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

世界历史5年前 (2019-12-01)540

亚历山大东征目的有多个,一是扩张希腊的版图,二是开辟贸易通路,将希腊建成一个繁荣的帝国。亚历山大一心想要学习阿喀琉斯,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下辉煌的政绩。亚历山大的父亲被杀后,被征服的城邦为了摆脱马其顿帝国的控制,纷纷联合起来爆发起义。亚历山大用了两年时间,便平息了希腊各城邦的骚乱。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

亚历山大东征图画

为了实现自己征服世界,建立帝国的野心,亚历山大把目光放在了波斯帝国身上。当时的波斯帝国拥有辽阔的领土,源源不断的财富。为了获取财富,实现奴化波斯帝国的野心,亚历山大决定东征。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带着三万多名大军踏上了东征之旅。亚历山大东征之前,一位大将问亚历山大东征目的是什么,亚历山大说,通过东征能够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这样才能给臣民带去无穷无尽的财富。

被亚历山大雄心壮志感染的将士们,内心十分激动,他们决心跟随亚历山大去东方掠夺更多的财富。亚历山大东征目的还与时代背景有关,公元前4世纪,希腊各城邦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一直有着持续不断地冲突。为了停止希腊各城邦的斗争,亚历山大明白只有马其顿帝国便强大了,才能更好地一统希腊。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让安提帕特将军摄政,自己亲自率军从派拉出发,经由从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东征。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介绍

亚历山大在历史上还是有一番作为的,有些人对亚历山大非常敬佩,也有些人说亚历山大狼子野心。不过这些东西是后人评说的,亚历山大的一生算的上非常辉煌。亚历山大的东征时间是在公元前334到公元前324年。当时的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就是亚历山大当时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

亚历山大画像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非常丰富,而且历经了非常长的时间,一起经历了10年的光阴。在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亚历山大就已经打下了希腊的各邦。在前334年的时候,亚历山大开始了东征的路线。之一个国家就是东方的波斯国。从波斯国开始,亚历山大先后打下了埃及,小亚细亚还有两河流域这些地方。十年的时间亚历山大建立起了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虽然说亚历山大东征对于亚洲的侵略,给亚洲这些国家带来了很多的破坏。有一些破坏甚至是毁灭性的,不可扭转的。这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弊端。但是亚历山大进行东征的话,还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从客观的意义上来说,正是亚历山大东征侵略活动,打开东西两方之间的联系。

从此之后,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交易开始渐渐频繁,也有很多的希腊人,因为贫困而移民到了西方国家。可以说不管是对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都有好处,很多程度的促进了东西两方的整体交流。

亚历山大东征不攻打中国的原因

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是一位军事天才,亚历山大仅用了十三年就征服了欧亚,进军非洲。因此,亚历山大大帝开创了世界历史上之一个横跨亚洲、欧洲、非洲的帝国。值得一提的是,亚历山大东征时,一度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如果亚历山大再多进一步,那么他就会进入西域,距离中国只有一步之遥。但从亚历山大东征路线来看,亚历山大并没有进入中国。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

亚历山大东征画面

那么亚历山大东征为何不打中国?根据史实推测而知,亚历山大东征为何不打中国有如下几个原因。之一,亚历山大大帝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存在。那时候的人们对世界地域认知甚少,只知道大陆存在于海洋周边。希腊人曾经到过大西洋,他们以为大西洋就是世界的最西边。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期间,最远到达了印度洋,因为看见了海洋和陆地,因此亚历山大认为印度洋便是陆地的最南端。亚历山大根本不知道东边的尽头就是中国,所以亚历山大没有攻打中国。

将士厌战是亚历山大东征为何不打中国的第二个原因。当亚历山大率军从马其顿出发时,他们几乎一无所有。当大军征服印度后,每个将士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因为思念家乡,亚历山大将士无心恋战。虽然亚历山大劝说将士们继续东征,但是将士们坚决反对,于是亚历山大终止了东征之旅。

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哪里

通过了解亚历山大东征路线得知,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印度河流域。公元前327年夏,亚历山大在东征途中得知了印度河流域的存在,亚历山大听说印度河流域极为富庶。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亚历山大决定征服印度河流域。随即,亚历山大率军离开了巴克特里亚,此时亚历山大军队大约还有三万名士兵,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下,士兵们从喀布尔河出发,经过开伯尔山口进入了印度河上游。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

