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密:康熙乾隆二帝为何经常下江南有何隐情?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1-12)200

从1684年到1784年一百年的时间里,康熙帝和乾隆帝先后进行了12次大规模的南巡活动。南巡正是帝王与江南地区社会文化的征服和被征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江南地区与大清王朝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逐渐融为一体。

12次南巡分别发生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八年(1689)、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乾隆十六年(1751)、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除了康熙帝之一次南巡选择了晚秋至初冬的寒冷时节出行外,其他数次南巡都在新年之后的正月或二月从京师启行,抵达江浙二省的时候正是阳春三月。江南莺歌燕舞,繁花满地,为帝王的南巡之旅增添了不少明媚的色彩。

康熙、乾隆每次从京师下江南,再叫銮至京师,大概要三到四个月之久。这期间,水陆转运、物资调集、人员流动、城市建设等颇经周折,个中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了解。在当时的条件下,皇帝下江南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从北京到江浙,往返6000华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全靠车装船载,马拉人扛。每次出巡,皇帝带领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卫队侍从有两三千人,动用五六千匹马,四五百辆车,上千只船,需要耗费一二百万两白银。乾隆第六次南巡时已74岁高龄了,如此长途跋涉,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为什么皇帝却不辞辛劳连续南巡呢?

揭密:康熙乾隆二帝为何经常下江南有何隐情?

*** 配图

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一带是中国着名的鱼米之乡、丰饶之地,是清 *** 的主要“粮袋子”和“钱柜子”,维系着朝廷的经济命脉。在当时,江浙交纳的粮赋占全国的38%,税银占全国的29%,关税占全国的50%。当时盐课银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盐课银的60%以上来自江浙。京城每年需要的400万石粮食,2/3从江浙漕运进京。如果没有江浙的巨大财力支持,就不可能造就康乾盛世景象。每次南巡,除了确保这些正当的国库收入以外,皇帝和权臣还通过摊派、赞助、买官卖官等手段,向江浙官员和富商捞取私房银。可以说,牢牢控制江浙,充分调用当地丰厚的财力物力资源来支撑庞大的清朝帝国,是康乾二帝下江南的首要原因。

第二,江南出才俊,自古多风流。在清代产生的114名状元中,江苏人有49位,占到43%。设在南京的江南贡院是全国更大的科举考场,考生达2万多人。乾隆下江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安邦治国发现人才、培植土类、笼络人心。在清代,江浙也是明末移民众多的地方,反清思想广有市场。乾隆南巡时,一方面对文人士子采取笼络手段,另一方面又严加思想控制,对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严厉打击,大兴文字狱。

第三,江南是重要的水利水患之乡。尤其苏北地区是黄河、淮河、运河交汇之处,像洪泽湖、高邮湖等一旦泛滥,淮安、扬州、泰州等地则是一片汪洋。乾隆在《南巡记》中称:“六巡江浙,计民生之要,莫如河工堤防,必亲临阅视。”清朝每年固定的河工“岁修银”占到全国财政支出的1110,是当时更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六次南巡中,乾隆共发出数百条治水命令,实施了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动用了几千万两白银,对减少水患、保护百姓生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江南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乾隆时期,长江运河两岸的都市商业繁华,人气旺盛。当时全世界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有十座,江苏占据其三——南京、扬州、苏州。南京,人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苏州园林,享誉天下:扬州,更是富商云集,美景、美味一应俱有。皇帝来到江南,看得开心,玩得尽兴,吃得可口,当然是乐此不疲了。

第五,皇帝出巡,安全之一。江苏没有高山峻岭、荒蛮之地,盗贼流寇难以藏身。特别是江苏人禀性温顺,加上日子比较富庶,属于那种“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地方。皇帝到这里,凶险较少,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揭密:康熙乾隆二帝为何经常下江南有何隐情?

*** 配图

康熙帝首次南巡时,“三藩之乱”刚刚结束,国内政治军事形势渐趋稳定,然而朝代更替的痕迹在各地仍比较明显,不少名胜景观处于荒颓状态,江浙地区的社会文化心理并不稳定,不少文人士子对明王朝仍抱有“故国之思”,对清王朝态度犹疑。而至康熙晚期及乾隆时期,清王朝的凝聚力日益增强,江浙地区的城市景观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南巡的主要路线经过清代直隶、山东、浙江、江苏数省,浙江、江苏二省是南巡的主要地域范围。除康熙帝之一次南巡仅到苏州就回銮、两位皇帝各到过一次绍兴外,其他数次南巡都以杭州府为终点。杭州、江宁、苏州作为江浙二省的核心城市,是皇帝驻足最多的地方;宿迁、淮安地区,因察视河工的需要,也是南巡的重点区域;扬州城盐商靡集,盐商为皇帝提供各类声色游乐活动,在12次南巡的旅程中,吸引了皇帝越来越多的目光。

