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身份之谜:其生母是谁?
明成祖朱棣(以下简称成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不同于多数封建王朝“父死子继”的继位传统,这位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并不是“皇三代”,而是“皇二代”。
成祖是明太祖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皇位,是从比他低一辈的侄儿建文皇帝手里夺来的。成祖采用“非常手段”夺得帝位,残忍地杀害了不为己用的方孝孺(“诛十族”),并创建了臭名昭著的宦官机构“东厂”等,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
*** 配图
但在他的治下,营建北京,疏浚运河,亲征漠北,南下安南,三次派陈诚通好西域,四次派亦失哈巡视黑龙江流域,六次派郑和南下西洋(第七次是宣德皇帝派的),并组织编纂了《永乐大典》,又足以向世人证明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
经过他这一代的治理,大明皇朝真正地稳定了下来,并进入了长达200多年的“盛世”。
这位本来就颇有争议的皇帝,他的亲生母亲是谁?也是个谜。
朱棣生母不是马皇后
根据记载太祖事迹的《明太祖实录》和记载成祖事迹的《明太宗实录》(朱棣庙号初为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引者注),成祖是太祖发妻马皇后所生(也就是所谓“嫡出”),排行老四。朱棣的前面三个哥哥朱标(懿文太子,即建文帝的父亲,明太祖在世时就已经去世)、朱樉(秦王)、朱棡(晋王)和五弟朱橚(周王)也都是马皇后所生。
但问题是,后来人们能看到的《明太祖实录》是成祖篡位后修改的,而《明太宗实录》又是成祖的嫡系子孙让人编纂的,其可信度并不高。
根据有关记载,建文帝,也就是明太祖的孙子、明成祖的侄儿继位后,遵循中国历代王朝的修史传统,于建文三年初步修成了之一版《明太祖实录》。
这一版《明太祖实录》的原貌,后人是看不到的,因为成祖从建文手里夺得皇位后,不可能让它原原本本地流传下去,而是要对它进行一番精心的修改。对于成祖这样一位“得位不正”的皇帝来说,做这项“工作”,尤其必要。
*** 配图
史载,成祖占领南京后不久,即建文四年十月(建文四年在史书上常写作洪武三十五年,这是因为成祖夺位后将建文年号也给抹掉了,把建文元年改成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改成洪武三十三年……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而实际上,“洪武”本来只有三十一年——引者注),成祖令有“大明之一才子”之称的解缙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同时重修专门记载朱明皇家血脉传承的《玉牒》。
据说,在悉心领会了成祖的意图后,《玉牒》和第二版《明太祖实录》里出现了这样的文字:“皇长子朱标、皇次子朱樉和皇三子朱棡都是明太祖嫔妃所生(庶出),只有皇四子朱棣和皇五子朱橚是马皇后所生(嫡出)。”(大意)
乍一看,这样的修改“正合朕意”——既然成祖是太祖两个嫡子中的嫡长子,按照中国立嫡立长的传统,他毫无疑问是太祖唯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仔细一想,这么改大成问题!
皇长子朱标以嫡长子的身份而被立为太子早已是天下皆知的事,现在突然说朱标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岂不是在骂老皇帝当时立朱标为太子是“老糊涂”吗?
不知是成祖自己看出了问题,还是身边亲近的人提醒了他,最终心里有鬼但又不便明说的成祖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解缙发配到广西去了(也有人怀疑解缙是故意露出破绽给天下人看的,如果真是这样,解缙没掉脑袋就不错了)。
成祖重新任命姚广孝、夏原吉和杨士奇等人,二修《明太祖实录》。经过姚广孝等人的“巧妙安排”,在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这版《明太祖实录》里,太祖和马皇后总共“生”了五个儿子,也就是五个“嫡子”,即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
这样一来,当年老皇帝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当然是英明合法的选择。而后来,前三个“嫡子”朱标、朱樉、朱棡相继去世,朱棣这个“嫡四子”就变成了“嫡长子”,“理应”继任为新皇帝。
这种根据皇帝的“需要”而修改的史料当然是不可靠的。据著名明史专家吴晗等人考证,马皇后并没有生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和朱橚都不是她亲生的,而是太祖的妃子所生、被马皇后领养为儿子的。
*** 配图
朱标、朱樉、朱棡的生母是谁,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而成祖和朱橚为同一母所生,大概也没有什么疑问。那么,成祖和朱橚的生母到底是谁?编纂于明末的《南京太常寺志》,向人们透露出了真实的历史信息。
朱棣真正的生母
《南京太常寺志》为明末沈若霖所撰,现已佚失,但该书中有关成祖生母的记载,曾被明清两代的著名文人反复引用。
比如,何乔远的《名山藏》载:“成祖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注: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碽(gōng)妃所诞生,而《玉牒》则高后第四子。《玉牒》出当日史臣所纂既无可疑,南太常职掌相沿,又未知其据。臣谨备载之以俟后人博考。”
再如,谈迁《枣林杂俎》记载:“孝陵(明太祖陵——引者注)享殿,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南向。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碽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见《南京太常寺志》。”
熟悉南京典故的陈作霖(晚清时人)在《养和轩随笔》中则记载了自己小时候在游南京大报恩寺时的所见所闻:“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大报恩寺在太平天国时被毁,陈作霖幼时该寺尚存——引者注)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
由此可见,《南京太常寺志》说朱棣是碽妃所生,明清两代学者基本上还是比较认可的。朱棣生母为碽妃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碽妃到底是谁?
