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0-18)290

在大家眼里,秦始皇是暴君,可他统一六国后却没杀一个功臣,刘邦是仁君,可他夺得天下后,却对韩信、彭越等开国功臣挥起了屠刀,刘邦当年和项羽楚汉相争的时候,为了得到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帮助、支持,那可这是说尽了软话,下足了本钱,可一旦夺得天下以后,立刻就翻脸不认人,对以前的盟友,打天下的功臣是怎么残忍怎么来。

那么,真是刘邦天性凉薄,小人行径,无情无义吗,不是,是因为这些功臣有必死之道,有必须要杀死他们的原因,而这个原因,韩信、彭越等人根本改不过来,也不愿意去改,所以,双方就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我之所以这么说并非要为刘邦洗白,而是将他杀功臣的原因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考虑,当时什么背景:

大前提是:封建社会都是一姓江山,把天下看成是自己的私产,那既然是自己家里的私产,必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将天下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的传下去,是绝对不允许外人染指的。

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

简单点说,你的房子、你的存折会让朋友无缘无故的拿走吗,肯定不会,如果朋友真想霸占你的财产,强占你的房子,那么,你的做法未必会比刘邦仁慈。

同样的道理,正是在将天下看成是自己私产的大前提下,刘邦与韩信、彭越等功臣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事情的起因我们还得分三个阶段看: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六国贵族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采用徙天下富豪于关中的方式将他们供养起来,希图用柔和的方式缓和与六国贵族的矛盾,借此争得民望,以便于更好地统治原六国的土地、人民,然而事实证明,他的这个做法是错误的。

秦始皇对六国贵族的软弱并没有让他们感恩戴德,而是寻隙而动。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不久,陈胜吴广起义,六国贵族闻风而动,成了秦始皇更大的敌人,其时,大一统思想还未形成主流,各地百姓还是以六国遗民自居,于是呢,六国贵族就很恰当的利用这一点,在全国各地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只用了两年,秦国即被推翻,秦始皇皇位传至子孙万代的说法也只能化为泡影了。

从这一点看,秦始皇与其说是被农民起义推翻,还不如说是败在自己的仁慈,败在自己的软弱,败在了不甘心失败的六国贵族手里,这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后面的统治者不可能不予以借鉴。

二:楚汉相争时期

秦始皇被推翻以后,天下变成六国贵族与新晋贵族并存的局面,简单点说,除六国贵族外,还涌现出很多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他们同样希望保持自己的特权,不接受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得不说,西楚霸王项羽还是非常聪明的,他以一种矛盾的分封方式,什么方式,我在《项羽分封天下时,为何不给钟离昧等人封王,原因其实相当阴险》一文中已有分析,这里不再啰嗦,也就是利用这种矛盾的分封方式,给天下制造矛盾,故意 *** 各路诸侯相互攻伐或者造反,然后呢,迷信武力的项羽当然会堂而皇之的出面,将造反或者不听命令的诸侯全部诛杀。

项羽征战,更大的特点就是屠城,你以为他屠得什么,最顽固的反对派而已,妄图以血腥的方式稳固自己的统治,事实证明,这个做法当然也是很不成功的,项羽当了霸王没多久,汉王刘邦就挑头闹事,联络其他各路诸侯,用了四年的时间,杀死项羽,夺得天下。

对六国贵族以及新晋的割据势力,项羽采用的办法是杀,然而照样失败。

三:刘邦建国以后

西汉成立以后,大一统的思想照样没有成为主流,六国贵族虽然大部已被新晋势力替代,但依旧是顽固的地方割据势力,他们非但要保持自己的特权,还打算利用建国立下的功劳,将这个特权世世代代的传下去。

