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2-27)140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其实这个问题三观不正。

但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不断地这样追问。其隐含的意思是,杀才是正常合理的选择,不杀反而是很反常的。说项羽政治幼稚的有之,说他刚愎自用,妇人之仁的也有。总之,都认为项羽该杀刘邦。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认识?因为暗算宾客,背信弃义,不择手段是家常便饭,在历史上反复出现,是历史之常态。人们以为理所应当。如春秋时公子光设宴刺杀他的堂兄吴王僚,当上国君,即后来的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而且杀了之后,非常坦然快意,不会有丝毫的负疚感。更不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反而会受到拥戴。

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有“宾客权利”一说,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便有这个说法。即便是敌人,如受邀前来,也要以礼相待,绝不能加害。也不是说西方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例发生,但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做了暗害宾客这种事的人,会产生严重的负罪感。也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和反对,天下人,包括他的手下人都会纷纷背弃之。如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就描述了麦克白暗杀邓肯王后不得安宁的负罪感。我料到有人会说,不能将文学作品等同于历史,不能这样比较。但文学作品是人们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就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言,完全可以说明问题。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 配图

项羽到底为什么不杀刘邦?既不是因为政治幼稚或妇人之仁;也不是顾忌杀了刘邦后,会被天下人唾弃;更不可能是尊重“宾客权利”。而是他压根就不打算当皇帝。

秦汉之际,正是中国的政治制度由分封制转为郡县制的过渡期。这是“溥天之下,莫非王统”在技术发展后的必然趋势。秦因应时势,统一了中国,建立起郡县制。但秦很短命,郡县制还没得到巩固就灭亡了。秦灭亡后大家就面临一个选择,是采用郡县制还是秦统一前的分封制。

刘邦是主张郡县制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就说,“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可见,刘邦的野心已被人觉察。而项羽是主张分封制的,二人的政治图景不同。至少有两点证据可以证明项羽主张分封制,一是灭秦后,他主持分封了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项羽本纪》);二是,楚汉之争是刘邦主动挑起的,项羽是被动应战。刘邦虽弱但处于进攻态势,有长远筹划和准备;项羽虽强但处于守势,根本看不出他有主动出击取得天下的意图和准备。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 配图

相比之下,主张分封制的人是少数,主张郡县制的人是主流。历史上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零星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楚汉两大阵营的主要谋士基本上赞同郡县制,如汉之萧何,张良;楚之范曾,弃楚投汉的陈平等。

范曾说项羽,“竖子不可教也!”范曾要教项羽什么?就是给项羽灌输一统天下的郡县制思想,但项羽固执己见不听。所以范曾才出此言,最终心灰意冷而离去。他又不可能像陈平那样去投靠刘邦。陈平为什么弃楚投汉,还不是看见项羽满足于当个天下总盟主的霸王,没有取天下的野心,才投靠有取天下野心的刘邦。

根本上,正是因为项羽昧于大势,才导致他在与刘邦的斗争中,逐步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所谓“失道者多助,得道者寡助”。此消彼长,项羽由强转弱,而刘邦则由弱转强。

还是因为项羽压根没有统一天下当皇帝的想法,才觉得没有必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毕竟他需要刘邦封建一方。认为只要将刘邦安置在交通不便的汉中,封关中给秦朝降将章邯等人,扼住刘邦进入关中的通道,便可遏制出刘邦的野心,维持住以他为盟主的分封秩序。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 配图

但项羽错估了形势,也高估了自己。他既缺乏正统性和德望,也缺乏足够的实力来维持住他制定的国际秩序。分封不到半年,齐国贵族后裔田荣因不满分封,就赶走齐王取而代之。打乱了项羽制定的国际秩序。随后,刘邦派韩信乘机出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得了关中,拉开楚汉相争的序幕。历时五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告终。

刘邦胜后继承了秦国的政治遗产,恢复了郡县制。由于汉初朝廷的控制力尚不足,兼辅以分封制。但郡县制的趋势不断加强。刘邦在世时基本上铲除了异姓王。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取消了宗亲诸侯王的治理权,算是完全采用了郡县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2/291130.html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的相关文章

为什么说明朝亡于万历?他到底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说明朝亡于万历?他到底做了哪些事?

话说当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说明朝亡于万历?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钟会造反如果不是泄密的话 钟会加上姜维会成功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钟会造反,如果不泄密,加上姜维的帮助,有可能成功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于扰攘,以见疑于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暗...

在宋朝时期,皇帝都没有身穿龙袍是因为什么?

在宋朝时期,皇帝都没有身穿龙袍是因为什么?

龙袍可以说在历史上始终是皇帝的专属,没有人敢逾越,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都有一个荣耀的名字,那就是“皇帝”。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位居万人之上,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一斑。这么看来,皇帝自然拥有了很多特殊性,首先就从他...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一,出身名门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建文帝。之后更是在齐泰与黄子澄的建议下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先是周王朱橚被废,紧接着又将齐、湘、代三位亲王贬为庶人。就这样,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战争诞生了,那就是燕王朱棣发起名为“清君侧”的靖难之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都还不足一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24年9月7日,实习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朱高炽终于转正,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前面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工作,早已压垮了朱高炽的身体,这导致他在公元1425年...

吕后作为一介女流,有多会治理国家?老百姓感谢她

吕后作为一介女流,有多会治理国家?老百姓感谢她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历史上的吕后是个狠毒的女人,但其实她统治下的汉朝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一介女流,她的治国能力丝毫不逊于男子。今天历史网小编列举几项吕雉的功绩,就能知道这位女性有多强了。说实话,在君主集权的年代,每个老百姓都只是长城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完全没有自由可言。尤其是秦始皇时代,老百姓...

箕谷之战发生后,赵云是如何大战曹真数万兵马的?

箕谷之战发生后,赵云是如何大战曹真数万兵马的?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书之后,开始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挥师两支,一支由赵云率领的偏师做疑军,对外宣称由斜谷道进兵,吸引魏国主力,而诸葛亮本人则亲率一支主力,进攻岐山,形成一虚一实,双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