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皇帝喜好沉迷沽名钓誉好大喜功?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2-03)140

皇帝昏庸无能招摇过市而臣民还高唱赞歌。人们通常形容“光 *** 皇帝”,意思就是自欺欺人。这就不仅仅是皇帝的智力或品质的问题了,而应当从体制上面找找原因。

“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曰壅,臣制财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义曰壅,臣得树人曰壅。”韩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上有五种被蒙蔽的情况:臣下封锁了君上叫蒙蔽,臣下控制了财权叫蒙蔽,臣下擅自发号施令叫蒙蔽,臣下私自给人以好处叫蒙蔽,臣下扶植私人党羽叫蒙蔽。

为何皇帝喜好沉迷沽名钓誉好大喜功?

*** 配图

人们常常看到对更高掌权者的一些谀词,似乎人世万象缤纷都无可逃遁于他那睿智的目光,其实,更高掌权者是最容易被蒙蔽的。

这种人之所以容易被蒙蔽,客观原因在于“更高”二字,他太高了,下情要上达到他那里,需要经过一个长距离的、多层次的过滤,一切有碍于视听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一切被认为需要有而没有的东西都添加上去了。

“更高”所见到的,都是臣下认为他希望知道的东西,或者是臣下希望他知道的东西,然而也是最虚假的东西。

唐德宗贞元末年,李实任京兆尹,其人专横霸道,无法无天,只知道一味讨好皇帝,而对民间疾苦根本不放在心上。其时关中大旱,禾苗枯萎,粮食歉收已成定局,可他反而百般盘剥百姓,聚敛钱财奉献皇帝,以满足皇帝无底的欲壑,巩固自己的恩宠。

当德宗向他了解民间疾苦时,他浮夸虚报:“今年虽然天旱,但庄稼长势还很好。”于是,本来应该减免的租税未能减免,百姓穷苦无告,只得拆房卖瓦,抵押麦苗,以上交租税。

这样的事在历史和现实中比比皆是。中国历代更高掌权者处理政事的手段,基本上有两个 *** :一是批阅奏章,一是会议汇报(古时叫做朝会)。中国的官僚,在蒙蔽上司方面,手段甚是高明。

为何皇帝喜好沉迷沽名钓誉好大喜功?

*** 配图

你要看材料吗,他会将有利于自己、不利于对手、或适合君上口味的东西递上去;如果没有,就瞎编、造假。袁世凯称帝时,举国上下一片反对之声,当时的报纸还有一定的自由度,还能反映民情民意,对袁氏予以猛烈的抨击。

这类文字自然不宜让袁世凯看到,他手下的人,专门为他编了一份报纸,每日只出一张,报头版式与外间的报纸并无二致,可内容全是赞同他称帝的谀词,蒙蔽之术古今独步。

你要听汇报吗,他更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有时专拣你爱听的说,让你喜笑颜开,他也邀宠得势;有时他专拣你不爱听的说,让你怒发冲冠,以便假你之手排斥政敌。

许多更高掌权者不能说不兢兢业业,例如秦始皇,据说每天批阅的竹简,重达一二百斤;而雍正更是以勤政着称,可是,他又怎么能识破臣下隐藏在假面后的真相,察觉满篇颂词中的虚假?

要求更高掌权者如某些“戏说”的电视剧那样成年累月地微服私访,不只不现实,简直就是荒唐。因此,他们的受蒙蔽就是必然的了,于是秦始皇就未能发现睡在他身边的赵高,雍正交办的事也屡屡被打折扣。

某些精明的更高掌权者也深知其中的弊端,他们也采取各种办法来加以防范、克服,例如雍正制定的“秘密奏折制度”,让官员的奏疏不由通政司进呈,直接送达皇帝本人,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中间梗阻和过滤;这种秘密奏折的内容,既包括各地的民情民意,也包括其他官员情况的小报告。

这种制度固然可以使皇帝得到之一手材料,也具有较大的可信度,但能完全避免欺蒙吗?雍正自己也不相信,他在一封奏折上批示道:“耳目见闻之类,朕殊不以为然。

若能用耳目,即道路之人皆可为我之耳目,否则左右前后无非蔽明塞听之辈。偏用一二人,寄以心腹,非善策也。”连心腹近臣都是蔽明塞听之辈,还有什么人可以相信呢?

为何皇帝喜好沉迷沽名钓誉好大喜功?

