妥的战场上,竟然出现了更具奇思妙想的《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让残酷的战场变得更加残酷,没有人能预料到自己的下一步在哪里。

而曾国藩却以一种笨到家的战略思想告诉人们,世上还有另一种战争,或许留不下光彩夺目的战争艺术,但却能更大程度地保证战争的最终胜利。

正是这种笨到家的用兵之道,才打败了太平天国之一名将石达开,打败了第二名将李秀成,打败了第三名将陈玉成……

在关于曾国藩的故事中,有一个故事流传甚广,即改奏折。那是1854年,曾国藩在湖南靖港打了败仗,让幕僚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报告一下自己跟太平军作战的情况。这时候就显出曾国藩的选材特点来了,这位朴实的幕僚实在是太朴实了,把老曾历次的失败战役也都写了个一清二楚,最后还老老实实地加了一个成语——“屡战屡败”。

老曾一看,虽然有点别扭,但也很欣慰,毕竟这位幕僚深得自己的“笨”之道,绝不偷奸耍滑,便同意了这份奏折,只是在“屡战屡败”这个成语上略一寻思,给改成了“屡败屡战”。

这一改,顿时境界全出。

如果说“屡战屡败”还只是能力上的“笨”,那么“屡败屡战”就成了精神意志上的“笨”了。打了败仗怕什么?“聪明人”才脚底抹油开溜呢,咱“笨人”要的就是绝不后退,坚持到底!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笨小孩”,从为军队选材,到具体的战略布局,再到战斗意志,无不体现着“笨”的精神。当然这个“笨”并不是一般的“笨”,而是朴实、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笨”精神。

正是这样的“笨”,才成就了这位晚清之一人的丰功伟业。

正是这样的“笨”,才让中华民族能够脚踏实地,稳稳地走过五千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8/266397.html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很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了 ” 的相关文章

为何说周瑜的死对刘备来说是件好事?真相是什么?

为何说周瑜的死对刘备来说是件好事?真相是什么?

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周瑜病逝。周瑜的病逝,对刚刚有了自己地盘没多久的刘备来说(当时占有荆南四郡和半个南郡),是个绝对的利好。因为周瑜不但对刘备抱有恶意,还觊觎着已经被刘备视为囊中之...

石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石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根据《晋书》、《世说新语》、《耕桑偶记》等文献的记载,石崇跟人斗富时的表现,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豪”字能表述的。如《晋书·石崇传》中,记载石家的财富,是这样描述的:“财产丰积,室宇宏丽...

长坂坡之战中,曹洪没有跟赵云交手的原因是什么?

长坂坡之战中,曹洪没有跟赵云交手的原因是什么?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兵败当阳,曹操大军追上刘备之后,刘备丢下妻子先跑了,赵云在数千精锐曹军围攻中,保护刘备的妻子,与曹军大战,先后杀死曹操战将五十多员,期间,曹操看到赵云勇不可...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弘时是雍正第三子(序齿),乾隆弘历的异母兄。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清朝,“康乾盛世”貌似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康乾盛世”是清朝发展鼎盛时期。这段繁荣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受到蒋琬、费祎等人器重

杜琼(?-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琼学识渊博、沉默少言,自幼时跟随任安学习,是三国时期著名学者。初仕刘璋,为从事,刘备割据益州后,任为议曹从事。后主时期,拜谏议大夫,迁左中郎将。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主刘禅使杜琼追赠丞...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徐晃被曹操成为战神 徐晃为什么还死的那么憋屈

还不知道: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大立下...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7年,驻守于泾州之地的大唐守将罗艺谎称自己接到朝廷的诏令,率部往京师长安而来,而在途径豳州之地时,罗艺突然率领麾下的兵士向驻守此地的大唐官军发起进攻,而大唐官军猝不及防,被打的溃不成军,...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上朱见深与万贵妃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宪宗朱见深,明朝第八位皇帝,1464至1487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后宫,一直是一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是非场,历朝历代似乎都难逃这个魔咒,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背后强大的推手:权利和诱惑。有明一朝亦是如此,但大明朝的后宫不乏堪称贤后的“有德之后”,为了国家和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