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骆尚志的评价如何?骆尚志对朝鲜有什么影响
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平壤城外
兵临城下的明军,在主帅李如松的指挥下,已经完成对盘踞在此的侵朝之一军团,小西行长所部的包围。小西行长在平壤地区总兵力约有两万五千多人,其中两千人守备制高点要塞——牡丹峰。剩下的一万六七千日寇,则守备平壤城,而且还有投降日寇的朝鲜伪军协助,虽然朝鲜军在抵御丰臣秀吉的入侵时,一溃千里,但是投降成为敌人的伪军后,战斗力却倍增,他们射出的很多特色的“片箭”,给援朝明军带来不小的伤亡。
李如松
当时的平壤城,是李氏朝鲜的“三京”之一,不仅城高池深,而且在被小西行长夺取后,将平壤修筑成坚固的城池。而且当时日寇已经大规模装备被他们称为“铁炮”的火绳枪,这些火绳枪的无论是精度还是射程都要比明朝两国装备的传统火器强,戚继光在抗倭编练新军的时候,对这些在中国被称为“鸟铳”的火绳枪情有独钟,并在自己的军队中大量装备。
而这些鸟铳给之一次突袭平壤,便陷入雨天巷战的祖承训率领的三千辽东铁骑带来不小的伤亡,游击史儒和千总张国忠、马世隆都死在日寇的“铁炮”之手,参将戴朝弁身负重伤。此次围攻平壤的明军,虽然人数上占优势,但也被密集的弹雨,打得抬不起头,虽然明军装备的各类火炮和神机箭等火器,有效压制了城楼上倭寇的火力。而且攻城的明军步兵,也在由淋水的厚重棉被组成的特别武器的掩护下,扛着云梯,向城下推进,并由云梯登城。但登城的明军,没有建立稳固的阵地,在于倭寇长枪和铁炮的战斗中,阵脚松动。
日军火 ***
为了防止溃军,李如松拔刀在前指挥,期间战马被日寇的铁炮打死,但李如松依旧在前线指挥。在主帅的激励下,明军开始舍生忘死的猛攻,倭寇逐渐支撑不住。而平壤城南,战事也是胶着不下。其中明军的一位将领,特别的惹人注意,这个人便是浙江余姚的名人骆尚志。
骆尚志
骆尚志据说是唐代诗人,有着“初唐四杰”之称的骆宾王的后人。他的父亲骆松是定海卫右所的百户,骆尚志承袭父职。因为骆尚志自幼习武,因为善于格斗,体力非常,军中称其为“骆千斤”(夸他能力举千斤)。骆尚志在入朝时,担任神机营的左参将,麾下步兵六百人,多是来自南方的浙军,受到戚家军的影响,当时的浙军战法和能力都是步军中的翘楚。浙军不畏倭寇的“铁炮”射击,并用手中的鸟铳还击敌人。此时城南战事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身负重伤的倭寇也冲上来,抱起登城的明军,摔下城墙玉石俱焚。
明军将领
明军的攻势受阻,杀红眼的骆尚志,手持长戟,爬上云梯。倭寇看到骆尚志顶盔掼甲,直到此人身份特殊,便用弓箭火枪攒射集火。骆尚志的脚被倭寇投掷的巨石砸中,鲜血淋漓,但骆尚志舍生忘死,跳上城头后,挥舞手中的长戟平砍,杀得倭寇鸡飞狗跳,明军士气大振,很快攻破了含球门。前来助战,但怕死不前的朝鲜军队看到骆尚志和南军奋力搏杀的英姿,敬佩非常,留下深刻的印象。战后,朝鲜编练新军时,也请来骆尚志,按照明军南军的战法和戚家军的军阵,操练新军,这是后话。
日本大名
吴惟忠浴血牡丹峰和骆尚志死战含球门,都表现了明军中的南军步兵的悍勇。但可惜的是,明军此时内部出现派系之争。出身辽东军的主帅李如松,偏袒北军,打压南军的功绩。破城的首功,被李如松记给杨元和李如柏身上。骆尚志仅获得赏银20两,而且当初约定明军在攻城时,李如松下令不得割取倭寇的首级,计算军功。但南军在前舍生忘死时,北军却趁机割取死掉的倭寇首级报功,结果在平壤之战,立下大功且损失惨重的南军步兵,反而因为没斩获多少敌人首级计算军功,而没给多少赏赐。
明军火 ***
这让很多南军将领表示不满,戚继光旧部出身的王必迪,曾经当面责问大帅李如松,赏罚不公,称他是“不智、不信、不义”。李如松不仅没报复王必迪,反而拿出“都督佥事”的官职和银子安抚王必迪。而骆尚志因为受伤较重,没有计较不公正的待遇,也没有参加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日本军队
等到王京汉城收复后,骆尚志一直在此养伤,并跟李氏朝鲜的大臣柳成龙交好。朝鲜军队对南军的表现敬佩有加,对骆尚志更是顶礼膜拜,视为上宾,而且骆尚志为人谦逊,跟傲慢的李如松等北军将领在性格上形成鲜明对比。骆尚志为了训练朝鲜新军,防备倭寇,将戚家军的鸳鸯阵和战法传给朝鲜新军,并从军中选拔出教官,帮助朝鲜训练军队。还将中国传统的武艺和适合抗倭作战的兵器,尽数传给朝鲜。
而这些东西都被朝鲜国王重视,绘图编成《武艺图谱通志》流传于世,现在很多我们国内失传的武艺招数和战法,都被详尽的保留在韩国的花郎道和弓道等体育形式中。骆尚志在朝鲜驻防两年,后来率军归国,升任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