西汉刘邦施行的是项羽发明的郡国制,即郡县与封国并存,但依我看,还不如叫国郡制,为什么要颠倒郡与国的先后顺序,有一张西汉初期的地形图可以看出,

西汉建国之初,由汉高祖刘邦直接控制的郡只有14个,而在他的东面和北面,大片土地上就有10个诸侯国,有10个异姓王,他们控制了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和人民。

把他们放在东面或北面,固然能起到替朝廷抵御外敌的作用,但更大的问题是,也别说全部,就这些诸侯国中,有一两个强大的诸侯国联合起来闹事,刘邦就吃不消了,为嘛,他们势力太大了。

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

这些诸侯王在在自己的王国内拥有的特权是:经济独立;虽然未经朝廷允许,不得私自调动军队,但他们可以负责建设和训练军队;仿中央官职,王国内也有丞相、御史,宛然一个小朝廷,有独立的司法权,可以全权代表中央,对王国实施统治等等。

这俨然一个国中之国。

而他们对朝廷的义务是:每年缴纳一定的赋税以及每年的固定日期,去朝廷参拜皇帝。

从这个角度看,朝廷对这些诸侯王的约束,是微乎其微,甚至基本上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权力大,义务小,而且因为这样那样的种种关系,朝廷还控制不了,可一旦他们发起叛乱,对朝廷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西汉初期,刘邦就面临这样的局势,而其中,燕王臧荼的燕国,楚王韩信的楚国,淮南王英布的淮南国,梁王彭越的梁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10个诸侯王中,实力更大,威胁也更大的诸侯国。

也许臧荼、韩信、英布、彭越对刘邦还比较忠心,可能不会谋反,可耐不住诸侯王王位是可以世袭的,自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的儿子、孙子难保不被利益蒙蔽了头脑,悍然举兵造反,到时候,你让只直辖14个郡,被各路诸侯包围的大汉朝廷怎么办。

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

我前面也说了,封建时期是一姓江山,没有现在的民主,他将天下看成自己的私产,决不允许他人染指,这样一来, 为了避免对天下失控,刘邦就只能寻找各种过失,向韩信等功臣挥起屠刀了。

韩信等人再忠诚,他也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交出王位,这就是他们的必死之道。

那么之后怎么样呢。

刘邦采用的 *** 是,杀死异姓王,改派刘姓宗亲为王,取代他们的位子,刘邦死后,继任的文帝、景帝等人除继续延续寻找过失剥夺封地的做法外,还以不惜挑起战争,封诸侯次子为候,继续分化诸侯国等措施削弱诸侯王,也就是地方割据派的势力,就这样坚持了一百来年,到汉武帝时期,朝廷才将直控14个郡扩充到48个,势力深入诸侯王领地,并完美的实现了对他们的分割包围。

至此,打秦始皇时期就困扰朝廷的六国贵族,也就是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才算彻底消除,天下也就真正的实现大一统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0/279052.html

“韩信等人其实死有余辜,看西汉开国局势就知道刘邦为何要杀他们了” 的相关文章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为何会选择雍正,而不是老十四,后来又为何会被雍正抛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709年,康熙复立了太子胤礽,并在随后晋封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为亲王,同时晋封十四子胤褆等人为贝子。明眼人当时就可以看出,胤礽这个太子被复立,不过是...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对为何张辽在曹操军中人缘很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在曹操阵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第一,他不是曹操的元从旧部,也就是说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而是在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投降过来的;第二,曹操的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大将之手,外姓大将除了极个别的人...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为何会退位?是被逼迫的吗?

乾隆,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曾在圣旨中说:“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乾隆这个...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谋士都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分别为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他们在前期算无遗策,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诸葛亮出山后,曹操南下之时,我们却没有看到曹操的谋士和周瑜,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而在...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如果当年听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张九龄是岭南(今广东韶关)人,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在现代社会刚进学前班的五六岁年龄时,就能够出口成诗,被当地人引为骄傲。当地迄今还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7岁那年他随家人去游览宝林寺,此时恰逢韶州府太守率领本府的官...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程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