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广自杀的背后:卫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2-22)150

前言:上一篇文章探讨的是李广为何难封侯,限于篇幅,有些问题仍没有解释清楚,比如李广自杀的一些疑云,因此便有了此篇续作。

汉代名将众多,韩信、彭越、周勃、周亚夫、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马援···然而,要论后世知名度,恐怕还得是李广。他历经文、景、武三朝,与匈奴交战七十多场,威名远播,被人尊称为“飞将军”。

不过,李广之所以被后人铭记,战功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是个悲剧英雄。

李广的悲剧主要有两点:一是终生难以封侯,而许多能力不如他的人却陆续封了侯,这是怀才不遇。二是自杀身亡,为国征战四十多年最后却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确实令人感到悲哀。

李广难封的原因,我在【历史网】之前的文章中已经阐述了,有兴趣的,出门左转,还能看到。今天先聊一聊他自杀的事。

李广自杀的背后:卫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 配图

李广为什么自杀?史记里记载了他临死前的自白:

李广对手下将领说:“我自成年以来和匈奴交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与大将军一道出兵迎战单于,但大将军却让我迂回远行。然而我中途又迷了路,没有完成任务。看来是天意如此啊!我现在已经六十多了,怎么还能再受辱于刀笔吏呢!”于是拔出佩刀当场自刎。——《史记·李将军列传》

表面上看,他是不想一把年纪还要被官吏审问,再一次受到人格上的侮辱,所以愤而自杀。但其实,李广自杀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梦想破灭后的绝望。

李广是个纯粹的军人,他的梦想便是打仗、立功、封侯。然而,眼看一个个年龄、经验、能力都比不上自己的人陆续都封了侯,自己却一直原地踏步,迟迟不能封侯。于是,封侯既是他人生的元动力,也成了萦绕心间的心魔。

漠北之战是他最后的机会,这一年,李广已经六十多岁了,时不我待。所以当得知即将与单于主力决战时,李广热血沸腾,感到这是上天对自己的眷顾。然而,一盆冷水当场泼下:大将军卫青要把他调走,令他从东路绕路迂回到单于后方进行包围,取代他前锋位置的是与卫青私交甚好的公孙敖。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最后的封侯机会消失了!

李广很愤怒,但后果不严重,他最多也只能使使小性子。在没有跟卫青打招呼的情况下就领着部队出发。不过,屋漏偏逢连阴雨,行军途中他迷路了,大军因此没有到达指定地点,这无疑又是一桩大罪,结果很可能是再次交钱赎罪、然后被贬为平民。

但这次,他没有像从前那样,静静地等待皇帝的处罚。因为他已经明白,自己重新上战场的机会已经没有了,封侯已成笑话。既然如此,留着这条命还有什么用呢?何必再受屈辱呢?心若死灰的李广毅然拿起了手中的刀,不过这次不是挥向匈奴,而是指向了自己。

李广的自杀无疑是一个血性军人最后的抗争,抒发着他的不甘、不满、愤怒与绝望。从他的临死前的告白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不满很大一部分是直指卫青。因此,许多人把李广之死归结到卫青身上。

李广自杀的背后:卫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 配图

但仔细读《李将军列传》,我们发现,司马迁其实已经交代了凶手是谁:

(出征前)汉武帝曾经私下告诫大将军卫青,李广年老,命相也不好,因此不要让他与单于正面作战,否则恐怕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此外,公孙敖刚丢失了侯爵,为中将军,卫青也希望让他与自己一同对战单于。因此,卫青最终调走了前将军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

这段话透露出,卫青之所以临时调走李广:一是汉武帝的交代,二是自己的私心。而前者占得比重更大,因为司马迁是这样描写卫青性格的:“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

汉武帝才是李广之死的始作俑者!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汉武帝对卫青的嘱咐:一旦遇到单于,千万不要让李广打头阵!因为他年老,而且命不好。

仔细看,这句话其实非常无厘头—你明明可以不让李广出征啊!你既担心他年老打不动,又担心他命不好会导致失败,但偏偏又任命他为前将军出征,汉武帝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司马迁给的解释是,因为李广苦苦哀求,汉武帝不好拒绝这样一个三朝元老,沉吟良久后只得答应。但同时又秘密告诫卫青不让他对战,不公开的目的也是为了照顾李广的面子。

呵呵,好一个有情的君王。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否认它的可能性,然而这也无法解决一个问题:武帝给他一个后将军之类的当当不就可以了吗,如之前出征匈奴时李广就担任过后将军,为何这次却非要任命他为打前锋的前将军呢?这说不通啊。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此次漠北之战,真正要进攻单于的是霍去病而非卫青。史记中记载:

