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朱元璋都比较残暴,为什么两国的命运都不一样?
一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结论:秦始皇残暴是对百姓,朱元璋残暴是对大臣。
这个回答虽然简洁明了,但其实是有点问题的。是不是这个开国皇帝对老百姓很好,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呢?
(秦始皇)
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不能,但是这样解释缺乏一种逻辑的必然性。
那么,开国皇帝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逻辑必然性是什么呢?
之一,要解决国内稳定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国际安宁的问题。
第三,要解决国家生长的问题。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国家自然就会长治久安。那么,我们来看看秦始皇和朱元璋的残暴,对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有没有帮助呢?
先说国内稳定。要让国内稳定,又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之一点实现权力的集中或者平衡。人人都想当皇帝,人人都想拥有权力。尤其是白手起家到雄霸一方的功臣们,想做大做强的心都是有的。因此必须要解决权力的问题。
对于权力的解决,一般有两种方式:平衡和集中。但平衡的方式,总会造成隐患,极权社会里凡是这样做的,都是失败的。所以一般都是集中。秦始皇和朱元璋在权力集中上,都用残暴的方式,做了不少工作。
(朱元璋)
秦始皇灭六国后,没有再给六国后代土地和爵位,对于功臣他也没有给土地和爵位,地方上采用郡县制,子孙们也没有分封。也就是说,秦始皇用暴力的方式,攫取了所有人的权力。
朱元璋则通过“洪武四大狱”等等,夺了不少功臣的权力;另外废除宰相,取消相权。儿子们则施行藩王制,并没有收权力。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权力集中上,秦始皇做得很彻底,但因为权力全部集于皇帝一身,一旦皇帝受制于别人,就会出大问题。后来赵高之所以敢“指鹿为马”,就是赵高因为掌控了皇帝,也就掌控了一切。
朱元璋权力也集中得比较彻底,但是他给他的儿子们留了权力,这使得后来也引发了靖难之役。另外,朱元璋虽然集中了权力,也有平衡,也就是内阁、六部、宦官、锦衣卫等等互相牵制的一种平衡。这样便不会出现像秦朝那样,一人控制了皇帝就控制了天下。所以我们看朱元璋的后代,一个比一个顽皮,其程度远超秦二世,但是没有误国的。
第二点是立好皇位继承人。这一点两人都做得不好,都引发了后世的动荡。但朱元璋的后代平定了,秦始皇的后代没有。
第三点是管控舆论。朱元璋和秦始皇都管控舆论。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朱元璋采用“文字狱”。这两种文化残暴,显然朱元璋要更高明一点。秦始皇是愚民政策,让大家不读书。朱元璋是独言政策,只要你不去碰那些不该碰的红线,其它歌功颂德的话可以随便说,风花雪月的文章可以随便写。
(阿房宫遗址)
第四点是严刑峻法。秦始皇的严刑峻法是对所有人,包括百姓。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只针对部分人,比如“剥皮填草”对官员,“殉葬”对妃子等等。因此朱元璋的打击面不是那么大。
再说国际稳定。秦始皇当年为了这个,有些矫枉过正。修万里长城,集三十万兵力逐匈奴,这确实实现了国际稳定,但是却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引发国内不稳定。朱元璋当时对于设置九边军镇和重修万里长城是有动议的,但他是采用一种比较渐进的方式,直到他儿子朱棣时才完成,而且工程量并不大,比较恰当,给老百姓的负担不是很重。
最后说国家生长问题。这一点,秦始皇就完全比不上朱元璋了。朱元璋在民生问题上是做得不错的。比如他的养老制度、医疗制度“惠明药局”、救助制度“养济院”等等,虽然有一点修修补补的味道,算不得系统工程,但是其做法却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而秦始皇则完全不考虑民生问题。修万里长城倒也罢了,修秦直道也有一些意义,他修阿房宫,那么庞大的劳民伤财的工程,对国家的生长,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同样是残暴,两个帝王的方向不同,尺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结果就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