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07)140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中国历史丰富多彩,但在历代王朝中,经济、文化、军事力量等都非常强大的王朝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朝,唐朝历经289年,而且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做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但自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走向了没落,外有吐蕃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权臣擅权、节度使反叛之乱,大唐王朝该走向何方?接下来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历十一年年底李灵曜被平定之后,朝廷几位重臣相继病重去世。首先是泾原节度使马璘。马璘于大历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去世,去世前,他以行军司马段秀实担任知节度事,把泾原镇交给其处理。马璘去世后,军中有数千人赶来奔丧,在门外喧哗呜咽,段秀实一律禁止他们进入,以十将张羽飞为招召将,负责警戒;他下令以押牙(内营管理官)马頔在内室负责丧事,李汉惠在外庭接待前来吊唁的来宾,马璘的妻妾儿女在屋内哀悼,马璘宗族子弟在庭院内吊唁,泾原镇的将领们在军营前哀悼,将士们在军营内哭丧,百姓都在各自家中哀悼。凡是离开规定的处所在大街上交头接耳的,一律逮捕禁起来;不是护丧人员,在安葬时不得远送;祭奠、拜哭都有一定的礼节,送丧的远近也有具体规定,凡是违犯的一律按照军法惩处。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都虞候史廷幹、兵马使崔珍、十将张景华密谋趁丧事期间作乱,段秀实得知后,上奏代宗调任史廷幹入朝担任禁卫军将领,将崔珍调往灵台(今甘肃省灵台县)驻防以张景华担任地方官,将他们的叛乱阴谋消弭于无形,没有诛杀一人而军府又安然无事。马璘一家非常富有,他在京城的宅邸也十分豪华,仅一座厅堂就花费二十万钱,其子孙没有德行,不久,他的子孙们就把家产挥霍一空了。马璘死后,昭义节度使李承昭也上书代宗称病重,请求辞职,十二月十五日,代宗下令以泽潞行军司马李抱真兼任磁州、邢州留后。转眼就是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到了这一年的三月三日,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凤翔、怀泽潞、秦陇节度使李抱玉病死,其弟李抱真继任怀泽潞留后。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十一日,代宗晋升河东行军司马鲍防为河东节度使。鲍防,字子慎,襄阳人,天宝进士,曾任浙东节度使薛兼训的从事,他是大历时期的一位较为著名的诗人,与谢良弼齐名,世称鲍、谢。传世作品主要有:《杂感》:“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五月荔枝初破颜,马走先过林邑山。甘泉御果垂仙阁,日暮无朝离象郡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岭人香自落。远物皆重近皆轻,鸡虽有德不如鹤。”田承嗣口是心非,一直拒绝入朝,等到李灵曜叛乱时,他又派兵帮助李灵曜,代宗又下令讨伐他,可是,等到李灵被平定之后承嗣就又上表谢罪。此时,朝内政局波谲云诡,代宗也顾不上田承嗣了,只好听之任之,恢复了他的官爵,并允许他不再入朝,这次讨伐田承嗣也就此终结。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此时的朝中究竟出了什么大事,让代宗对田承嗣如此宽容呢?虽然史无明文,但我们似乎可以从史料中间反映出来的蛛丝马迹揣测出一二来。我们还得从代宗和皇太子李适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入手一探究竟。据《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德宗(指李适)降三日,玄宗立于高阶上,肃宗次之,代宗又次之,保,肃宗、代宗皆不悦。”也就是说,李适虽然是李豫的长子,却是庶出,且长相不好,刚生下时,其父李豫、祖父李亨都不喜欢,即便在李适被立为太子之后,代宗对其仍然心怀疑虑。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据《旧唐书·赵涓传》记载:“永泰初,涓为监察御史。时禁中失火,烧屋室数十间,火发处与东宫稍近,代宗深疑之,涓为巡使,俾令即讯。涓周历囿,按据迹状,乃上直中官遗火所致也,推鞫明审,颇尽事情。既奏,代宗称赏焉。德宗时在东宫,常感涓之究理详细…”代宗怀疑的是什么?不言而喻,怀疑失火是太子故意为之,父子之间隔阂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也说明代宗和太子李适之间关系并不好。代宗开始的时候真正喜欢的是崔妃生下的嫡子郑王李邈,然而,安史之乱给了李适一个机会。安史之乱带来的一个后果是杨贵妃家族的覆灭,而作为杨氏家族外甥的崔氏以及郑王李邈也受到了冲击,崔氏在唐军收复长安后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但即便如此,李豫对李邈的宠爱并没有减少,代宗即位后,在册立皇太子事上曾经犹豫了很长时间,在政局动荡的背景下最后不得已册立了李适,可是不久就免去了李适兼任的天下兵马元帅一职,而改任李邈担任这一职务。代宗当然知道天下兵马元帅一职在乱世中意味着什么,他自己就曾经以皇太子候选人的身份与弟弟建宁王李倓争夺过这一职务,而如今他把这一职务交给了郑王李邈,其背后的用心就非常耐人寻味了。然而,到大历九年,李邈去世,死因不明,代宗非常悲痛,废朝三日,并破格追赠其为昭靖太子郑王去世后,代宗就取消了天下兵马元帅一职,还让李适养育李邈诸子,这似也反映出他内心对李邈的真实看法。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李邈刚刚去世一年,代宗最宠爱的独孤贵妃也去世了,死因仍然不明,对于代宗来说,独孤贵妃的死对他的打击甚大,这一次他不仅悲痛,也许还掺杂一些愤怒,他竟然违背常情,将独孤贵妃的灵柩一直放在宫中,不予下葬,大约是以此警醒自己要查出其间的隐情,以告慰亡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8/266563.html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的相关文章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提起“神龙政变”,就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个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从春秋时代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武则天绝对是一位极其独特并...