元狩四年春,汉武帝让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统领五万骑兵出征,同时还有几十万步兵和后勤人员,其中勇猛善战、敢深入沙漠的士兵都归霍去病带领。一开始,霍去病打算从定襄出兵,进攻单于。不过捕获的俘虏却说单于在东边,汉武帝于是改命霍去病从代郡出发,而让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很明显,这次漠北之战,真正的主力乃是骠骑将军霍去病,卫青的部队只是起到佯攻作用,汉武帝根本不想让卫青与单于交战从而再立下大功。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会暗授机密于卫青,说遇到单于千万不要让李广打前锋之类的话呢?

所以说,司马迁所说的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很可能是不存在的,汉武帝是背黑锅了。

李广自杀的背后:卫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 配图

如果不是汉武帝的嘱咐,那答案只有一个:这是卫青的私自决意。这种推理还有一个旁证。

李广死后,其子李敢怪罪于卫青,愤怒之下打伤了后者。但卫青的之一反应却是隐匿不报,这便值得怀疑了。因为一个人即便脾气再好,但总是有限度的。卫青为人的谦卑谨慎,其中大部分是出于功高震主的不安,不得不如此。

假如李广的调动与他无关,那么卫青大可理直气壮,毕竟李广本身有错在前,而李敢又如此行事,即便是泥菩萨也应该是有火气的。但他并没有,这有可能便是出于愧疚之心。

卫青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他也明白,这是自己立下大功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元朔五年,卫青出征匈奴立下大功,不仅自己被封为大将军,连没有丝毫军功的三个儿子也被赐予侯爵。这是他人生的巅峰,但同时也是武帝打压他的开始。武帝的手段是培养霍去病,以霍氏替代卫氏。

所以,元朔六年,十八岁的霍去病便初出茅庐,一战杀敌二千二百首,汉武帝不吝封赏,立刻封他为冠军侯。其后,两次河西之战,汉武帝弃大将军卫青不用,代之以刚崭露头角的霍去病。

后来,漠北之战,主力部队也是霍去病,卫青只是辅助作用。而且这一战,卫青无疑是有军功的,斩首一万九千,但手下却没有一个封侯的,与之相反,汉武帝对霍去病却多加封赏。

汉武帝的这一策略,只要不瞎,都能看出来。所以大将军府逐渐门可罗雀,而骠骑将军府前人山人海。史记中说,“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

汉武帝试图让卫青没有丝毫取得军功的机会,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漠北之战时,是卫青而非霍去病遇到了单于。面对这极有可能是余生唯一一次立功机会的卫青,也不免动了私心,让自己人多立功。于是,他调整了最初的部署:把前将军李广调走,让中将军公孙敖充当前锋直击匈奴。悲剧随之诞生了。

这当然是私心,但能怪卫青吗?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2/290359.html

“李广自杀的背后:卫青是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的相关文章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东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孙,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养,王沈善写文章,最初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后升任中书门下侍郎,高平陵政变后,王...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长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英宗上台后,立刻就杀了于谦,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明英宗不该杀于谦。明英宗在“土木堡事变”中被俘,接着瓦剌的统帅也先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于谦在那时候坚决支持把朱祁钰扶起来当皇帝...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对曹操有3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全都嫁给同一人,是谁如此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水淹七军的关羽,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联军的张辽,那段瑰丽的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但若说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无论是在长安城刺杀...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史天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元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郭子仪是唐朝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大功,同时他不居功自傲,懂得适时急流勇退,成为皇帝与群臣都赞许的贤臣。元朝时就有一位名臣史天泽,为大元效力五十年,深得元世祖与百官信任,堪称元朝版的郭子仪。那史天泽是如何...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弥留之际为什么坚持斩杀魏延?魏延到底该不该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在汉中之战过后,魏延由于战功卓著,被升为汉中太守兼任镇北将军,后来魏延一直在汉中替刘备镇守城池,并且在汉中魏延发明了一个战略,叫:“错守诸围之法”,...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率兵驻扎在祁山,分作三寨,等待魏兵。司马懿率兵到长安,命令郃为先锋,戴陵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到祁山,于渭水之南下寨。两军对阵,战事激烈,诸葛亮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张苞在这期间因追魏将跌入山谷,受了重伤。诸葛亮将...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对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攻灭的国家,但秦国第一个攻打的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在秦国攻灭韩国的六年前(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便派王翦率军攻打赵国,不过由于赵国有名将李牧坐镇,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