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飞鸟尽良弓藏:唐玄宗如何摆平功臣?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2-23)360

导读:似乎历朝历代,排除功臣都成了皇帝们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至于 *** ,有些皇帝采用血腥的屠杀方式,有些皇帝利用温和的流放和贬谪模式。而唐玄宗就属于后者,自先天政变之后,他发动一系列的事件,一步一步地剪除那些陪伴他政变的功臣们……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以雷霆手段铲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从父皇李旦手中夺取了更高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天子。 然而,大权独揽的李隆基并不能从此高枕无忧,因为他是一个靠政变起家的皇帝,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政变的威力,也比任何人都更懂得政变的危害!那些曾经帮他在一次次权力斗争中夺取胜利的功臣,一个个都是搞政变的行家里手,他们当初表现出的能力越强、手段越高明,如今对李隆基构成的潜在威胁就越大、让他感到的担忧和恐惧就越深……

虽然在坐稳皇位之后,李隆基给予了这些功臣极其丰厚的赏赐,无论是官职、爵位,还是金银绸缎、田园宅邸,李隆基都毫不吝啬、慷慨赐予。可关键的问题是,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谁又敢保证,他们能够满足于已经到手的一切,而不会觊觎更多、贪求更多呢?于是李隆基开始了他的摆平功臣之旅。

飞鸟尽良弓藏:唐玄宗如何摆平功臣?

*** 配图

头一个被李隆基“鸟尽弓藏”的功臣,是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即宰相)郭元振-手握兵权,当然首当其冲。 在铲除太平公主集团的政变(史称“先天政变”)中,郭元振因率兵“侍卫”(实则软禁)皇上李旦有功,事后进封代国公,赐食邑400户,赏绸缎1000匹。这是极大的荣宠。但是,短短三个月后,他的这些荣宠就都化成了梦幻泡影……

这一年十月十三日,李隆基在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脚下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集结的部队多达20万人。平原上大风猎猎,旌旗招展,军阵绵延五十余里。李隆基一身戎装,御驾亲临,文武百官随驾扈从。作为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自然是这场大阅兵的总指挥,同时也是更高责任人。

阅兵式开始后,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唯独观礼台上策马而立的天子一直眉头紧蹙、脸色阴沉。 没有人注意到天子的脸色,当然更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阅兵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天子李隆基突然发出一声怒喝,命人即刻逮捕郭元振。随行百官尽皆失色,目瞪口呆,不知道天子这是唱的哪一出。还没等他们回过神来,郭元振已经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帅旗下。李隆基二话不说,当即以“军容不整”为由,下令将郭元振就地斩首。面对这从天而降的杀头罪名,郭元振惊骇莫名,吓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和他同样感到震骇的,还有同为功臣的刘幽求和张说。

先天政变后,刘幽求入朝担任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徐国公;张说官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此时此刻,虽然他们和在场众人一样都感到有些手足无措,且一时也摸不清天子突然变脸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无论是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还是作为与郭元振有着相同背景的功臣元勋,刘、张二人都没有理由对此保持缄默。于是天子话音刚落,刘幽求和张说便双双跪倒在天子马前,高声谏言:“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可杀!” 刘、张二人说郭元振“有大功于社稷”,不仅是指他在先天政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指他从政多年为帝国立下的赫赫功勋。早在武则天当政时期,郭元振就已经是一位朝野皆知的名将,在抗击突厥和吐蕃的战场上屡立战功,素以治军严整、擅长边务著称。

武周末年,郭元振出任凉州都督,史称其“善于抚御,在凉州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出将入相、各方面经验都极为丰富的军政元老,几乎是不太可能在这样重大的场合犯下“军容不整”的低级错误的。说到底,所谓的“军容不整”,无非是李隆基罢黜功臣的一个借口罢了。当然,李隆基的目的只是想解除郭元振的兵权,而不是非杀他不可,所以当刘、张二宰相出面求情的时候,李隆基便就坡下驴,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但削除了他的所有官爵,将其流放新州(今广东新兴)。

郭元振一生显赫,历事四朝,不料晚景竟如此凄凉,朝野闻之,无不欷歔感慨。“自恃功勋”的郭元振本人更是满腹冤屈,“怏怏不得志”。两个月后,朝廷改元开元,大赦天下,郭元振被赦免,起用为饶州(今江西波阳)司马。但是经过这次沉重打击,郭元振的心境和身体状况都已大不如前,所以未及走到饶州就一病而殁了。 郭元振的贬死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信号,标志着李隆基罢黜功臣的大幕已经轰然拉开。

飞鸟尽良弓藏:唐玄宗如何摆平功臣?

