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本能寺之变真相揭露,明智光秀亲笔信记录其谋反的动机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0-04)290

天正10年(1582年)6月2日,留宿于京都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在谋反的明智光秀的袭击下,被逼自杀身亡。其时织田信长正前往支援陷入毛利辉元进攻的羽柴秀吉。羽柴秀吉知情后急忙回师,于京都·大阪府境内发动山崎之战,击溃明智光秀。明智光秀谋反的动机,有趁织田信长之隙而意欲夺天下的“单独谋反说”和“怨恨说”等各种说法。

本能寺之变真相揭露,明智光秀亲笔信记录其谋反的动机

明智光秀

本能寺之变作为日本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对日本后续几百年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1582年,织田信长几乎夺取了京都为中心的所有近畿地区,眼下对手只剩中国地区的毛利氏,关东地区的北条氏,和北路地区的上杉氏。期间,各路军队均取得优势,正值一统日本的大好时机的织田信长,在最关键的时刻遭到部下明智光秀的谋反、命丧本能寺,从而功亏一篑——尽管之后的丰臣秀吉亦短暂统一了日本,其所带来的影响或许远逊于织田氏,以至于幕府时代又延续数百年。如此效应,或许不光对于日本而言,本能寺之变对于世界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可以扭动世界格局的事件。然而关于本能寺之变的谜团却有诸多,其中明智光秀谋反的动机一直耐人寻味,历代学者之间产生了诸多争议:有明智光秀意图取代织田信长而夺取天下的说法,也有明智光秀的怨恨从而促使谋反的论点。由于之一手史料的获取极为有限,数百年来对此重大历史事件依旧缺乏翔实可信的评价和定论。而本能寺之变对于日本的历史进程的重要性,使官方学者、民间历史爱好者对其兴致不减,长年以来一直是令人入神的历史谜团。

本能寺之变真相揭露,明智光秀亲笔信记录其谋反的动机

昨天,一篇被认定为明智光秀的亲笔的信件被公开,其中包含的大量主观想法,为其谋反的动机提供了大量支撑论据,学界可能籍此对明智光秀谋反动机,乃至整个本能寺之变的历史评价,作出更加可靠的结论。

日本三重大学中近代史教授藤田达生声称,在本能寺之变中杀害织田信长的重臣——明智光秀,与反信长势力合流,欲复兴室町幕府。显示明智光秀等反信长势力的目的的信函原件,已经被发现。

根据藤田教授的说法,原件为日本岐阜县美浓加茂市民博物馆所收藏。该信件在和歌山县内流转,最后于京都府的古书店内被美浓加茂市的慈善家购入,并捐赠于博物馆。

根据与名古屋市蓬左文库长鸟居和之等人的协同调查,从信件的形状、信纸的质地等方面综合判断,能够基本断定为原件。根据笔迹、署名、以及印章来看,做出了“极有可能是明智光秀的亲笔信件”这样的结论。明智光秀亲笔写下的关于本能寺之变的书函,是极为罕见的。

该信件被认为是为本能寺之变(天正10年,即1582年6月2日)的十天后,即天正10年(1582年)6月12日,明智光秀给足利义昭的回函。大致内容如下:“能为将军所用,我感到荣幸之至。但是,(将军)入京的事情,我已经作出承诺。”

本能寺之变真相揭露,明智光秀亲笔信记录其谋反的动机

当时,足利义昭已经被驱逐出京都,停留在毛利辉元治下的中国地方的鞆浦(今广岛县福山市)。不仅作为杂贺党的一员的土桥重治言及此事,明智光秀自身也与足利义昭约定,在其返京时进行协助。

信件的抄本保存于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原件长56.8厘米,宽11.4厘米,有细微的折痕。用于包装叠好的信件的封纸也被一并保存着,籍此断定为派遣使者运送的密函。