此外,声势浩大的南巡活动,也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冲击。皇帝与地方官员、士绅、商人以及普通老百姓一起参与并体验着这种变化。在皇帝下江南的过程中,江浙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地方官商与帝王一起打造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和视觉盛宴,其中花样百出、创意无限。京师与江南沟通有无,既注重南巡盛典的政治象征意义,也展示出鲜明的江南地域特色。江浙地区的城市和地域文化景观在南巡过程中飞速成长,南巡中的城市和景观建设成为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基建工程,中央和地方官员对巡幸道路、行营、行宫、历史名胜、园林建筑进行全面普查营缮。江浙地区日渐富丽,面貌焕然一新。

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徜徉于江浙地区的诗意山水之间,与一些着名的江南文土结伴游玩、诗歌唱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他们用皇家的笔触描述诗意的江南,成为江南景观史上一段特别的经历,这种影响深深地刻印在江南地区的山水文化之中,至今仍有着清晰的印记。皇帝醉心于江南山水,努力将江南文化携带至京师宫苑之中,造成了清中期京城皇家园林中的江南文化热。尽管因为地域和气候的原因,江南文化元素在京师的生长难免会有不适的状况,但是皇帝的行为仍然增强了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

康熙、乾隆南巡,是当时的统治者接触社会实际、了解风俗民情的一种特殊的方式。他们都十分重视治理黄河,兴修水利,优礼土子,蠲免赋税,利用南巡的机会治理水患、安定社会、了解民情、争取人心,确实做了不少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情。这些举措,对统治者制定治国方略、解决现实问题、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统治,是有相当益处的。

揭密:康熙乾隆二帝为何经常下江南有何隐情?

*** 配图

然而,皇帝出巡有它消极的一面,那就是开支浩繁,劳民伤财。帝王出行,总要有一定的仪式、规格,总要耗费一些国家财力,即使是康熙南巡也存在同样问题。但这些花费完全在皇帝个人的掌握之中。这样,实际花费的多少就因人而异。能够自我约束的帝王,就会比较爱惜民力物力,顾念民生多艰,不随意糜费:反之,则会大肆铺张,任意挥霍;乃至劳民伤财,损耗国家元气。

六下江南,有得有失,有利有害。通过南巡,康熙、乾隆二帝相当清楚地了解了江南的官风民情,又宣扬了圣恩,对争取缙绅士民、安定江浙、保护百姓的身家性命财产、发展生产、丰富文化、创造和延续大清全盛之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开支确实十分巨大,每次南巡,历时数月,随驾当差的官兵数千名,约需用马数千匹和船数百只,还有几千名役夫,用掉了上百万银两,还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骚扰。乾隆对此也很了解,他在四十九年的御制《南巡记》里,既讲述了南巡成功的原因,又明确指出,不具备君主之“无欲”、扈驾人员之“守法”、官员之“奉公”、民入之“瞻觐亲切”这四个条件,不可言南巡。过了十几年,他对南巡的劳民伤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如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联。”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乾隆以后的清代皇帝再也没有南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001/293862.html

“揭密:康熙乾隆二帝为何经常下江南有何隐情?” 的相关文章

萧妙淽是什么人?她与侯景之间有何故事?

萧妙淽是什么人?她与侯景之间有何故事?

南北朝是个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随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萧妙淽出身极为高贵,她的祖父是梁武帝萧衍,父亲是简文帝萧纲。由于她通音律,爱诗词,长得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因此深得萧衍的疼爱。可以说是捧在手中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别提多宠爱她了。然而,...

神龙政变对张柬之有何影响?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神龙政变对张柬之有何影响?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在武则天身上发生过“林林总总”的大事件之中,“神龙政变”无疑可以算作武则天整个人生的“谢幕演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张柬之直到年迈之时,因为武则天欣赏,才得以入朝为官。可是他为什么却积极组织神龙事变,推翻武则天呢?他推翻了武则天,本来功劳最大,为什么却被李显流放而死?张柬...

长坂坡之战中,曹洪没有跟赵云交手的原因是什么?

长坂坡之战中,曹洪没有跟赵云交手的原因是什么?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兵败当阳,曹操大军追上刘备之后,刘备丢下妻子先跑了,赵云在数千精锐曹军围攻中,保护刘备的妻子,与曹军大战,先后杀死曹操战将五十多员,期间,曹操看到赵云勇不可...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每次提起三国,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诸葛亮,这个能掐会算的卧龙先生硬生生为资质平庸的刘备指明了方向,还帮他建立了蜀国,甚至在他死之后还稳住了朝堂。而让人不解的是,曹操明明最为惜才,怎么会放过这样的人才反而让刘备捡...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还不知道:孙权本来是没有必要杀掉关羽的,为何最后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奇袭荆州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奇袭荆州已经算是第三次攻占荆州了,这里没有用偷袭,而是用了奇袭,所以可以看出其实战况十分不好,因为如果光看这件事情的表面的话,孙权进攻偷袭荆州是没...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最后是什么结局?她的死与李煜有何联系?

小周后,南唐司徒周宗长女,得到后主李煜恩宠。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光义侵占小周后的事件,是在各种笔记中广为流传,却没能收入正史的一个史料。这个史料是说,小周后随李煜来到开封后,赵光义经常宣小周后进宫,数天后才出来。出来后,她便大骂李煜。骂声传到了屋外,听到的人...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