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丧乱帖》是怎么写出来的?王羲之到底经历了什么?

诗词文献5年前 (2019-08-23)420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帖》是在唐代就传入日本的王羲之书帖之一,和《二谢帖》《得示帖》共同裱作一轴,现在藏于日本皇室。

为何定名此帖为《丧乱帖》呢?就是文中有一句“丧乱至极”。但让人疑惑的是,王羲之写这个帖的时候,已经是东晋中期,当时绝对没有“丧乱”的社会环境。通过读帖子内容,终于有了端倪,“丧乱至极”,因为有人触动了他的神经……

丧乱之极,应指西晋永嘉之乱。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争权,相互残杀,摧毁了西晋统治的基础。北方几个少数民族乘机进入中原。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前赵石勒破晋军主力,杀晋王公以下十余万人。王羲之的族伯太尉王衍也被俘杀。六月,刘聪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俘怀帝、杀官吏士民等三万余人。同时,晋人陵墓也被挖掘、破坏。此次的陵墓被毁,应该就是初“罹荼毒”。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永嘉之乱”,俗称“丧乱”。

《丧乱帖》是怎么写出来的?王羲之到底经历了什么?

重点是随后的一句话——先墓再离(罹)荼毒。

先墓,王羲之的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有王氏先祖墓葬,其祖辈王烈以上先祖都埋葬其中。但西晋时,王羲之曾祖王祥官至太保,他和他的一个儿子王芳死后葬于洛阳,坟墓就在洛阳北部邙山的西端(西芒),可见洛阳和琅琊两地均有王氏墓地。王羲之《丧乱帖》中“先墓”究竟所指为哪个?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操之都有《旧京帖》传世,其中明确写有“旧京先墓毁动”等语。“旧京”即指西晋京都洛阳,可见帖中先墓即洛阳之先祖墓葬。

“先墓再离茶毒”,意为先祖墓葬再次受到摧残。据历史记载,先祖陵墓再次受到灾祸的情况不止一次,帖中所指为哪次,需要结合有关情况进行判断。

在信札中,王羲之说“虽即修复,未获奔驰”,这句话提供了一些可供研究的条件,一是先墓再毁之后立即得到修复;二是他自己有可能前去参加修墓而未能成行,加重了遗憾之感。王氏先墓毁、修情况已无法考稽,只能以皇陵的毁修情况加以比照。

《丧乱帖》是怎么写出来的?王羲之到底经历了什么?

有人认为信中所指先墓的毁、修在永和十二年。细析记载,有些条件符合,有些尚有疑问:

如永和十二年桓温收复洛阳,曾经修、谒晋陵,羲之也有“奔驰”的条件。但当时并无“再罹”,即再次毁坏陵墓的记载。

永和八年有毁陵的记载,也曾企图派王惠去修,但当时洛阳被叛军上官恩占领,可能未能修成,故只云“卫陵”。

永和九年七月又陵毁,八月修复,符合“虽即修复”条件,但与十月十七日才写《旧京帖》时间上不够紧凑。比较起来,永和七年可能性更大、也最合情理。永和七年九月陵毁,随即派太常赵拔前去修陵,十月十七日羲之写信,时间上也比较合适。再说,永和七年是王羲之成年以后首次听到陵墓毁、修的消息,联繁到少年时代“丧乱”情况的记忆,比较自然。如指永和十二年,陵墓已经经过永和七、八、九年等多次“罹难”,情况可能就不如初次听到时那样激动了。

《丧乱帖》是怎么写出来的?王羲之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得不佩服前人对王羲之帖子命名把握的准确性,“丧乱”二字,是这个帖子主要的表述,也是充满整个帖子的情感基调。在古代,祖坟在后人眼里是一个家族的根基、信仰,刨人祖坟会给后人带来精神上极大摧残的。

在那个时期,王羲之听到祖坟被刨,而国家尚且偏安一隅,自己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再加上想到幼年时期经历的家国变故,其内心的悲愤可想而知。所以,他只能将“痛贯心肝”化作“临纸感哽”,徒呼奈何奈何。

总结:

经典的作品,往往背后都有隐匿期间的历史信息。《丧乱帖》正是王羲之在内心悲痛却又无奈的心境下写成的,我们知道这些信息,再读此帖,或许也会被这种情绪感染,甚至有些心疼王羲之。这,就是在艺术作品的情感。

如果大家喜欢小编这篇文章的话,请多多关注历史网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8/269351.html

“《丧乱帖》是怎么写出来的?王羲之到底经历了什么?” 的相关文章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李绅在诗歌方面有哪些影响?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李绅在诗歌方面有哪些影响?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谯周简介: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谯周简介: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谯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幼贫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

韦方质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编成《垂拱式》二十卷

韦方质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编成《垂拱式》二十卷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方质,韦云起孙,扶...

南宋宰相朱胜非简介: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

南宋宰相朱胜非简介: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永乐大典》和五次北征均称不上政绩至于有人说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那是朱棣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谁都明白,只要有钱,有一切说了算的皇帝当后台,总策划,甭说《永乐大...

韦见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韦见素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见素(697年-7...

常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常衮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衮(729—783...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