根据2014年于冈山县发现的《石骨家文书》及相关材料,有如下被成为“四国说”的论断:四国地方的战国大名——长宗我部元亲,与明智光秀交好,同时与织田信长敌对。其时信长正派出重臣丹羽长秀对四国地方进行攻略,而明智光秀为将长宗我部元亲从战局困境中解救出来,成为其发动本能寺之变的动机。

明智光秀周旋于进京之前的织田信长和足利义昭中间,被认为是两姓家臣。“明智光秀同足利义昭关系回温,于是首先打倒织田信长,接着静候长宗我部元亲与毛利辉元等反信长势力所支持下的足利义昭的返京,以至复兴幕府。他大概抱持着这样的政治构想。”藤田教授如此说道。

就在明智光秀写信后的第二天,在与从备中高松城(今冈山市)回师的羽柴(丰臣)秀吉的山崎之战中落败,并死于逃亡中。

本能寺之变真相揭露,明智光秀亲笔信记录其谋反的动机

以下为该信件的原文翻译:

◆本文

能为将军所用,我感到荣幸之至。但是,(将军)入京的事情,我已经作出承诺。(将军)对于现状的理解,将成为我效劳的关键。

杂贺党将我方视为同盟,我感到十分荣幸。为了更好地了解状况,应当进一步商榷。

与高野、根来、杂贺党商谈,使其能在和泉·河内(和大阪府)方面出站,最为关键。关于赏赐,应由我方的家臣长与对方商谈,以日后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为重。

近江(滋贺县)·美浓(岐阜县南部)已然平定,无需担忧。使者也应当表达了此意。

另外,将军入京事宜,劳烦奔波。我会按照将军的指示布置妥当。具体细节不便于信件里透露。

译者:藤田教授

本能寺之变真相揭露,明智光秀亲笔信记录其谋反的动机

若此信函的真实性被学界所认定,即可为多年以来争论不休的明智光秀谋反之谜作出决定性的结论,即如信函中所明确表示的,明智光秀是受到足利义昭的指示,从而发动了本能寺之变,其历史意义也将可能被重新定义。织田信长于如日中天时遭受叛变,痛失一统日本的良机,其所推行的不论出身选人才的改革也突然停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近代化的进程变得更加地缓和,之后建立的德川幕府直到明治时代的高速发展这段期间,仿佛成为了稀释本能寺之变这个巨大历史事件的缓释剂。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10/276628.html

“本能寺之变真相揭露,明智光秀亲笔信记录其谋反的动机” 的相关文章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很多人 乾隆为何又将人给放出来了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很多人 乾隆为何又将人给放出来了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是...

诸葛亮如果采用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能够成功吗

诸葛亮如果采用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能够成功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如果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北伐能成功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主政蜀汉北伐曹魏的时候,魏延曾提出了一个谋略。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魏延自己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

王濬的一生有何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濬的一生有何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濬(207年~286年) ,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人。西晋时期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濬出身世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举秀才出身,起家河东郡从事。泰始八年(272年),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迁益州刺史。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

有哪些与王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平啊

有哪些与王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平啊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

李善长被处死时,为何不拿出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免死金牌?

李善长被处死时,为何不拿出朱元璋赐给自己的免死金牌?

明代,朱元璋效法了前朝,并给了下属大臣们很多金券和铁券。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一天,明朝开国第一功臣、77岁高龄的李善长,及其全家70余口,纷纷人头落地!至今仍令人惊骇。李善长,是明朝开国丞相,朱元璋的股肱重臣,被誉为“明朝开国第...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假如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功臣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所谓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着实不少。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在开国之后,对立下大功的臣子开刀。汉高祖在建立汉朝后,封了多位异姓王,他是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深知手握重...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曹丕是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比起他父亲曹操来说,不管是在文韬武略上,还是在用人和气度上,都差远了,曹丕心胸狭窄,除了害死五子良将于禁,还害死了哪位大将?先看曹丕害死于禁的经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在襄樊战役中,被曹操派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