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明朝古墓,解开一中国谜题,西方专家被狠狠打脸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在古代,各方面、多项技术均领先全世界,造出了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物件。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资料的不完整,许多伟大发明会遭到质疑,但往往随后而来的发现则会让质疑者无地自容。像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事情,便是中国一座太监墓的出土,揭开了一个世界性谜团,从而使得西方学者全部被打脸。
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时期,朱棣曾派遣郑和带领船队多次下西洋,既是加强海外交流贸易也是弘扬明朝国威,还有一种说法是寻找在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不过关于郑和是七次下西洋还是九次下西洋,以及他乘坐的宝船究竟有多大,都一直存有争议质疑。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郑和出海时的宝船,大号长44丈,宽18丈,中号长37丈,宽15丈,在当时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便遭到了西方学者的质疑,认为明朝不可能造出如此巨船,即便造出来了,也不可能在海上顺利航行,不过,随着南京一座太监墓的出土,这群发出质疑的西方学者纷纷噤声了。
这座古墓的墓主不是别人,正是下西洋的副使洪保,而正使是郑和。洪保墓中的一块墓志铭记载了他的生平和下西洋的具体情况,也由此揭开了两大疑团。
一是郑和并不止七次下西洋,而是九次下西洋,二是洪保乘坐宝船大福号为五千料巨舶,相当于现在排水量为2500吨的船,而郑和作为正使,所乘船只必然更大,既然这样的话,那史料中记载的宝船大小,是完全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