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的开元之治:唐朝的经济真的不如隋朝吗?
先来看一段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言论:“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有户820万,是唐朝的更高值;而隋朝“开皇之治”时期,全国就有户890万。终唐一世,各项经济指标都没有恢复到隋朝水平。”
从人口的对比上,很多人得出了“唐太宗不如隋文帝多矣”的结论。更有大牛甚至考证出“贞观之治”系御用史学家们的造假而已。
*** 配图
胖子认为,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得从隋唐开国时的整个社会大环境说起。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胖子这里所说的“经济”,也主要是以户数或人口数来做代表。因为对于农业立国的古代国家来说,户数和人口数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可以拿来比较的,而且人口数比较相对准确,不像用GDP或财政收入、家庭收入之类的经济指标对比还需要进行购买力平价换算,争议较大。
先来看下隋朝。
隋朝的鼎盛,在大业二年(606年),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在籍户数8907636,人口数46019956;唐朝的鼎盛,在天宝十三年,全国户数961.7万,人口数52,880,488人;贞观(627~649)初,户不满三百万。(数据来源:《旧唐书》)
从中可见,隋朝户数的确远胜于贞观、开元,跟唐朝鼎盛时期天宝相当。
对于这个问题,钱穆从战争、吏治、社会等三个主要角度来解释:
1。(北)周灭(北)齐、隋灭陈,均未经甚大之战祸,天下宁一,已有年数。
2。 自宇文泰、苏绰以来,北朝君臣大体均能注重吏治。隋承其风而弗替。
*** 配图
3。 其尤要者,则为中央政令之统一,与社会阶级之消融。
隋朝的天下,取自三部分,北周、北齐、陈,北周、北齐既是当时的北朝,陈既是当时的南朝。
北周、北齐虽交战多年,但双方互有胜负,且国力一直稳步上升。自从北齐高纬(公元556年—公元577年)即位,朝政不治,国力大衰,终被北周二战而灭,但此二战总共耗时不过五月左右,且北周军队纪律严明,所以对社会经济破坏不大。
隋代周,实为政变,无大战。
隋灭陈,因为陈统治阶级腐败透顶,从上至下几无抵抗意志,只用二十余天就攻占了陈首都建康,无大战及屠杀。
由此可见,隋统一全国之前,大约二十多年无连年战祸,所以社会经济基本得以保存。(连年战祸,对社会经济和人口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举个例子,公元157年东 *** 口达五千六百多万,大动乱后公元260—280年,魏、蜀、吴三国人口可能总数才七百六十余万,不及原来的七分之一。)
隋文帝的文韬武略的确不输于唐太宗。隋取消了郡,变三层统治结构为两层;地方官多用文官;文帝以身作则,上行下效,众多贪官被罢免,吏治为之一新。
隋朝的吏治,很好地保证了这个金字塔形,前后五十年无大战乱,所以到隋炀帝即位的时候,“天下储积,可供五、六十年”。
再来看唐朝。
先是连年战祸。“从大业七年,到开元二年,前后十八年,群雄纷起一百三十余人,拥众十五万以上者,多至五十余人,民间已残破不堪”,人口从大业五年的八百九十万户锐减至武德初年的二百多万户(《通典》)。
*** 配图
其次是天灾。“贞观元年,关中饥荒;二年,天下蝗灾;三年,大水;四年,始熟,流散者得归;六年,河南、北数州大水”。
第三是战争。隋末唐初,东突厥趁势崛起,连年侵唐边地,杀掠吏民,劫夺财物,阻唐统一,是初生的唐帝国更大的威胁。劼利可汗甚至兵临渭水,逼迫唐太宗签下了白马之盟。
可以说,唐太宗面对的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所以贞观一朝历时23年,到李治接手时人口380万户,也只是增长了几十万户,这个人口成增长曲线还是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压抑。
究其原因,首先贞观时兵役与徭役的负担仍然很重。“王师初发之岁,河西供役之年,飞刍挽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复”。其时徭役之重,“似不下隋时,怀、洛以东,残人不堪其命”,而“关中之人,劳敝尤甚”。
再加上自然灾害仍频,如“贞观之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负老幼,来往数千”,也造成人口的流亡与损耗。魏征谏阻太宗封禅疏说:“今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人口依旧很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