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 *** 更好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22)120

一、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口气将自己的20多个子侄分封到各地为藩王,“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是一件多少有些“逆时代潮流”意味的事情。

因为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郡县制、削弱分封制。少数被分封的藩王 ,不再拥有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变成了只食俸禄的富家翁。而朱元璋分封的藩王 ,享有高度军事自 *** ,如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手下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受朝廷节制。 藩王拥有监视地方臣民的权力。

朱元璋之所以要分封藩王,主要有两点考虑。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一是外御蒙古。当时虽然元朝已被推翻,但蒙古人在河西、漠北一带还拥有较大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同时,国内仍然存在陈友谅、张士诚的参与势力。一旦国内有变,两股势力里应外合,将动摇大明王朝的统治根本。朱元璋本着“皇子守国门”的策略,让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带领军队驻守边疆,成为朝廷的可靠屏障。

二是内稳朝政。朱元璋子嗣众多,他们大多数都经历过战火的磨炼,具有一定的实力,手下也各有一班人马。如果要将他们全部留在京城,一山不容二虎,难免会发生“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人伦悲剧。朱元璋在世之日,或者还能压制诸子。当他撒手人寰后呢?与其让诸子留在京城,形成一颗颗不定时炸弹,不如将他们分封外地,远离政治中心。

当然,朱元璋也深知藩王权力过大的隐患,作出规定,禁止藩王随意进入京城,规定3年才能进京一次,以免与朝廷大臣发生勾结。也不准藩王之间互相联系,特意错开他们的进京时间。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不准王爷进京”。

1398年,朱元璋病逝之前,颁发遗诏,下令“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不准潘王进京吊丧。从遗诏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深深地担忧皇太孙建文帝无法服众,生恐藩王进京捣乱,因此特意叮嘱一番。

二、

1644年,清军挥师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清朝在许多制度构架上,沿袭了明朝的旧规。但在如何处理皇子的问题上,清朝采取了与明朝完全不同的做法。清朝只是在初期册封过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少数藩王,不过这属于历史造就的特例,他们也和爱新觉罗一族没有血缘关系,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皇室藩王。在平定三藩后,从康熙帝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再也没有册封过一名藩王。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不仅如此,爱新觉罗一族的皇子们,不管是亲王还是郡王,都不能随意离开京城。除非是为皇帝出差办事,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离开北京。否则都只能在京城老老实实地呆着。至于到外地去当藩王?门儿都没有,想都别想!

举一个例子,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仓惶逃亡热河。由于惊吓过度,第二年,在签订了《北京条约》后,咸丰帝就病死了。按照遗诏,权力落到了八大顾命大臣手中。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有意夺取大权,便紧急将咸丰的亲弟弟、恭亲王奕䜣招到热河,秘密商议大事。按照清朝皇室祖制,奕䜣是绝对不能擅自离开京城的。怎么办呢?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所记载,奕䜣是化妆成“萨满”才得以离开京城,悄悄地去热河见了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一面。

三、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这两种做法谁更高明?

其实,这两种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面,难分高低,没有优劣。毕竟,这两种做法都是通过限制王爷的权力、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出发点都没有问题。

具体而言,这两种做法都有明显的优点,但也有明显的弊端。

先看明朝不准王爷进京。

明朝将藩王分封在各地,隔断藩王与朝廷大臣的联系,禁止藩王之间的联系,苦心造诣地维护皇室正统的统治,效果是很明显的。有明一代,都没有出现“玄武门之变”那样的内乱和骨肉相残事件。至于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实在是因为建文帝操之过急,破坏了皇权与藩王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致。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同时,藩王在各地发展,犹如蒲公英一样,成为皇权的重要分支。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后,正是各地潘王,如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宁靖王朱术桂等人延绵明朝国祚,长达40年之久。

如果明朝所有王爷都留在京城,怕是会被李自成和清朝一网打尽吧?

当然,这样做也有明显的弊端:容易造成地方势力过大,破坏中央集权。朱棣也注意到这一弊端,进一步采取办法削弱藩王权力,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剥夺他们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事权,藩王们这次消停下来,高高兴兴地过他们的安乐日子。

再看清朝不准王爷出京。

在清朝,王爷们的日子比明朝“苦”得多。他们不单是被严格限制在京城,其爵位都是一代降一等,如果后世子孙没有为朝廷立功劳,最终会被降为平民。只有12个铁帽子王不受限制,世袭罔替。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不用担心王爷在外地兴风作浪,也不必为了养着王爷而耗费巨大。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方法更好

因此,总体来说,清朝王爷没有明朝王爷那么跋扈嚣张,动不动就操刀子打进京城。

但清朝不准王爷出京,一样也有弊端。王爷扎堆留在京城,容易与大臣们勾结在一起,干涉朝政。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咸丰时期的“辛酉政变”,都有王爷积极参与的身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9/274611.html

“分封的藩王,明不许进,清不给出,哪个 *** 更好” 的相关文章

司马睿是什么身份?他与夏侯光姬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是什么身份?他与夏侯光姬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晋元帝是晋武帝堂侄,西晋琅邪恭王司马觐与琅琊王妃夏侯光姬之子,东晋的开国皇帝,在西晋灭亡后于江南重建东晋,使得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在许多正史中(《晋书》、《宋书》)却记载了一条“牛继马后”的谶语,称晋元帝并非琅邪恭...

傅喜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傅喜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说到西汉大臣傅喜,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傅喜,生卒年不详,字稚游,西汉外戚。他是河内郡温县人,现在的河南省温县,他的堂姐傅昭仪是汉元帝的妃嫔,定陶恭王刘康与平度公主的生母,汉哀帝的祖母。傅喜年少时喜欢读书,立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品性,是傅氏外戚集团在朝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竟宁元年五月,汉元帝刘奭崩。...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匡胤、赵光义作为兄弟,两人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对于治国来说,两人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三国时期典韦与许褚二人的实力怎么样?差距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典韦和许褚都是曹操手下超一流猛将,单论武力,高出其余诸将一个档次,比如两夏侯和二张等人,那么,典韦和许褚究竟谁更强一些呢?其实,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究竟谁更胜一筹?按追随曹操的先后顺序来说,典韦最先,典韦在曹操阵营,确实表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对朱元璋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就是他开创的。他不仅在唐朝的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还对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世人称其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邓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绩,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后 最后为什么会和卫青合葬

平阳公主三任丈夫都是功臣之后 最后为什么会和卫青合葬

对平阳公主三婚三嫁,三任丈夫皆是权贵,临死前为何选择与卫青合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的婚姻可能是封建社会最自由的,已婚生育的女子可以嫁给皇子并当上皇后,比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嫁给汉景帝之前就已经结婚并生育过一个女儿,寡妇可以不断改嫁,比如平阳公主,三次结婚三次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