*** 配图

紧继郭元振之后被罢黜的功臣,就是曾替他说情的刘幽求和张说。 张说更先察觉到了危险的降临。就在骊山阅兵数日后,张说就通过可靠渠道获知,皇帝准备征召姚崇(几年前被太平公主平排挤出朝,时任同州刺史)入朝为相。张说与姚崇素来不睦,骊山一幕已经让张说成了惊弓之鸟,如今又听到老对手即将回朝复相的消息,张说更是寝食难安,于是立刻行动起来,授意御史大夫赵彦昭对姚崇进行弹劾。然而,李隆基不为所动。张说不甘心,马上又去找与他私交甚笃的殿中监姜皎谋划了一个办法,让他出面阻挠姚崇回朝。姜皎依计而行,找了个机会对玄宗说:“陛下不是一直苦于找不到河东总管的合适人选吗?臣如今帮陛下物色了一个。” 玄宗眼睛一亮,忙问:“谁?” 姜皎心下暗喜,朗声答道:“同州刺史姚崇文武全才,乃是河东总管的不二人选。” 姜皎原本以为此计甚妙,因为如此一来,既可不着痕迹地阻止姚崇入朝,又能在天子面前表现自己为君分忧的忠心,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可姜皎打错了如意算盘,玄宗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他话音刚落,玄宗就发出了一声冷笑,说:“这都是张说的意思吧?你竟敢当面欺君,论罪当死!”姜皎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慌忙伏地叩首,拼命谢罪。

张说万万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结果反而加快了姚崇回朝的步伐。玄宗随后便遣使召回了姚崇,拜其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补了郭元振的缺。两个月后,又让他兼任中书令(时称紫微令),大有取代张说之势。眼看自己随时可能出局,张说惶惶不可终日。人一急就容易出昏招,张说情急之下就做出了一个十分愚蠢的举动,竟然暗中跑到岐王李范的府上,向他大表忠心。 当朝宰相与宗室亲王暗通款曲,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往轻了说,这叫行为不检;往重了说,这叫阴谋篡逆!尤其对李隆基这种非正常即位的皇帝来说,大臣和亲王背着他眉来眼去、勾肩搭背,更是一种最让他感到恐惧和愤怒的行为,一种绝对不可饶恕的行为!

张说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对手姚崇看在了眼里。有一天,姚崇奉召入对,走进殿中的时候,故意装出一瘸一拐的样子。李隆基问他:“有足疾乎?”姚崇答:“臣有腹心之疾,非足疾也。” 李隆基大为诧异,追问他到底怎么回事。姚崇不紧不慢地说:“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乃宰辅重臣。日前,张说竟然私下拜诣岐王。臣担心岐王受其蛊惑,故而为此忧心。” 居然有这回事!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

开元元年(713年)十二月,李隆基断然罢去张说的相职,将其贬为相州(今河南安阳)刺史。 同日,刘幽求也被贬为太子少保。和刘幽求同病相怜的还有功臣钟绍京。李隆基即位后,钟绍京任户部尚书,但是随后又被贬为太子詹事,和刘幽求一样坐了冷板凳。面对如此际遇,钟绍京当然也是牢骚满腹,所以时常和刘幽求一起慨叹时运不济。 刘、钟二人的怨言很快就传进了一个人的耳朵,这个人就是新任宰相姚崇。自然,姚崇毫不犹豫地告发了他们。刘幽求被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刺史,并把他的700户封邑削掉了600户,同时贬钟绍京为果州(今四川南充)刺史。 此后,刘幽求又几经转任,但始终没有机会回朝。刘幽求抑郁忧愤,就在赴任郴州刺史的途中“愤恚而卒”,终年61岁。

随着一个个功臣相继被贬,姚崇在朝中的地位也日渐稳固。但是,还有一个资深宰相也颇受李隆基的信任,让姚崇很有些掣肘之感。这个人就是先天政变前因告发太平公主的阴谋而成为功臣的魏知古,他已经当了好几年的侍中(开元初称黄门监)。到了开元二年,当大多数功臣都已被逐出权力核心后,玄宗唯独对这个魏知古“屡有顾问,恩意甚厚”,又授予他中书令的要职,让他与姚崇共同执掌中书省。对此,姚崇当然是极度不爽的,一直想找机会把魏知古搞掉。

当然,作为一个政治斗争经验极为丰富的政坛元老,姚崇的整人手段是相当高明的,他要谗毁魏知古,必然也会做得十分巧妙,不着痕迹。早在武周时期,姚崇便已官拜宰相,魏知古早年曾受到他的提携。李隆基先天年间,魏知古曾调任东都洛阳,分管了一段时间的吏部政务。当时姚崇有两个儿子也在东都任职,因自以为其父对魏知古有知遇之恩,遂肆意请托,经常找魏知古走后门。魏知古碍于情面,不便拒绝,但是心里非常不满,回到长安后就向玄宗告了御状。

飞鸟尽良弓藏:唐玄宗如何摆平功臣?

