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的中下游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都是两河文明的代表。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
美索不达米亚 广义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个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所以很早就发展了灌溉 *** ,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之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
两河的低地泛滥平原是处于干燥环境下的水分充足的冲积地。水源主要来自土耳其东部的积雪,泛滥程度、大小决定于积雪融化的快慢,泛滥的时间常在4-6月。从水源头到三角洲距离很短,泛滥较尼罗河更猛烈。泛滥特点为“不定期,不定量”。这种泛滥特点也对当地居民的内心、文化有所影响,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悲观主义”。
两河的沉积物为淡褐色,来自附近土质差别不大的地区。同时,两河流经大片的沼泽地时河水大量蒸发,在到达狭窄的入海口前,沉淀了许多盐分。两河地区一直有土壤盐碱化的问题,灌溉系统一旦中断,大片平原迅速成为贫瘠的盐碱地。在公元1000-1900年间,就有大片古代的耕地被弃置。
幼发拉底河河床中间部分比周围高,泛滥时河水就会在几个星期中停留在邻近的泛滥盆地里。但宽阔而倾斜的河岸没有因河水的浸泡而靠近河床,盆地里因而沉积了大量的盐分。居民需要通过修建灌溉网来控制泛滥的河水,以保证土壤的肥力。沟渠渠道取自河堤平原,呈放射状散开,将河水引向农田。
底格里斯河河床比幼发拉底河低,也较深,所以它的泛滥区较小,也较难开通沟渠。
所以,自古“治水”就是两河地区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不做根本的调整和细致的维持,两河地区的土地很不适于耕种。在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断有弃耕土地。古代文明中心不断北移,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再到亚述,很可能和土地弃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