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 朝初期的开国军事统帅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初期的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民世家,祖上几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徐达虽然是农家出身,土里刨食。但是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他长得面貌清癯,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小时候的徐达经常陪朱元璋放牛玩耍,两人的关系无比亲密。
元朝末年元廷昏暗民不聊生,郭子兴举义后濠州人汤和率壮士10余人参加。应汤和之邀请,朱元璋也投身郭子兴部。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奉义父郭子兴之命回乡招兵买马,此时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 *** 。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至正十九年,奉朱元璋之军令徐达会同院判俞通海的水师一起进攻池州,大破其栅江营,正在攻打太平的赵普胜由陆路逃走。徐达攻克池州,擒其守将洪钧等人,并缴获其全部战船,首战告捷朱元璋非常高兴,徐达因功拜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从此进入了朱元璋率领的领导层班子。
接着,徐达麾兵乘胜攻安庆。八月,但进攻安庆并不顺利反而遇到挫败,徐达转而进攻江北之地。下无为州,夜袭浮山寨,破赵普胜部将于青山,并乘胜追击,一鼓攻克潜山。之后徐达回到镇池州,对安庆形成了水路夹攻的形势。赵普胜可是陈友谅军中大将,智勇双全,他所据守的安庆可不是一般人能攻打得下来的。于是徐达使用了离间之计,看中了陈友谅心胸狭隘喜怒无常的特点。挑拨诚友谅和赵普胜之间的关系,诱使陈友谅斩杀了赵普胜。赵普胜死后,枞阳水寨无人能守,徐达乘机攻下枞阳水寨。此战徐达名声大噪,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徐达率兵与陈友谅激战于江州大获全胜,缴获战马两千匹,精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在潘阳湖战场上徐达身先士卒指挥将士勇敢拼杀,并一举击溃陈友谅的前锋部队,歼敌一千五百人,缴获巨舰一艘,此战军威大振。
1367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领兵出征开启北伐之路,洪武元年八月二日徐达率兵包围元大都,然而元朝皇帝知道徐达大将军能征惯战自己早就吓跑了,元朝都城无攻自破轻轻松松就被徐达拿下了基本没有遇到抵抗,拿下大都也就标志着元朝的灭亡,徐达在汉民族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为了进一步打击残余元军,洪武五年正月,徐达再次以征虏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北征(参见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战)。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次徐达统一指挥分兵三路,“肃清沙漠”(指对蒙古用兵)。徐达从雁门关出塞,直趋和林,作为中路军。三月徐达师抵山西边境,派蓝玉为先锋,出雁门关向北挺进。蓝玉在野马川击败扩廓部流动部队,徐达率军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土拉河),再败扩廓军。扩廓败逃后,与贺宗哲合为一军,在岭北布下阵势阻击徐达部队。扩廓、贺联军拼死进攻,明军受挫,死伤数万人。徐达处变不惊,收缩战线,坚守营垒,才免遭大败。然后,徐达整军而还,敛兵守塞。扩廓军队见此未敢贸然追击。由于蒙古军事力量一时难以消灭,明朝对北方的战略从以攻为主转为以防御为主。从此,徐达长期在北平、山西一带练兵备边,镇守北平十余年。明朝建国后,随着文臣地位的提高,过去立下汗马功劳的武臣逐渐受冷遇,但是徐达始终受到朱元璋的重用,捍御着明朝北方的安全。
再闪耀的将星也有陨落的那一天,由于长期的戎马生涯,奔波劳累,徐达的身体逐渐支撑不住,终于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洪武十七年闰十月,徐达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召还应天。翌年二月二十日病逝于应天府邸,此时的徐达才五十四岁。后来朱元璋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配享太庙,名列功臣之一。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徐达虽为开国之一功臣,立下盖世功劳,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对朱元璋一直忠诚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