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9-27)190

长平之战后秦国统一天下进程进入了倒计时,东方六国再无一国可单独抗秦,甚至各国合纵亦无胜算。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规模更大的一次战役,持续时间之长,双方投入兵力之巨大,损失之惨重,战后对时局影响之深一直为后世所和热议。虽然记录长平之战的文献不胜枚举,当代研究讨论此战的文章也不计其数,但是专题讨论双方兵力投入和战损的文献却是凤毛麟角,笔者不才,根据掌握的资料和自己的推断对此问题给予粗浅的研究,有不妥之处还望斧正!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战争中的赵国由于廉颇长时间对峙,国力不济,在与秦国的消耗战中处于下风,且愈加不利,遂弃用偏于防守的名将廉颇,而起用主战的赵括主动对秦发动决战;秦国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得意成功围困赵军四十六天,赵军突围失败,最终在主将赵括阵亡后投降秦军,秦则乘机坑杀降卒。赵国经此一战精锐损失殆尽,从此秦国统一大业进入快车道。长平之战赵国出动兵力太史公在《史记》中的《白起王翦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本纪》有多处记载,其中《白起王翦列传》中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从上可以看出,赵军前后投入和损失四十五万人。秦军投入兵力《史记》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根据《孙子兵法》中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的精神,白起纵使天纵英才,更兼地形之利,秦军围困四十五万赵军虽不要用十倍于赵军兵力,但至少要有超过四十五万人的兵力。因此有很多学者研究认为秦军兵力在五十万到一百万之多,更为大众接受的数字是秦军六十万人。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

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史记》记载和推断,秦赵双方出动兵力分别为六十万人和四十五万人。但是不少人质疑《史记》的记载的准确性,的确司马迁著《史记》是在百年以后的西汉,汉朝之前的历史非他本人所经历,汉前史事都是他参考以往史料典籍,记录战国时代主要参考《秦纪》(始皇帝焚书主要烧的是六国史料),《秦纪》作为秦国史料虽有讳败为胜的毛病,但是对于长平之战赵国的记载却也客观,毕竟不是记录的是敌手而非自身,对外没有作假的意义,即便有夸大对手实力来炫耀本国功绩的嫌疑,但是根据长平之战遗址出土的赵军骸骨专家作出推测,赵军损失与《史记》记录很是接近。1998年由靳生禾、谢鸿喜两位军事历史地理学家合著的《长平之战——中国古代更大战役之研究》一书,是现在关于长平之战研究最为权威的一本专著,其中很多观点已经被普遍接受,这本书无论是考证还是实地考察都做得非常细致,论证也让人信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书中的其中一个观点就是,长平之战赵国损失虽然不一定有45万,但是也不会差很多,其中阵亡25万,投降20万。同时秦军也在此战中,损失四五十万兵力。(阵亡三十万,受伤十几万)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

赵军损失人数不论是《史记》记载,还是考古实证,都能说明有四十万众左右。而秦军损失《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载“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按照以上讨论结果秦军兵力六十万,那么秦军损失是三十万左右,笔者也对这个数字是比较认同的。但是问题来了,前面说到““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从中得知,投降秦军是四十万,前后斩首俘虏四十五人,也就是说赵军以战死五万人的代价歼灭秦军三十多万,这个明显不符合秦军的战斗力,这个疑点与“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一样令人质疑,区区秦军三万人就能将数十万赵军一分为二,显然赵军也没有那么羸弱。因此笔者认为赵军战场阵亡和投降遭坑杀人数共计四十五万人,其中战场损失大概有二十五万人,投降秦军者有二十余万,根据当代长平战场遗址考察,赵军骸骨坑非集中分布,而是由好几个部分组成。这也充分证明了赵军被坑杀者不是四十多万人。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

综上所述,秦赵长平之战双方出动兵力分别是秦军六十万,赵军四十五万。战场秦军阵亡二三十万,赵军阵亡二十五万人,投降二十余万人遭坑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9/275500.html

“长平之战,秦赵投入兵力与损失细探究!” 的相关文章

既然预言说薄姬是天子之母,为什么吕雉不杀她?

既然预言说薄姬是天子之母,为什么吕雉不杀她?

众所周知吕雉极其看重权利,她虐杀戚姬,既有感情因素,也有政治原因,是为了保护儿子、巩固帝位。那么既然预言说薄姬是“天子之母”,为什么吕雉不杀她?薄姬是刘邦偶然宠幸、继而抛之脑后的“路柳墙花”,吕后对她并没有什么嫉恨,所以当权后没有报复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刘邦为什么会宠幸这样一个对自己并没有吸引...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

多尔衮手握大权离皇位又近 多尔衮为何不敢称帝

多尔衮手握大权离皇位又近 多尔衮为何不敢称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手握大权,为何一生不敢称帝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江山如画,多少豪杰。都说爱美人不爱江山,其实历史上真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帝王将相寥寥无几。唐玄宗为博杨贵妃一笑千里送荔枝,结果还不是为止住哗变,赐死了她。美貌力量是有限的,再娇美的容颜也没法让一个野心十足的男子止住对权力的...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刘邦驾崩后,八个儿子命运多舛。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前195年6月1日),六十一岁的汉高祖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病逝。那他的妻子皇后吕雉是如何对待他的八个儿子的呢一,皇长子刘肥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其母为外妇曹氏,因此他未能成为皇太子而是于汉...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张翼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纵观姜维的一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秉承着继承先主、武侯的遗志,一共有过十一次的北伐记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病死之后,而姜维为了继承诸葛亮遗志,也进行了多次北伐,蜀汉有一位大将,曾受到诸葛亮赞赏,但是他却公开反对姜维北伐,甚至在朝堂上和...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六味地黄丸在现代是中医用于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它的原名是地黄圆,最早见于北宋著名儿科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初衷是为了治疗小儿“五迟”之症,即生长发育迟缓。但令钱乙远远没有想到的是,六味地黄丸在他身后的一千多年间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古名方,直到今天,仍然广泛运用于临床。那么,...

吕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吕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吕雉汉高帝刘邦之皇后,与刘邦共定天下,临朝称制十六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字娥姁(xu)。娥:美丽的姿态,美丽的女子;姁:喜悦自得,和悦温和。这个字取得实在很美妙,美丽温和的女子。可是后世往往一提起吕后,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一幅可怕的场景...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谁 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谁?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竟然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懦弱无能的象征,但是,其实这位皇帝治理下的蜀国却是非常的安定,哪怕是在诸葛亮死后,他也仍然统治了蜀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