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个地方,各国相争数百年,匈奴人虎视眈眈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即使是敢于喊出号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汉王朝依旧曾被匈奴人逼到了无法喘气的地步。汉朝刚刚建立的时候,高祖皇帝便被匈奴人击败了一次。这次失败让汉朝在此后几十年的时间屈居人下。
直到汉武帝崛起以后,这种劣势才终于被扭转过来。
汉武帝终结了汉朝人屈辱的和亲历史,用几次狂风暴雨式的战争将匈奴人彻底赶到了漠北草原以西。而那些不愿意长途迁徙的匈奴人则彻底倒向了汉朝,成了 *** 的附庸。但是,我们发现,汉武帝虽然结束了匈奴人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汉匈和亲的进程其实并没有就此终结。
昭君出塞就是汉武帝时代之后最著名的一次和亲。
很多人都以为,汉朝之所以能够战胜匈奴是由于武力的强大,其实,这种说法还是有失偏颇。汉朝能够战胜匈奴所依仗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杰出将领。事实上,经济才是支持这场旷世大战的重要因素。而河套地区则是深入匈奴腹地的一块具有超高经济价值的土地,汉朝正是将这片土地收入掌中以后,才取得了对匈战争的彻底胜利。
顾阻禹《读史方舆纪要序》中说道:“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陕西之在天下也,犹人之者头项然,患在头项其势,必至于死。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众所周知,汉武帝通过几次战争将河套地区收回了自己的手中。也正是因为河套易手,汉匈战争的天平发生了倾斜。当年,卫青奉命出击匈奴,他渡过黄河以后迅速出击,夺取了河套草原。而在匈奴人的民谣中,河套地区被誉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
其实,河套草原并不仅仅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样肥沃的土地同样适合农耕民族定居开垦。但是,摆在汉武帝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是,河套地区收回来了,但是,却并没有彻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匈奴人依旧对这片肥沃的土地虎视眈眈。
汉武帝当年为了彻底收复河套,专门出台了一系列的军垦政策。
他在河套地区修筑了朔方城,并且,还从内地迁徙了十万余 *** 到此地定居。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河套地区终于迎来了繁荣。如果,不了解历史的人可能对这些迁徙并不了解,事实上,任何一场人口迁徙绝对不轻松,它牵涉的不仅仅是人口,还需要大量的钱财。
最终,汉武帝将银子如同雪花一样撒在河套大地上,十万 *** 这才扎下了脚跟。
为了将河套地区彻底变成大汉的一份子,朝廷甚至宣布,凡是被匈奴人侵夺的财产,只要合理报备,朝廷将会给于报销一半。这极大地鼓舞了移民的积极性,更令人振奋的是,河套地区刚开始开垦的土地并不收取赋税。在“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的古代社会,这已经是极大地优惠条件。
农具、田舍修建成功以后,河套大地才算正式被汉朝占领。
汉武帝逝世以后,皇帝们又陆续向这里迁徙了大约六十万人口。这些来自中原各地的 *** 在河套大地上努力的耕耘,将这里变成了中原的粮仓之一。
其中,河套周边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一样,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更高峰,同时又把河套文明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之中。
很多人都以为,昭君嫁的地方是个苦寒之地,但事实上,可能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残酷。事实上,为了维持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汉朝的天子特意给昭君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
昭君出塞的时候,河套地区已经得到了极大地开发。单于带着昭君从长安城赶往草原,这一路他们可没有空手而归。大汉天子下令,给匈奴人赠送了多达百万公斤的粮食,这些粮食就是从河套之地调拨的。得到了如此数量的馈赠以后,匈奴和中原保持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友好睦邻关系。这对汉武帝以后疲于战争的中原王朝来说,实在是莫大的裨益。
所以说,历史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汉匈之间并不是依靠武力来解决所有问题的,任何的军事争斗最终都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而河套之地正是那个年代中一块尚待开垦的沃土。匈奴人只知道放牧游猎,逐水草而居, *** 入主以后,将土地的价值发挥到了更大,也才有了“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俗话。
东汉时,归附汉朝的匈奴人被安置在河套。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唐朝时这里被重新农垦,唐诗中有“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北宋时河套被西夏和辽朝所分别占有。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河套地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