李自成在崇祯帝死后是如何安置他的?

李自成在崇祯帝死后是如何安置他的?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后,到处找不到崇祯,心里不踏实。于是下了一道命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后来终于在煤山找到了吊死的崇祯帝,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下来。崇祯在吊死之前,在衣服上写下遗诏。其中有一句:“任贼分裂朕尸,...

李隆基独宠杨贵妃15年,为何贵妃一直无子?

李隆基独宠杨贵妃15年,为何贵妃一直无子?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杨贵妃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李隆基独宠杨贵妃15年,为何贵妃一直无子?请听我详细道来。白居易的长恨歌,想必很多人都读过,诗的前半段详细描写了杨贵妃的部分经历。杨家这个漂亮姑娘生的倾国倾城,美到整个大唐都黯然失色。这样的容貌,肯定...

朱棣两次下令将数万名尼姑和道姑被逮入狱,是为了什么?

朱棣两次下令将数万名尼姑和道姑被逮入狱,是为了什么?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两次下令:“凡北京和山东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者,悉关京师。”一时,数万名尼姑和道姑被逮入狱,接受诘问。六根清净的尼姑和道姑究竟犯了什么事,竟让朱棣如此...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益州之战与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异常骁勇,力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既然黄忠立下如此大功,那为何关羽还看不起他,反对他封侯呢一,跟随刘表黄忠早年追随荆州牧刘表,担任中郎将,同刘表侄儿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攸县,...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掌握大权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辅佐刘禅

对刘备死后,为什么诸葛亮独揽国家大权,而不是辅佐刘禅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三国谁的谋略最高,恐怕首推诸葛亮了在,这个绝对没有人会反对的吧。然而公元223年,刘禅登基,蜀中大权全部落入诸葛亮手中。在诸葛亮的政策之下,蜀国的国力日益昌盛,仓库的粮食储备粮已经达到...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刘备身份为什么遭受到怀疑 汉室宗亲为何只有他成就大业

为何刘备的出身至今遭到怀疑?汉室宗亲数十万,唯独他成就了大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只知道刘备是汉室宗亲,其实刘备所在的楼桑村全村村民,基本都是汉室宗亲!不光楼桑村,在东汉末年,类似楼桑村这种以刘姓子孙为主体的村子里的村民,基本也都是汉室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