*** 配图

有时,更高掌权者也想下去体察民情,看一看真情实况。殊不知,你这里人马未动,他那里应付的办法早就安排好了。先是精心挑选要去的地方,事先乔装打扮一番,你到那里一看,到处莺歌燕舞,百姓一片颂声,形势大好。

“更高”意得志满,觉得自己治国有术,领导有方,是唐虞再世,尧舜重生,甚至尧舜也不过是粪土,只有自己才是千古一人。高兴之余,或写诗,或填词,或题字,自然也忘不了给接待者加官晋级。

他大约再也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是落进了臣下用鲜花布置的陷阱,成了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光 *** 的皇帝,留下了千古笑柄。

但是如果将蒙蔽的过失完全归咎于臣下,那也不公平,更高掌权者的主观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那么些掌权者,或者被一两次胜利冲昏了头脑,得意忘形,自以为无所不能,无往不胜;或被臣下的吹捧迷住了心窍,将谀词当成实情;或者好大喜功,听言成就,哪怕明知有假,也笑逐颜开。

对言之者褒奖有加;或者讳疾忌医,听言过失、失败,哪怕明知为真,也怒目相向,甚至大动肝火,对言之者贬职罢官,甚至坐牢杀头;或者偏听偏信,喜柔佞而恶忠直,远君子,近小人……这些都对欺骗蒙蔽之风的形成起了诱导作用。

还以唐德宗为例吧,李实的骗术何以能够得逞呢?对于当时民间的灾情,是不是就没人向他反映呢?事实上就在李实欺君罔上之时,宫中有个叫成辅端的优伶,利用其特殊身份,以歌谣这种特殊的形式反映了民间的疾苦:“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伍石米,三间堂屋二千钱。”

李实诬称他“诽谤国政”,唐德宗不问青红皂白,立即下令将其乱棍打死。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上书请求暂缓租税,说:“京畿百姓穷困,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征未得者,请俟来年蚕麦。”结果被贬官到遥远的阳山。可见并不是下情不能上达,而是上位者根本不想了解下情。

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皇帝之所以当众出丑,并不是骗子的骗术有多么高明,而是皇帝太愚蠢,绝大多数臣民又太怯懦,以至于皇帝光着 *** 招摇过市而臣民还高唱赞歌。但如果这种光 *** 的皇帝太多,那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智力或品质的问题了,而应当从体制上面找找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2/297769.html

“为何皇帝喜好沉迷沽名钓誉好大喜功?” 的相关文章

司马师的一生为晋朝的建立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司马师的一生为晋朝的建立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司马师,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司马师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既辅佐其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大权,也巩固了司马氏对曹魏政权的控制,为司马代魏打下了良好基础。那司马师是如何控制曹魏的呢一,助父夺权司马师是曹魏重臣司马懿之子,自小就得到良好的教...

黄月英样貌丑陋,诸葛亮为何会娶她为妻?

黄月英样貌丑陋,诸葛亮为何会娶她为妻?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是描写的诸葛亮。“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诸葛亮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来为世人所推崇。而且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长得应该也非常帅,又满腹经纶,有匡扶天下之志。这样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应该和美...

梁师都是什么人?历史上他的实力怎么样?

梁师都是什么人?历史上他的实力怎么样?

隋末唐初,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梁师都是隋末实力最弱的枭雄,最盛时也只占有陕北一地,但也是最后被唐朝消灭的割据势力。梁师都地狭兵少,为何能长期与唐朝抗衡,还差点颠覆唐朝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仕隋梁师都出身夏州朔方郡大族,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懂得...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三国时期真心匡扶汉室的人只有四个 刘备和诸葛亮不在其中

对三国中真心想要匡扶汉室的只有4个人,刘备、诸葛亮并不在其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汉室衰微,有人打起了篡汉自立的主意,比如董卓,比如袁术;也有人割据一方,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刘璋,比如刘表;也有人真心想要匡扶汉室,但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刘备和诸葛亮并不在其中...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让太史公为他立传?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让太史公为他立传?

此人在历史上曾经赫赫威名。在唐朝和宋朝时期都被供奉于武庙之内,他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田穰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田穰苴,别名叫作司马穰苴。人家可是有一名有一部著作留于世的,当然剩下来的也是残篇了,毕竟,时间这么长了,总有一些无法保存了,但不可否认它在中国的地位...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还不知道:李治为何要赐死风姿绰约的姐姐高阳公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治赐死姐姐高阳公主,源于一场香艳的“风流案”。贞观年间,长安城里抓获了一名小偷,按说偌大的长安城,抓个小偷也是正常的事,但关键是,从这名小偷的赃物里,搜出来一件特殊的东西。这件东西是一个枕头,...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汉景帝算是一位明君吗

还不知道: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算不算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虽说汉景帝接棒汉文帝,开创了大一统王朝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但在很多人的认识里,仍觉得汉景帝算不上明君。无论是性格,还是处事方式等,汉景帝的表现,总让人觉得,他的明君头衔是蹭来的。所以,我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