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逍遥津简介 威震逍遥津战前形势是什么样的
威震逍遥津,指的是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将士逆袭东吴的十万吴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著名战役。
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
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活捉。
此战化解了合肥之围,又称逍遥津之战,是三国时期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甚至日本民间仍然流传着“辽来来(辽来々)”的俗语。
战役简介
威震逍遥津,指的是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将士逆袭东吴的十万吴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又称逍遥津之战,是合肥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大军的进攻,几乎生擒孙权。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实力大增,遂准备南下消灭刘备和孙权。但由于孙、刘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使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赤壁战后的五六年间,曹操不断在江淮地区用兵,欲从此处突破长江天堑,统一江东,但遭到了孙吴的顽强抵抗。曹操只好改变策略。为避免两面受敌,他一面暂且放弃统一江东,派大将张辽等在合肥屯兵息军养士;一面亲率大军西征张鲁,试图夺取汉中,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实力。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吴主孙权乘曹操西征之际亲自率兵10万进攻合肥。而此时合肥城内仅有张辽、李典、乐进及薛悌等率7000余人驻守。两军对峙,众寡悬殊。
曹操在出征之前,估计到孙权有可能再次进犯合肥。因此,他预先写了一道命令,封于木函中,交给护军薛悌,要他“贼至乃发”,按计行事。当孙权兵临城下之际,薛悌与诸将打开木函,见命令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在曹操看来,张辽、李典是能征善战的猛将,故使之出战,乐进为人持重,故使之守城;护军薛悌乃文官,故不参战。
诸将看罢命令,疑虑重重。乐进、李典等认为,两军兵力对比悬殊,出战很难取胜。张辽见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远征在外,若坐等援军来救,即便援军来到,那时吾等也早被吴军击破。现当乘吴军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出击,方能挫其锐气,守住城池矣。”乐进等闻听张辽之言,仍犹豫不决。张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吾张辽独决之。”李典素与张辽不和,此时见张辽如此坚决,亦慷慨陈词:“此国家大事,既然将军主意已定,奋不顾身,吾等能以小私而舍大义乎?”于是,众将遵从张辽之见,连夜征募敢死之士800人,并设宴犒飨,以壮军威,准备次日大战。
次日晨,天色刚亮,张辽被甲持戟,亲自先登直陷敌阵。在他率军冲入东吴营垒之前,张辽就已经亲自斩杀了东吴军队的数十人和两名将领。随后,他一边大声呼喊自己的名号,一边拼杀,冲入东吴营垒。所向无前的东吴猛将陈武奋战至死。宋谦、徐盛都不敌张辽800人的猛冲,溃败逃走。当时,潘璋就在宋谦、徐盛等军队的后面,便驰马向前,在马上斩杀宋谦、徐盛军中的二个逃兵,士兵见此,都回头再战。此后,张辽率军一路猛攻,直至孙权的主帅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东吴军将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用长戟自卫。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但孙权没有轻举妄动,随后孙权发现张辽所率领的士兵非常少,于是聚拢东吴士兵,将张辽的部队重重包围。张辽在吴军阵中左冲右突,终于打开包围圈,率领麾下数十人得以突出重围。但阵中仍然有没出突围出来的将士,他们向张辽大喊呼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甘苦共众,又杀入重围,救出被围困的众人。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人敢抵挡张辽。从早晨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曹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定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示叹服。
之后,孙权虽持续围城十余日,但终不能破城,遂撤军返归。当吴军纷纷返撤之时,孙权与少数将领在逍遥津北岸巡视,恰被魏军侦知。张辽即率步骑数众突袭孙权。吴将蒋钦、吕蒙等与张辽奋力拼杀,甘宁、凌统则率亲兵护卫孙权突围。当孙权和甘宁等骑马逃到逍遥津桥时,见桥南板已被拆除丈余而不得过。在此危急关头,吴将谷利急中生智,于孙权坐骑后猛著一鞭,“以助马势”。骏马奋力一跃,飞桥而过,孙权夺路而逃,幸免于难。
此战史称“张辽威震逍遥津”,是三国时期魏军创下的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十万大军),对合淝志在必得。而曹操率曹魏主力远在汉中与刘备的大军相持,远水救不了近火,合淝总兵力不过七千人,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合淝之战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