亚历山大东征地图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远征军到达杰赫勒姆河流域时,和波鲁斯王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抗战。亚历山大远征军为了征服印度河流域,亚历山大命令士兵们渡河作战,在亚历山大的领导下,波鲁斯王国战败,在这场战役中,亚历山大共消灭2万多名波鲁斯士兵,迫于亚历山大东征军的威力,波鲁斯国王只能向亚历山大投降。征服波鲁斯王国后,亚历山大远征军继续向东前进,在亚历山大的鼓励下,远征军已经抵达了希发西斯河畔。

到达希发西斯河畔后,亚历山大东征军开始流行疫病,加上士兵们逐渐产生了厌战情绪,所以亚历山大被迫终止了东征。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印度河领域额希发西斯河畔。公元前236年10月,亚历山大决定停止东征,并且撤兵往回走。亚历山大在印度河河口兵分三路,一路行至幼发拉底河河口,一路经由印度洋沿岸,另一路北上阿拉霍西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2/286752.html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什么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 的相关文章

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道光哪里来的自信?

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道光哪里来的自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道光为什么想纳英国女王为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后金原本是一个处于偏远一隅的少数民族,但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铠甲起家,事业越做越大,他的后代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在1644年正式入主中原,这些曾被汉人视为蛮夷的民族成为中原王朝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当时很多汉家精英不把他们...

叶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后饿死在印度

叶名琛:清朝著名疆臣,最后饿死在印度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叶名琛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叶名琛可以说是清朝时期最出“洋相”的一个总督,他不止被外国人当猴子看,即使是现代人看了,也感觉他是一个怪物。清朝时期的一品大员,不是谁都能当的,叶名琛能够当上两广总督必然有着他的厉害之处,这里要说一下,清朝时期一共八位总督(不算清末设立的...

唐朝文官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袭击 一怒之下带兵干掉了整个国家

还不知道:唐朝文官王玄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来不缺少猛人,而下面说的这位猛人却猛的有点过了头,带领三十人的团队到国外转悠,结果被人打了蒙棍,而后凭能力,不找后台老大要人马,凭一己之力灭了这个国家。唐朝是一个崇文尚武的朝代,文人墨客出门都佩戴宝剑,比如李白,...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历经二十余载奋斗,整个西域,终于在班超的守护下,一派和平、繁华景象,但班超心中,仍有一个心病。图:哈密天山班超像原来,班超听说在汉朝所知最远的安息、条支二国以西,渡过茫茫大海,还有一个与大汉文明相当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那儿的人最喜欢中国丝绸,愿花大价钱购买,据说最高能与黄金等价,可惜此前中国商人...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织田信澄:被杀父仇人所抚养

永禄七年(1564)元服时改津田姓,初名信重,后名津田信澄,津田是织田的一个旁系姓氏(就好象今川是足利的旁系一样)。其后在元龟二年成为浅井家降将矶野员昌的养子。织田信澄在成人后受到伯父织田信长起用,担任信长的侧近及部将活跃各式场合之中,不但于天正二年二月出席信长茶会并担当御通役之职,更是同年三月织田...

粹德国陆军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简介 库尔特蔡茨勒是如何得到希特勒垂青的

粹德国陆军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简介 库尔特蔡茨勒是如何得到希特勒垂青的

纳粹德国陆军参谋长,二级上将。生于勃兰登堡的科斯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供职,是出色的参谋和机动作战专家。1937年为陆军总司令部上校,入侵波兰时为上校参谋。1940年在法国战场服役。为克赖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集群参谋长。次年为第一装甲集群参谋长,晋升少将。1942年被希特勒提升为步兵上...

德国著名飞行员加兰德简介 加兰德生平经历和荣誉介绍

德国著名飞行员加兰德简介 加兰德生平经历和荣誉介绍

阿道夫·加兰德,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他本人也是一位创下击落104架敌机的王牌飞行员。在德国空军中享有很崇高的威望,被大家尊称为“小胡子将军”。任职经历加兰德将军29岁就担任德国歼击机部队司令,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年轻的部队创下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德国的最高荣誉钻石双剑橡叶骑士十字勋章一半为战斗机飞行员...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默罕默德二世对罗马帝国做了什么事情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默罕默德二世对罗马帝国做了什么事情

苏丹并没有因眼前胜利而对城市发起总攻。他更愿意长时间消耗对手。炮击连绵不绝,从未停歇。每至入夜,君士坦丁堡市民则抓紧时间修复城墙。土耳其舰只在金角湾已经来去自如,基督教舰队不得不随时严阵以待。从上一次短兵相接以来,一个星期过去了,守军无人阵亡。但这座城市面临着另一难题——供给短缺。除非迅速获得补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