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揭秘:汉武帝时大臣为何争相自杀?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2-06)201

大臣犯错,是该听从法律的判决,还是道德的谴责?而在汉朝汉武帝时期很多朝臣都争相自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173年,梁怀王太傅贾谊向文帝上书《治安策》,其中一条提到,大臣是天子身边的人,就算有罪,也不应和平民一样遭受戮辱。那大臣犯了罪怎么办?贾谊建议,如果是小罪,大臣们应主动身穿丧服,带着佩剑去接受处置;如果是大罪,听到了判决就应自杀。这就是所谓的“廉耻节礼以治君子,故有赐死而无戮辱”。文帝听从了贾谊的建议。

历史揭秘:汉武帝时大臣为何争相自杀?

*** 配图

后来,文帝的舅舅薄昭犯了死罪,文帝就派公卿们去和他喝酒,劝他自杀,薄昭不肯;文帝又派群臣穿着丧服,到他家中哭吊,薄昭这才自杀。这种风气流传下去,渐渐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矩,其权威性绝不亚于法律条文。

到汉武帝时期,无论大罪小罪,越来越多的大臣都义无反顾地选择自杀了事。就连其他级别稍低的官员也是“自杀成癖”。汉武帝巡游各地,先后有两位郡守因仓促中招待不周,不等武帝降罪,便双双自杀。苏武的哥哥、弟弟都是武帝侍从,一次他的哥哥扶辇行走,失手撞断了车辕,被官员弹劾为大不敬,他便立即拔剑自杀;弟弟则因奉皇帝之命追捕逃犯没有捕到,而服毒身亡。至于那些犯了必死之罪而自杀,或被皇帝下诏赐死的人,就更不计其数了。

西汉末年,汉哀帝的丞相王嘉屡次犯颜直谏,渐渐成了哀帝的“眼中钉”。后来哀帝终于找到王嘉的一个狠茬,召他到廷尉受审。

使者赶到丞相府的时候,见到了一幅熟悉的画面:丞相府的属员们流着泪,在那里忙着调和毒药呢!药调好了,可是王嘉不肯喝,属员们面面相觑,主簿劝道:“将相不面对法官诉冤,这是世代沿袭的惯例,您应当自裁!”使者如同“催命鬼”一般,板着脸在府门口等着。主簿再次奉上毒药,王嘉将药杯掷于地上,怒道:“丞相有幸位列三公,如果有负国家,理应在街头被杀头示众,为何要服毒自杀?”说完,王嘉穿戴整齐,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走出府门,跟着使者来见廷尉,旋即被捆绑起来投入监狱。

历史揭秘:汉武帝时大臣为何争相自杀?

*** 配图

当哀帝得知王嘉居然活着去见廷尉时,他先是诧异,继而大怒。哀帝之前曾诏命另一丞相到廷尉衙门,那一次使者刚到,对方就乖乖自杀了,没想到这次王嘉敢坏了规矩。但这个规矩毕竟是不成文的,哀帝也拿王嘉没办法,于是他一咬牙,派出了空前的法官阵容,非要给王嘉定罪不可。王嘉始终不肯认罪,法官们由于证据不足,也没敢判决。王嘉被关了二十多天,直至绝食,吐血而死。

虽然严格说来,王嘉也是自杀的,但相比其他爽快自杀的公卿,王嘉敢于直面法官的态度,更像是一位真正的勇士。这位破例者也使得贾谊所倡导的“廉耻节礼以治君子”,不像传说中那般“完美”了。

其实,作为一位优秀的政论家,贾谊提出这个倡议,自有他的道理。

贾谊上书的前两年,周勃入狱。周勃打江山、诛诸吕,功勋卓著,却因几句谗言被捕入狱,并受到狱吏的侵辱,不得不行贿千金以求自保。他出狱后长叹:“我曾统帅百万大军,哪里知道狱吏的尊贵呢!”此外,当时文帝尚未废除肉刑,大臣犯罪除了被关监狱外,也常被处以刺额、割鼻、剁脚等种种酷刑,所以贾谊才秉承儒家“刑不上大夫”的宗旨来讽劝文帝,以纠正刑罚严酷、狱吏猖獗的弊政,可谓用心良苦。

历史揭秘:汉武帝时大臣为何争相自杀?

*** 配图

但是,好的出发点未必能收获好的结果。在死刑的执行上,贾谊显然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大臣们犯了罪,到底该背着剑去认罪,还是当场自杀,这个度其实很难把握;甚至根本没有犯罪的人也会为道德感所“绑架”,选择自杀。幸亏萧何生得较早,否则连他都难逃一死——这位大汉名相也被刘邦关过廷尉狱呢!

显然,贾谊对当时刑狱的弊端看得很清楚,那就是执法者缺乏约束,就连更底层的狱吏也敢侵辱贵臣。但是,贾谊并没有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完善法律和监狱管理上,而是想靠道德约束来代替法律判决,让有犯罪嫌疑的大臣不去直接面对执法者,而是自己给自己定罪,一死了之。如此一来,大臣的面子、君主的面子是保住了,可法律的价值何在?公平和正义何在?

古今中外,无论何种法律,都讲究先定罪、后量刑,如果定罪这一环节都省了,一到要面对执法官的时候,犯罪嫌疑人就直接抹脖子、喝毒药,那岂不是太荒谬了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2/298294.html

“历史揭秘:汉武帝时大臣为何争相自杀?” 的相关文章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给蓝玉订一条迫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的罪状?

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传奇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朱元璋对蓝玉进行剥皮实草严厉处罚的时候,收集了蓝玉的许多罪状,搞了一本叫《逆臣录》的书。在这本书所罗列的罪状中,有一条是说蓝玉与元主的妃子有私,致使元主妃子羞愧自杀。朱元璋给蓝玉罗列的...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跟随刘备多年,忠肝义胆,刘备为何不重用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刘备,张飞与关羽的兄弟情谊让人争相模仿,“三顾茅庐”里刘备与诸葛亮的主从情谊让人津津乐道,但无数人也曾对刘备的一员猛将——赵云赵子龙...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氏政权最大的特色就是孙权统治时间很长,执掌江东有50多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二年(253年),孙吴皇帝孙亮与堂侄孙峻在皇宫设宴,邀请权臣诸葛恪赴宴。不久孙亮借故离开,孙峻于是拿出诏书,以皇帝的命令逮捕诸葛恪。诸葛恪顿时吓得大惊失色,孙峻于是命人上前将其...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荆州名士集团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这几人当中,最为特殊的当属赵云,因为他是大众眼里的“杂号”将军。提起赵云,对于他“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我们如数家珍。在小说《三国演...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独揽大权为什么不做皇帝 多尔衮对皇位不感兴趣吗

多尔衮为何不当皇帝?真实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清朝的历史上,多尔衮是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十七岁开始带兵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立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帝位...

评论列表

秋风
秋风
6分钟前

作为一位历史爱好者兼企业老板,我深感贾谊提出的廉耻节礼以治君子虽有其道理和出发点但并非长久之计,法律是公正公平的基石而非面子工程工具;对于大臣犯错的处理应依法判决并注重完善法律和监狱管理而不是单纯依赖道德约束或自杀解决一切问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