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2-03)110

一个王朝的延续体现为皇位的传承,而权力转移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并非人性太过贪婪,而是封建社会的“人治”创造出了一个高度集中的权力奇点,将其囊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按照封建宗法制原则,皇位、爵位等等的传承遵循实行相对公开的嫡长子继承制,即所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但嫡长子不一定是最有才能的儿子,嫡庶之间——甚至同母诸子间——往往会产生夺位之争。惨烈如隋文帝者,他五个儿子皆是一母所出,最后也是无法避免互相残杀的局面。

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 配图

清代由于受满洲旧俗影响,对于所谓“嫡庶”观念和传统的皇位继承制度不甚了了,清朝(含后金)历史上,前三代皇帝生前均未明确指定太子,立爱立少之举更是常见。

康熙皇帝希望仿效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于康熙十四年(1675)下诏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康熙一朝胤礽两立两废。最后老皇帝心灰意冷,终其残生不言立储,社会上仍传言因为“皇长孙(弘皙)颇贤”,皇上可能三立太子。

康熙长寿而多子,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和太子、太子和诸皇子间的矛盾纷争,矛盾甚至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号为所谓“九龙夺嫡”,使皇权受到了威胁,政局也因此动荡不宁。

康熙五十一年(1712)第二次废胤礽太子位后,皇帝再未公开建储。这直接导致后来雍正的即位充满疑云。

无论历史真相如何,雍正帝到底成了康熙一朝激烈的皇位争夺战中最后的胜利者。然而,这场同室操戈的争夺战,给新皇帝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雍正帝断然废弃了公开建储制,实行秘密建储。

汉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对“身份等级”的理念情有独钟,对“长幼尊卑”划分得十分清楚。因此,皇位更替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作用,这样,皇位传承时斗争的激烈程度略有缓解。

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 配图

到了清代,从太祖努尔哈赤道康熙,一百多余年间,攻城略地,平藩戮乱,设署建制,励农经商,无论军机政务多么繁忙,越演越烈的皇权斗争却始终如影随形。

无论是皇太极、还是顺治,登位之出都引起了不小的混乱,而秘密立储制度的创设就是为了解决皇权斗争。

说起秘密立储制度,似乎听起来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提起正大光明匾后的密匣,似乎更为闻名。秘密立储制度由雍正皇帝首创,并为后世沿用。雍正在继位以前,就亲身经历了夺权斗争的洗礼,对诸位皇子之间险恶的政治斗争深有感触。

继位以后,雍正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创设了此制度。《雍正起居注》中记载了雍正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在乾清宫西暖阁向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务大臣、九卿颁布的谕旨:“我圣祖皇帝……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圣祖之精神力量,默运于事先,贯注于事后,神圣睿哲高乎千古帝王之上,自主能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即将大事托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藏数十年亦未可定,尔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诸臣表示无异议后)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

这份圣谕表示了,从此不再公开册立皇太子,而是将皇太子的秘密谕旨一式两份,一份由王大臣见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一份放在皇帝身边。

等到皇帝驾崩以后,由御前大臣共同取下密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当众宣布皇位的继承人,承继大统。

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 配图

其实,秘密立储的形式以前就曾出现过,根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波斯传》记载:“其王初嗣位,便密选子才堪承统者,书其名字,封而藏之。

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可见,在清代以前,就曾有人采取过这种方式选择储君。

由于秘密立储不会过早地宣布皇位继承人,也不是遵循“立嫡立长”的继承制度,所以,只有是有心帝位的皇子,从理论上说都有机会。于是,皇子们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力求博得父皇的欢心。

同时,在没有确立明确的竞争目标的情况下,不会形成庞大政治集团的结党行为。秘密立储的 *** 虽然不能彻底消除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公开皇储后的众皇子展开的血腥斗争。

以及储权对皇权的威胁,削弱了帝位之争的激烈程度,使得皇权平稳过渡,也是以后的皇权斗争少了暴戾和残酷,多了一些幽默和算计,总体来讲温和了许多。

自雍正确立秘密立储制度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均按照这一制度继承皇位。但是,到了咸丰末期,由于咸丰只有一个儿子,所以使秘密立储没实际意义了。

而同治、光绪两帝没有子嗣,宣统还没来得及亲政,清王朝就彻底覆亡了,使得秘密立储制度自然废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2/297663.html

“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究竟隐藏些什么” 的相关文章

邓艾既然打赢了姜维 后人为何更喜欢的人是姜维

邓艾既然打赢了姜维 后人为何更喜欢的人是姜维

对邓艾打赢了姜维,为何后人更喜欢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后期,三国的三个政权都遇到了各自的问题。可在三国后期,还是有不少出色的将领的。邓艾和姜维都是三国后期比较出色的将领。邓艾灭掉了蜀汉,按照一般情况下来说,他的评价应该比千位药膏,可是在厚实的史书当中,人们对...

历史上曹彰的实力怎么样?与徐晃相比如何?

历史上曹彰的实力怎么样?与徐晃相比如何?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彰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是曹丕的弟弟,是曹植的哥哥,曹彰勇猛善战,武艺高强,好为将,因为他的胡子是黄色的,被曹操称为黄须儿。曹彰在战场上表现勇猛,汉中之战时,刘备和曹操交战,...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一代大将韩信为何落了个被宫女用竹竿捅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被宫女用竹竿戳死主要是因为刘邦曾为他许下“三不杀”和“五不死”的诺言,这种死法看似残忍但也是对韩信的尊重。兵仙韩信的大名我想诸位读者都不陌生,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能力毋庸置疑。当...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猝死之谜被揭开,死因确实有些尴尬,难怪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封建帝制时期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是是非非历来让人五味杂陈。虽然清朝末期,我们忍受了被列强欺凌的屈辱,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大清王朝,毕竟作为一个正统的王朝,它能坐稳...

刘仁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仁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历史上,大凡投降敌国的人,如果故国还在,都不会在故国有什么好的评价,叛臣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例外的情况也有,比如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黄权。他在“夷陵之战”时,因回师蜀汉无望,被迫向战争的第三方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自杀都不愿意过乌江 项羽到底发现了什么秘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垓下歌》作了这样的评价:“力大无穷,时不我待。”司马迁感慨项羽是一代枭雄,可惜他生不逢时,最终在乌江上自尽。许多人看到这一幕,都觉得项羽太冤枉了,他既然能过河而归,为什么要自杀?下面,就让我们来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