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如何做了这几件事,官渡之战结果会改变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官渡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当中,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的最后一场大决战——官渡之战,现在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它是曹操一统中原,成就千秋霸业最关键的一战,而袁绍集团也在这一场战争中一蹶不振。
袁绍当时是北方更大的军阀势力,但从军事和经济实力来说,曹操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当时的绝大多数人也都很不看好曹操,甚至连曹操的很多部下都暗中向袁绍投降。但是,结局却出现了很大的反转,袁绍可以说是拿了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从此将北方霸主的地位让给了后起之秀的曹操。
袁绍之败,跟客观因素没有太大关系,完全是让自己的性格所致。袁绍手下的人才虽然比不上曹操,但是尚有沮授、田丰等重要谋士,张合、淳于琼等重要武将。倘,中国历史就会没有曹魏、孙吴、蜀汉了。
三国时期纷纷扰扰将近一个世纪,最终政权归于司马氏,建立了晋朝。后来又有五胡乱华,南北朝并立。这些乱世的一个重要的源头,就是因为袁绍的失败,因为一开始袁绍是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一个诸侯,他如果能够做到下面几点,恐怕就不会有后来数百年的分裂。
之一点,根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田丰曾对袁绍提过很多建议:北上攻取公孙康的辽东,以辽东为后备军事基地。在这里广招兵士,囤积粮草,训练士卒,建立一支强大的后备军事基地。然后在广纳贤才。让天下不同类型的人才都在自己的麾下,为自己效力。让他们各抒己见,各展其能,从中来提取对自己发展有用的建议。
最后再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不能让自己轻易的大兴土木,征召男子来为自己修建宫殿,陵墓。减低或增加服兵役男子的年龄,降低服兵役男子的人数,让他们能够在家好好的农桑。减免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百姓的税赋。鼓励农桑,让四州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用几年时间,让处于年年征战的河北地区的民生经济,慢慢得到恢复。
第二点,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写道:献帝带着国舅董承、少府孔融、国丈伏完和自己的妃子伏寿等王公大臣及后宫妃子,被李傕挟持着到长安,郭汜手中逃到东都洛阳来避难。中途经过袁绍的领地黎阳,汉献帝遣使臣去冀州府让袁绍来救驾。他却不仅仅不见汉献帝所派去的使臣,居然还把汉献帝所派去使臣给赶了出去。
这件事被袁绍的谋臣,郭图知道后就去向袁绍进言。郭图对袁绍言道:汉朝虽然没有往日的强盛,不能号令天下诸侯但它毕竟是正统王朝,天下百姓心里还是有这个王朝的。如果主公这样做不去尊奉天子,必定会遭受天下人民的唾骂,到时候人都会反对你,所以诸侯都会讨伐主公。所以说你现在必须去救驾,帮助天子讨伐逆贼。
重新拯救汉室于危难之中,天下百姓必定会对主公心存感激。而且主公可以将天子掌握在手中,到时候主公就可以假借天子的名义征伐各路诸侯。到时候主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平定天下,成功名之大业。主公就可以改朝换代,成帝王之大业也。没有想到袁绍听到郭图的这番话却置之不理,没有去黎阳,也没有去救汉献帝。结果曹操把汉献帝赢到了许昌,他便开始,挟天子以令天下诸侯的权力了。
第三点,根据《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在曹操与刘备交战之时,刘备几次邀请袁绍攻打曹操的许昌。切断曹操的后路,没想到袁绍不听刘备的。只顾在家里面跟自己的娇妻美妾一起饮酒作乐。结果曹操把刘备打败喽,尽收徐州之地。让曹操实力大增,能与自己抗衡了。
第四点,袁绍如果能够结合当时没被消灭的诸侯之力。让他们分散曹操的力量,消耗曹操的能力。
第五点,袁绍若能与袁术摒弃前嫌共同联盟抵抗曹操的话,让袁术联合江东孙坚一起攻打宛城,合肥等地,让曹操首尾难顾。这样曹操的力量必定会大大降低,就可以消灭曹操。曹操也就不会得到天下。
第六点,袁绍若能打通西域,结交西域各国,他们借用他们强大的骑兵,扩充自己的军队,让跟自己联手来共同抵抗曹操,这样曹操肯定会必败无疑的。
袁绍若能在广袤的河北地区积蓄兵马,囤积粮草,建立一支强大的后备军事基地。还能够唯才是举,任用贤能。把不同的人才都纳入自己的麾下,让他们各抒已见,各尽其能。听取不同人才的意见。让自己不再独断专行,偏听偏信,广纳众人之言。再轻徭薄赋。减低的老百姓赋税,让当时的河北地区的经济恢复起来。最后再能够看透趋势,顺势而为去结交当时的所有的诸侯,联合他们的力量,让他们分散和消灭曹操的力量。
如果能够上面几点,袁绍绝对不至于被曹操打败,甚至很有可能成为统一天下的一代雄主。但可惜的是,袁绍此人心胸和器量太小,而且还不能用人,在乱世中占据了这些毛病,早晚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