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8-20)150

作为春秋五霸中更先称霸的齐国,竟然,没能顺利打败各路诸侯一统中原,对于这一点一直让我心中颇为遗憾。

如果,单从实力上来说的话,当时的齐国无论是从社会生产力还是综合国力上来看,都是远胜于秦国的。那么,为何最终却是偏局西北边陲的秦国一统了中原,而盛极一时的齐国,却落得惨败、灭国的下场?或许有许多人都同我一样,对这个结局都十分不解吧。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为此,我特意查阅了相关史料,今天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属于自己的浅薄之见。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处于一个王室衰微,诸侯林立,互相伐战的混乱局面。历史的大趋势,最终,还是要归于统一的,可是,对于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周礼的思想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他们虽然自立为王,基本上已经独立于周王朝之外了,但是,“君权神授”是思想已经深深的刻在他们的骨血之中。所以,虽然他们已经各自为政了,但是,他们思想中始终还是残存着一丝忠君爱国的思想的。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因此,尽管他们事实上已经摆脱周王朝的控制了,但是,那些诸侯王并没有勇气一举推翻周王朝的统治。当时,赫赫有名的霸主齐桓公,同样摆脱不了这种思想,因此,他虽然率先称霸,在各诸侯国中,稳稳的占据了霸主地位,但是,他却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

此时,他想要成为的只是诸侯中的“霸主”,而非各诸侯国的“共主”。其实,他的这种思想就像江湖中的那些武林盟主一样,他对各诸侯国有管辖和制约的作用,但是,其作用也仅止于此。他并没有干涉各诸侯国内政的权利,更没有随意撤销各诸侯封号和封地的权利。

作为国君,他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这便是齐国不能一统天下,改写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这也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齐国的军队整体战斗能力不强。也许,我这样说,大家会觉得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毕竟,当时著名的军事家孙子、孙膑等都是出自齐国。

即使是在后世非常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也是出自这些人之手。不过,单单仅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未免显得太过片面了。齐国的军事事业确实欣欣向荣,但是,我们看事情不能单看表面,还是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齐国的军事理论,为何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要发达那么多呢?这其实就从侧面说明了,齐国的军事作战能力其实并不强,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更高超的兵法来补充这一块的短板,事实也确实如此。

战国末年的时候,荀子曾三次出使齐国,因此,相对来说他对齐国的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了。在他看来:齐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亡国之兵”了。究其原因,便是齐军过分推崇个人能力,而忽视了对整体作战水平的加强。司马迁就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评价齐国风俗:“怯于众斗,勇于持刺。”

常言道:“独木难支”,齐国军队的这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分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拉低了其整体协同作战的水平。虽然,古时候有“以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传说,但是,那也仅仅只是传说而已,事实上,就算一个人真的能勇冠三军,但他也架不住别人车轮战的消耗啊。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勇猛固然重要,但若一个团队中仅仅是某一部分人优秀,其他人都能力平平的话,那么,这个团队的整体能力其实是非常低的。反之,如果一个团队中虽然没有太多能力特别突出的人才,但他们的整体实力都不错,那么,整体来说这个团队也差不了多少。

而齐军则恰恰就对应了这个消极的一面,齐国的民风相对彪悍,这与齐人好武、崇尚功利的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齐国人恰恰就是十分推崇个人技能、非常在意物质奖励。这样培养出来的士兵,在单兵作战中确实是非常勇猛的,但是,他们在面对群体战争时,就会显得非常的消极。

在战国时代那种步兵密集阵型长期作战的模式下,齐军的弱点就暴露无遗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手较弱的时候,他们还有胜算,但是,如果对手很强的话,齐国军队基本就已经没有什么胜算了。据史料记载:在齐国的对外战争中,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而只有极少数是胜利的,这也恰恰印证了我的这种说法。

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齐国不得不从军事理论和谋略上来弥补其战斗力不强的弱点。可是,那些理论人大多宣扬的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他们这种温和的手段,注定了他们不能一统天下。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在战国七雄中,相对于其余六国,齐国为何在领土扩张上表现得相对消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8/268930.html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司马光,山西人,和太史公司马迁并称“史家两司马”,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古代休妻有七出之名,第一条就是七出者,无子,一也。在古代,送人新婚礼物,最多的就是石榴,因为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都是正常的,甚至妻子还要主动为丈夫纳妾,为了婆家开枝散叶。用现在...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胡皇后在朱瞻基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因无子被废后。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她被明宣宗朱瞻基废黜后,就受到了张太后的同情。此后宫中但凡要举行宴会活动,张太后就会把胡善祥引到孙皇后的上首去坐。这也是对明宣宗无声的抗议。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上...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备最后选择赐死刘封是因为诸葛亮说的吗?

刘封,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演义》中,对刘封的死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关羽在败走麦城后,遭遇了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父子被擒后遇难。这期间,关羽曾派廖化向刘封、孟达求助。但两人见死不救,致使关羽遭难。关公死后,廖化去成都哭告刘...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有包青天,明有海青天。在民间,海瑞常常跟包拯并提,因为海瑞在明朝,也是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历经明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不但得到了重用,而且他为官一方,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朝中上下,对他的褒奖多于贬低。海瑞字汝贤,号刚峰,从他的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朱才,字君业,丹杨故鄣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朱治的嫡亲长子。其父死后袭爵为毗陵侯,官至偏将军,因病死亡,有一子朱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朱才,字君业,是朱治的亲生长子。其父朱治早年无子,于194年(兴平元年)收养了朱然,朱才出生于这以后。朱才为人精细敏捷,擅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