*** 配图

某日,玄宗不动声色地问姚崇:“贤卿的几个儿子,才干、性情如何?” 姚崇脑筋一转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于是从容奏答:“臣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定是有什么事情请托魏知古,臣还来不及查问。”李隆基原本以为姚崇一定会包庇儿子,没想到他竟然据实回答,不禁面露喜色,问:“贤卿何以得知?”姚崇说:“魏知古初入仕时,曾受臣提携。臣的儿子们愚昧,以为魏知古一定会对臣感恩,包容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向他请托。”李隆基闻言,顿时对姚崇大生好感,认为他为官持正,不徇私情;而对魏知古的印象则一落千丈,觉得此人非但不懂得知恩报恩,反而在背后打小报告,实在太不厚道,当即流露出斥逐魏知古之意。开元二年五月,魏知古被罢去相职,贬为工部尚书。

最后一个被玄宗罢黜的功臣是崔日用。崔日用是一个典型的投机政客,是属于玄宗最不放心的那一类人。史书评价崔日用说:“才辩过人,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崔日用自己也经常对人说:“吾一生行事,皆临时制变,不必重专守始谋。”所谓“临时制变,不必重专守始谋”,意思就是凡事随机应变、见风使舵,只要最终站队正确,就无须“专守”一个阵营。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无原则、无立场的政治投机客,最终是不可能得到玄宗重用的。开元三年十二月,崔日用的堂兄、时任京兆尹的崔日知因贪赃枉法被治罪,玄宗趁势以连坐之名将崔日用贬为常州(今江苏常州)刺史,并削除了他的300户封邑。

至此,昔日辅佐李隆基君临天下的政变功臣基本上已被贬黜殆尽。 这就叫“飞鸟尽,良弓藏”!所幸的是,他运用的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这种温和的执政方式或许就是唐玄宗能够开创开元盛世的原因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2/301177.html

“飞鸟尽良弓藏:唐玄宗如何摆平功臣?” 的相关文章

作为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有哪些看家本领?

作为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有哪些看家本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的故事。董允也算官宦之家,因为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起初跟随刘璋在他手下做事,刘备夺取益州之后依然重用董和,官居掌军中郎将。他少年就和后来...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对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孙权作为当时诸侯中最年轻的一个十八岁就统领了江东,谋略才智非常人能比,连曹操都赞称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但是也做过错误的决定!襄樊战役...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伐吴,攻打孙权,给关羽报仇,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孙权非常害怕,求和不成,派孙桓和朱然抵抗刘备,孙桓被关兴和张苞打的大败,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关兴和张苞斩将立功,刘备这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说了一句...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荆,广陵思王,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第九子,生母是阴丽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荆30岁的时候,曾找了一个术士给他看相。术士看完后,吓得立刻就去告官。这是怎么回事呢?刘荆是刘秀一个很不安分的儿子。刘秀生前,封他为山阳王,镇藩山阳国。山阳国在现在山东菏泽定陶...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刘玄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公元23年,刘玄在绿林军拥戴下,成为皇帝,年号更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玄是汉朝宗室后代,与刘秀兄弟同为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直系后裔,世代居住舂陵(湖北省枣阳市)。他为给屈死的弟弟报仇,广交宾客豪杰,后因宾客犯法受到连累,鞋底抹油逃匿至平林(今湖北省广水市...

司马伦是什么人?他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司马伦是什么人?他的皇帝是怎么来的?

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永康二年(301年),赵王司马伦逼迫侄孙晋惠帝禅位,当了西晋皇帝。但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司马伦就被推翻,晋惠帝也重登帝位。作为晋惠帝的叔公,司马伦为何要夺侄孙的皇位,又为何会迅速垮台呢一,出身名门司马伦出...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还不知道:假如没有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襄樊战役能取得多大战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了。不过,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最终惨败、被杀,让人遗憾。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是否能夺...

传说中嘉庆是被雷劈死的 嘉庆的死和雷电有关吗

传说中嘉庆是被雷劈死的 嘉庆的死和雷电有关吗

对清朝的嘉庆皇帝是怎么死的?传说中的“雷劈死”有什么根据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官方的说法,嘉庆帝是病死的,属于“善终”。民间的说法,嘉庆帝是被雷劈死的,属于“横死”。当然,真相只有一个,即嘉庆帝属于意外死亡,和雷电有关。下面,我对以上三种情况分别说一下。官方说法...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