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一共有9皇帝 期间的重大事件有的哪些
前言:一提起宋朝,大多人会生出“悲伤”“惋惜”的情绪,它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华夏王朝,曾经是那么辉煌,可是最终又不免落得灭国下场。金庸先生笔下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就都是以大宋为时代背景,即使最终主角胜利,也无法挥去心头的阴影,只因为作为观众我们不自觉地将“国破山河”带入剧情了。
殊不知,梳理了北宋九个皇帝任期内的大事,原来“明媚”的瞬间也很多:
宋太祖赵匡胤:后周,恭帝时期,北汉契丹来犯,赵匡胤带兵前往边境抵抗,半路上发动了“陈桥兵变”,建国大宋。赵匡胤统治下,沿用柴荣时代政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顺序统一大片疆土。唐朝后期的大乱,直接造成了五代十国群雄争霸的局面,根本原因还是“地方割据”,基于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新加固皇权。
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北宋第二位皇帝,政治思想两手抓的优秀人才,这不,他统治时期剃度了17万僧尼。还好,赵光义没成佛,他想做战神:亲征太原,彻底结束五代十国;两次攻辽,惨遭失败,佘赛花的丈夫杨业被俘虏 拒绝投降绝食而死。赵光义就想啊,我们和契丹打了这么久,势均力敌,是不缺乏武力的,可为何还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呢?因为没有一个“显著优势”,那何为显著优势呢?人才!于是下令整改重武轻文风气,增加科举考试人数,正所谓科教兴国!
宋真宗赵恒:1004年,辽国萧太后举20万大军南下,杨延昭(杨家将的六郎)顺利突围,1005年,赵恒亲征。其实这场战役,双方是各有胜负的,而且是北宋小有优势,谁知道真宗偃旗息鼓,签了个“澶渊之盟”,从此宋与大辽互为兄弟,大辽归还一城二州,大宋每年交给大辽十万两白银。后世在评价澶渊之盟时,很容易片面地只谈批判,可能是受到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认为只要给钱,就是耻辱。实际上这钟想法在彼时并不适用。一者,白银可看作买疆土的钱。二者,盟约之后,北宋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经济文化都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当然是有很大弊端的,后面会说)
宋仁宗赵祯:赵光义对科举的支持,使得北宋年间能人辈出,这一年,神探包拯考中了进士;宋仁宗的亲生母亲是身份低微的李宸妃,从小就被极受宠的刘美人抱走养育,这段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故事“狸猫换太子”;这时期,北宋和西夏展开大战,最终以“庆历和议”收场,还是老样子,西夏称臣,北宋给钱,实际上治标不治本;庆历三年,范仲淹推行志在提高国家运转效率的新政,但是遇到守旧派的阻挡,宣告失败;而后,范仲淹写下著名的《登岳阳楼记》,其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英宗赵曙:他的任期内,冗官冗杂已经成为朝廷毒瘤,经常入不敷出,范仲淹的新政推行失败,英宗又不想大动干戈再次改革,于是只能从细枝末节入手,做些隔靴搔痒的事情。所幸,文化领域百花齐放:韩琦、欧阳修得到重用,欧阳修也开始主修《资治通鉴》。宋神宗赵顼:北宋初期与辽、西夏签订的盟约,预支出大量的银两,虽然换回短暂和平,但是就如同一个收入不稳定的人,欠下巨额信用卡,越到后期越吃紧,而解决 *** 只有两个:1,停止交钱,这要面对敌人的反扑。2,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于是,王安石变法开始了。变法的口号是“复国”“强兵”,起初收效巨大,但后期因为弊病被许多人反对,苏东坡就是反对者之一,遭遇打压被贬黄州,抑郁之际怀念亡妻,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宋哲宗赵煦:宋哲宗年幼登基,高太后摄政,太后推崇旧法,司马光被任命为丞相,苏东坡等人被招回东山再起。哲宗亲征后,不满太后的干政,转而支持新法党派,于是他任期内党争剧烈。受到王安石变法的余波影响,北宋的经济实力有过短暂提升,这时期西夏被大宋打服。但是宋哲宗早亡,宋徽宗继位。宋徽宗赵佶:徽宗支持新法,却又姑息奸佞,以蔡京为首的贪官无恶不作,加快吏治腐败的步伐。 *** ,方腊起义。乔峰的拜把子兄弟,大辽兵马大元帅耶律洪基去世,辽国中兴失败(乔峰是杜撰,耶律不是),最终被后起之秀金国所灭。徽宗沉迷书法不可自拔,创造美丽的瘦金体。1127年,靖康之耻。宋钦宗赵恒:在1年零两个月,靖康之变一起被掳走。基于此,金庸的《射雕》男主叫郭靖,男配叫杨康。最后,欣赏一下瘦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