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揭秘: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真正原因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1-21)140

咸丰只有一个儿子载淳,本不存在权力交接的隐患,但载淳有一个强势的妈——慈禧。在驾崩之前,该如何处置懿贵妃(慈禧),成为咸丰的当务之急。逃到热河之后,咸丰羸弱的体质愈发吃不消,而懿贵妃趁机参与朝政的野心,也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鉴于历朝历代后宫干政的危害性,清代皇帝对后妃涉政非常敏感,咸丰也不例外。但他身体不济,只能既让慈禧去批阅一些奏章,又时刻防范她过多的参政议政。可是,咸丰的健康每况愈下,懿贵妃却不加收敛,处处出头,指点江山,使得咸丰欲废之而后快。

历史揭秘: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真正原因

*** 配图

据当时官员潘祖荫的笔记所载,在承德,咸丰曾对心腹宠臣肃顺说,他马上会效仿“钩弋故事”。钩弋是一个女人,乃汉武帝晚年的妃子,被封为“钩弋夫人”。她为汉武帝生下太子刘弗陵。汉武帝死之前,刘弗陵才七八岁,而钩弋夫人正当青春。为了防止太后与外戚专权的局面出现,汉武帝果断地赐死钩弋夫人,永绝后患。

显然,近两千年前的钩弋夫人,此刻便是懿贵妃。《清稗类钞》也清楚地写到咸丰要主动效法汉武帝,除掉懿贵妃。但是,后来民国时期的文人黄秋岳在其笔记体史料汇编中却说,有一次,懿贵妃不按圣旨办事,独断专行,咸丰很生气,便偷偷地向肃顺诉苦。肃顺很直接地建议咸丰,“请用钩弋故事”。后来,李翰祥大导演的《垂帘听政》,也用了这个“段子”。

不管效法钩弋故事是咸丰主动提出来的,还是肃顺的首倡,已成历史之谜。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咸丰皇帝呆在承德的最后时光,总是在心里琢磨,要不要杀懿贵妃。

对于肃顺来讲,他当然乐见懿贵妃做第二个钩弋。肃顺与懿贵妃势不两立,早已公开化。懿贵妃作为皇帝独子的生母,虽强势,但因清朝“后宫不得干政”的严格祖制,她亦不敢过早、过多地暴露自己的政治野心。懿贵妃深谙“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厚黑学。

历史揭秘: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真正原因

*** 配图

而肃顺就不同,他官居协办大学士之位,虽是“协办”,但因咸丰对其无比信任,使其比“大学士”的权力都大,是咸丰朝后期帝国实际上的宰相。肃顺是爱新觉罗的宗室贵族,其兄端华为世袭的铁帽子王。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肃顺脾气暴躁,很少给人好脸色看。而且,他作为宗室后人,却非常讨厌满族人,喜欢有才干的汉族官员,其门下网罗了大量汉族士人,堪为清代的孟尝君。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正因有他的提携与眷顾,才能施展拳脚,与太平军厮杀鏖战。

肃顺还是一位改革家,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大都针对满族人。他革的是满族特权阶层的“命”,势必会得罪一大批满族官员与贵族。可是,因有咸丰的器重,他无所畏忌,连咸丰的六弟恭亲王奕,他都不放在眼里。当年的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因出身于满人中层官员家庭,他也等闲视之。肃顺几乎成为满人的全民公敌。

咸丰不忍心杀慈禧,除了他本身儒弱的性格原因之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之一,醇亲王夫妻以身家性命做担保,求咸丰免慈禧一死。醇亲王奕譞是咸丰的七弟,其大福晋乃慈禧的胞妹。有了这多层关系,奕譞夫妻当然力保慈禧。慈禧也报之以李,后来的光绪与溥仪两位皇帝,皆为奕譞之后。

第二,恭亲王奕看来,咸丰即便不传位于自己的幼子,也应该是他“鬼子六”,而轮不到其他人。

历史揭秘: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真正原因

*** 配图

还有一个无可奈何之处,即咸丰早年丧母,对于失去母爱有着切肤之痛,他不忍心让自己的继承人也幼小无依。正所谓“父”所不欲,勿施于“子”。这是咸丰童年的心病,也是他一辈子的隐痛,他不愿意如此残忍地去主动造成这种悲剧。

咸丰的童年遭遇,却成就了慈禧,让她逃过这一大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清晨,咸丰带着巨大的犹豫与遗憾,死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慈禧便接手统治大清帝国近半个世纪。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1/295554.html

“历史揭秘:咸丰死前不杀慈禧的真正原因”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多尔衮手里大权在握 多尔衮为什么不敢称帝

你真的了解多尔衮手握大权,为何一生不敢称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权力是不少男人毕生的追求,战功赫赫的多尔衮在早期也痴迷于追求权利。后来皇太极去世,他凭借功高成为了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令人意外的是思考了许久后手握大权的多尔衮竟然甘愿让6岁的顺治当皇帝,自己则全力辅佐。外界传言这是由于...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汤和的一生有哪些作为?他为何能得以善终?

日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汤和是明朝名将,帮助朱元璋扫灭群雄,推翻元朝,为大明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当朱元璋猜忌群臣,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汤和成了少数躲过屠杀的功臣。那汤和为何能躲避朱元璋的屠杀呢一,投奔郭子兴汤和...

南朝齐废帝萧昭业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朝齐废帝萧昭业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萧昭业,南朝齐第三任皇帝,公元493年至公元494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南朝齐郁林王萧昭业,字元尚,小名法身,父亲是齐武帝萧赜的嫡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母亲是王宝明,萧昭业是齐武帝萧赜的嫡长孙。萧昭业10岁时,因祖父武帝萧赜继位,被封为南郡王,食邑二千户。14岁时冠于东宫崇政...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最后结局如何?

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的故事。简介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