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最后的日子:一个小裨将坑死了唐末之一勇将
历史上没有李元霸却有李玄霸,此人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第三子,字大德,少年夭折,很聪明(幼辩惠)但未必会武功。即使李玄霸会武功也没机会上阵施展,因为他在隋炀帝大业十年就少年早逝,那一年隋炀帝正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李渊直到大业十三年才在太原起兵。而在演义小说中与李元霸齐名的十三太保打虎李存孝,可是确有其人,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唐末之一猛将。
按照正史记载,李存孝肯定不是排行第十三——无论是年龄还是被收养时间,他都不是最小与最后一个:李存孝(858-894年)比李克用的亲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养子后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都大,而且李存孝是从小就被李克用俘虏后抚养长大,李存孝被俘并成为李克用养子的时候,李存勖还没出生。
演义小说把李存孝写得多么神勇无敌,且不去管他。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打虎英雄李存孝最后的日子:李克用大兵压境,李存孝为何不战也不逃?一个小裨将略施小计就坑死了唐末之一勇将,而李存孝在变脸如翻书的李克用面前,也应该对两件事情感到十分后悔。
在《旧五代史·卷五十三》《新五代史·卷三十六》中,都有明确记载:“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给事帐中,赐姓名,以为子”“少于俘囚中得隶纪纲,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
在唐及五代正史中的记载中,李存孝的勇猛几乎可以与大唐开国之一悍将秦琼秦叔宝比肩。新旧两唐书记载秦琼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而新旧五代史也同样记载了李存孝的强悍:“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铠,櫜弓坐槊,手舞铁楇,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
我们合上史书,也能想见李存孝当年的万夫不敌之勇,但是这位李存孝,却死在一个小裨将的一个馊主意,而且在死前向李克用叩头认错。正史中的记载颠覆了传统演义小说树立的英雄形象:李存孝死得也太窝囊了。
按照史料记载,李克用好像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李存孝的事情,但是他的亲儿子和干儿子们却一直明争暗斗,斗得最凶的,是邢州留后李存孝和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存信:存信与存孝俱为养子,材勇不及存孝,而存信不为之下,由是交恶,存孝所为,存信每沮激之,存孝卒得罪死。
李存孝之所以反叛李克用,也全是李存信的“功劳”。因为军职关系,李存信随侍李克用,而李存孝在外带兵,李存信有很多进谗言的机会,所以经常在李克用面前说李存孝怀有二心。李克用有没有听信谗言,正史中没有记载,但肯定没给李存孝好脸色,所以“存孝不自安,乃附梁通赵”,干脆背叛了养父兼主公李克用。
养子造反,养父自然要亲征。但是以李存孝的武勇强悍,即使因为兵力悬殊打不过李克用,但是突围逃跑还是没有问题的,起码其余的太保们一对一单挑甚至群殴,都未必能拿下李存孝。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出李克用的老奸巨猾了:他不急于进攻婴城自守的李存孝,而是在邢州城外搞土工作业——“深沟高垒以环之,掘堑以围之”。李存孝知道自己的老爹是在给自己挖坑,只要坑挖好了,自己骑术再高明也跑不掉。
李克用挖坑,李存孝袭扰,双方陷入胶着状态。这时候一个叫袁奉韬的裨将站了出来,他略施小计就把李存孝变成了笼中之鸟。这个小裨将派人忽悠李存孝:“公(指李存孝)所畏者,晋王(李克用)尔。王俟堑成,且留兵去,诸将非公敌也,虽堑何为?”李存孝一听也对,就偃旗息鼓,再也不出出城袭扰李克用的土工作业部队了。
等到环城堑壕挖好了,李克用还是不走,而李存孝却断粮了,也知道自己上当了——我可被袁奉韬这个小裨将坑苦了:打不过,跑不掉,乞降吧!
眼看着手下已经饿得失去了战斗力,李存孝只好跑到城墙上去跟李克用哭诉(泣诉于武皇):“儿蒙王深恩,位至将帅,苟非谗慝离间,曷欲舍父子之深恩,附仇雠之党!儿虽褊狭设计,实存信构陷至此,若得生见王面,一言而死,诚所甘心。”
李克用也被“感动”了,就派刘太妃进城劝降,不知道李存孝是不是刘太妃抚养长大的,反正是老太太一出马,李存孝就出城投降了。
虽然李存孝认错态度诚恳,但是李克用却变脸了:“你说你是被李存信逼迫而不得已造反,但是你在檄文里给我加了那么多罪状,也是李存信教给你的吗?”
李存孝这下傻了,此时他最后悔的应该是这两件事:之一,在李克用深沟高垒铁壁合围之前,我咋没逃走?第二,我怎么会相信李克用这个枭雄会讲“父子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