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刀曾在唐朝辉煌过,使用它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
在唐朝战功显赫的将军有很多,其中李嗣业当属凤毛麟角的陌刀将。他怀着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率领着所属的陌刀队,将大唐刀锋的威力发挥的林淋漓尽致。
杜甫曾有诗云,“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这诗就是大唐安西军之魂,只要将军拔剑高呼,震天的喊杀声里,大唐勇士们手持陌刀,与吐蕃军进行了浴血肉搏,因为陌刀战术要求士兵需有必死的信念,因此也出现全数壮烈殉难,无一人投降的悲壮战斗!
唐军战斗中很讲究阵法,阵型与罗马很相似,中军前方为三排陌刀手,后面是弓弩手,弓弩手也有长枪和陌刀,随时可以支援陌刀队。中军的两翼也是轻骑兵,轻骑兵一色配备长槊加横刀、弓箭。
轻骑兵的作用既有护卫中军的作用,也有两翼包抄敌军的作用。但唐军的这个阵型更加灵活,中军步兵和两翼骑兵均可以独立作战,故不像罗马的步骑相互依赖性那么高。
李嗣业与他的陌刀队很快脱颖而出,在大破吐蕃一战中,李嗣业身先士卒,陌刀挥舞所向披靡,敌人鬼哭狼嚎,陌刀队如墙推进,一举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
陌刀兵的辉煌巅峰无疑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大唐帝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嗣业率领的陌刀队力挽狂澜,阻挡住了叛军的一次次犀利进攻,将摇摇欲坠的大唐帝国硬是扶了起来。
特别是皇太子李亨不负众望挺身而出后,李嗣业带领的五千陌刀精锐前来助阵。他每战总是身先士卒,威猛不可当,在与叛军决战时,李嗣业冲锋在前,他赤膊上阵,手持陌刀人马俱碎。
而他身后陌刀队排成一条散兵线,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顽敌,这支强悍之师一举夺回长安。接着李嗣业再为前锋,与回纥合兵新店,收复了东都洛阳。两京的收复举国振奋,李嗣业与陌刀队被称之为唐朝军队的楷模。
可惜的是唐以后各朝各代都没有了陌刀兵,纠其原因:之一陌刀兵实际不是步兵,是骑在马上的重步兵,需要配马驮盔甲和武器,自然难建。第二陌刀对钢的要求极高,造价也昂贵。
和陌刀最相似的日本长枪
第三陌刀兵要直面骑兵冲锋,甚至与骑兵对冲,对士兵素质要求极高,要有必死的觉悟,但宋代以后军人地位也不高,随着火器的出现,也就没有人来精心打造这样一支冷兵器精锐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