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士大夫阶层为什么到近代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18)430

更精确的界定,应该把其归纳为一个阶层。然而,由於其在社会作用中能量巨大,称其为一个阶级也不为过。这个阶级就是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士大夫阶级。

“士大夫”一词,原指读书人和他们的前程。“士”是指读书人,“大夫”则是春秋时的官名,合起来便是指读书做官的这些人。在中国古代,作为“士”的读书人,与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共同组成了社会的整体,这个以士、农、工、商四大阶级共同组成的社会在皇权的统治下,进行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而联络皇权,维系社会运行的庞大行政机构,便是由这些称为“士”的官僚们组成并操作的。由是,士大夫遂成为这个社会中人数最少,能量更大的一个阶级。他们上承皇命,下驭社会,维护王朝的正常运转,并因此成为这个社会数千年来的宠儿。

自隋唐以降,朝廷用官,废黜世袭制,以科举取士代之。如此一来,金榜题名便成为历代读书人竞相争执之物了。然而,要成为读书人,也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首先,家里要有能供养学童读书的钱;而后,学童在私塾先生的严格管教下,每日诵读,背记,终至考取秀才。继而刻苦研读,得中举人,方可进京会试。即中,才有资格参加保和殿的殿试,由皇帝亲试,决出进士及第的名次,成为天子门生。而获得进士的士人,则由朝廷颁旨命官,加入等级森严的官僚集团。然后由低到高,拾级而上,这便是士大夫们一生的人生轨迹。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真正进入并攀爬上这道人生天梯的人,只是读书人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莘莘学子在层层的筛选中被无情地淘汰了。然而,正是这少数的成功者,成为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吸引着无数学子前仆后继,孜孜以求。

可是,盛行了一千四百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在进入二十世纪门槛的时候,突然,嘎然而止地被废除了。虽说当时袁世凯,张之洞等上奏时,是想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以学堂取代科举,建立新的国家人才培养机制,达到以西学为中用的效果。然而,他们却忽视了科举制度的一个极其重要作用:中国的科举制度不仅仅只是一个教育制度,它同时又是国家选人用人的制度,被科举制最后选中的士人,是要进入国家各级官僚管理体制之中的。

士大夫阶层为什么到近代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黜后, *** 官僚机构的选人用人,便由过去的皇帝亲选,变为由各级官僚自由选聘。这种上级任命下级的用人 *** ,原本产生于中国民间的秘密会社,它完全破坏了中国延续数千年(包括汉朝的举孝廉制)的国家选人用人体系和 *** 。这种用人 *** ,首先由晚清的地方督抚引用到地方实力派的管理体系中(李鸿章用人就是典型的例子),延至民国以后,便正式成为国家选人用人的基本大法了。由于每一级官员都有自己选人用人之权,国家因此彻底失去了对人才使用的最终定夺之权,也一并失去了对人才统一衡定的基本准则。国家纲纪的废弃,是一切社会弊端产生之源。功名取士不再成为人才衡定的基准,用人之乱相便随之而生。自晚清到民国,此 *** 由民间登入庙堂,并一直沿用至今,人们早己见怪不怪了。

可是,由学堂毕业出来的读书人却没有了原来确定的去向。即然读书做官的路断了(当然也有极少数手眼通天的人,通过其它手段进入仕途的),读书人便只有靠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去谋生了。於是,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是一些读了书却又做不了官的新的社会阶层。他们被权力的核心拒入,来到社会中,从事教师、律师、医生、法官、工程师等新的工作,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人们将这个新的社会阶层呼之为“知识分子”。

士大夫阶层为什么到近代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读书做官是千年传统社会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道;读书不做官是新社会插花地的产生之途;而这正是士大夫阶级与插花地阶层的基本不同之处。由士大夫阶级向知识分子阶层的转变,使读书人在近代社会的变迁中,历史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是以原来维护王朝统治的士大夫阶级的极速消失,和新兴起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日益边缘化为标志的。可怜的是,知识分子不做官,直接进入社会,这些手无搏鸡之力的读书人,便真正成为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最为懦弱的一部分人,不仅统治集团对他们不再青睐,甚至乡野农夫也对他们不屑一顾,“读书无用论”遂由此而泛起。二十世纪读书人的命运之悲惨,为数千年古史所无。

士大夫阶级的消失,实际是国家用人之道的彻底改变;而用人之道的改变,正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切乱相之根源。国家没有了这道人才选拔的门槛,就缺失了做官的伦理道德和标准(尽管也呼喊过一些空洞的口号)。过去,由读书人建立起来的所有价值理念都被统统废弃,庙堂之上再也不是什么清静的地方了。当人们不再对伦理道德表示敬仰的时候,暴力便开始取代法制,暴力遂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尊崇的法宝。功名的式微没落以及士大夫阶级消失之日,便是暴力崛起兴盛之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9/273871.html

“士大夫阶层为什么到近代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的相关文章

贺若谊:西魏至隋朝名将,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

贺若谊:西魏至隋朝名将,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

贺若谊(520-596年),字道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西魏到隋朝名将,右卫将军贺若统第三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刚烈果断,有才干谋略。西魏时,门荫入仕,赐爵容城县男,累迁通直散骑常侍。支持宇文泰占据关中,结盟茹茹王庭,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长史。北周...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是真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与李治是真爱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传统历史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普通人谈情说爱天经地义,帝王之家便是一种虚无或浪费。所以,普通人生活的超然,帝王家的生活庸俗,以致于人们宁肯相信潘金莲曾经爱过武大郎,也不愿相信唐玄宗爱过杨玉环。而当圣洁的爱情摆...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胡皇后在朱瞻基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因无子被废后。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她被明宣宗朱瞻基废黜后,就受到了张太后的同情。此后宫中但凡要举行宴会活动,张太后就会把胡善祥引到孙皇后的上首去坐。这也是对明宣宗无声的抗议。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上...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被罢免后专研典籍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后随刘备入蜀,历任巴西、牂牁、房陵太守,并拜步兵校尉,领丞相长史,随丞相诸葛亮北伐。因包庇马谡被免职,后为光禄...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绝对是个很出彩的人。他不光能文善诗,书画俱佳,还“精于骑射,发必命中”。因此他的年少时便深得康熙宠爱,经常在康熙出巡时随驾左右。在康熙的诸皇子中,胤祥和...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

唐玄宗与杨玉环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

唐玄宗李隆基,中国唐代皇帝,712—756 年在位。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大唐开放之遗风,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存在。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个痴情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却独痴三人,更专情一人。一、杨家有女初长成杨玉环出生在一个宦门世家,她天生丽质,再加上优质的教育环境,使得她有一定的文化...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168年),字仲飨,东汉名臣,山阳太守周荣之孙,尚书郎周兴之子,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之从祖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为大将军梁冀掾属,迁豫州刺史,转河内太守。梁冀被诛后,以梁冀故吏连坐,遭到免官禁锢。后以贤名,征召入朝,迁将作大匠、尚书令、司空,累官太尉,曾与杨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