碽妃的“碽”是生僻字,为汉族“百家姓”中所无。因此,一般人都认为碽妃不大可能是 *** ,而可能是高丽人或蒙古人。
碽妃是高丽人的说法最早出自朱彝尊的《跋南京太常寺志》,其“根据”是谈迁的《枣林杂俎》,但《枣林杂俎》并没有说碽妃是高丽人,且高丽史或朝鲜史均没有关于碽妃的任何记载。
有专家指出,碽妃这一称呼,有可能是由蒙古史书里记载的“弘吉喇氏”而来,“弘吉喇氏”也有写成“洪吉喇氏”的,而“碽”和“弘吉喇氏”的略称“弘”在古蒙文中的字形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成祖的生母有可能是蒙古人。成祖的亲弟弟周王朱橚,也是这位蒙古女子所生。
*** 配图
成书于明末的蒙古编年史著作《诸汗源流黄金史纲》(简称《黄金史纲》)有如下记载:
“当彼之帝位被夺之际,乌哈噶图可汗(元顺帝)的弘吉刺哈屯(“哈屯”在蒙古语里为“夫人”之意)已怀孕三月,那哈屯以匿于瓮中而落下了……为 *** 朱洪武皇帝所收纳。
哈屯心想:‘如分娩于七月之后,必以敌人之子而被加害,若分娩在十月之后,当视作己子而免于难,愿天父怜悯,再添三个月,凑足十个月吧!’如此祈祷度日,上苍垂恩,于十三个月上,生下一子。洪武皇帝的汉后也诞育了一个儿子。
此时,洪武皇帝曾梦见二龙搏斗而西龙乃为东龙所胜,敕令筮者卜其吉凶。
筮者说:‘此非二龙,而为君之二子。居西者,属汉后之子;其东者,则蒙古哈屯之子,将继君之宝座而享天命。’
对筮者的话,洪武皇帝不加辨别,以为‘虽系后嗣,但母为敌人之后妃,此人生下的孩子,如即我位,显然不好’。于是驱逐出宫,在长城外面替他修造了库克和坦(库克和坦为蒙古语“青色的城池”之意,当指燕王的封地北京)住了下来。
洪武皇帝在位三十一年而殂。汉地之君,之一代即洪武皇帝,其子建文皇帝(建文应为洪武之孙,作者搞错了——引者注),在位四年之后,弘吉剌哈屯之子永乐皇帝统率自己少数护卫与山阳之六千兀者人(指蒙古兀良哈三卫,靖难之役时,燕王曾向兀良哈借过骑兵)、水滨之三万女真人以及黑城的 *** 整兵来伐,擒获汉家洪武皇帝之子建文皇帝,捺银印于颈而废逐之。
于是,乌哈噶图可汗之子永乐皇帝为君,而汉家却认为‘真正吾皇之子作了皇帝’,号曰永乐大明。”
成书略晚于《黄金史纲》的《蒙古源流》也有类似的记载。
即使《黄金史纲》《蒙古源流》被认作是蒙古“正史”,有关情节也是非常不靠谱的:现实中,哪有怀胎十三个月才生子的?
且明军攻入元大都赶走元顺帝是1368年的事,那时朱棣已经9岁(虚岁)了,怎么可能还在娘胎里呆着?“洪武汗”明明有二十几个儿子,怎么说只有两个?
*** 配图
继承“洪武汗”大位的明明是孙子,怎么是儿子?其他几项,名字、生卒年岁、即位年龄等等,也统统都是错的,其可靠性可想而知。
而把成祖说成是元顺帝的“遗腹子”,就如宋亡后流传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明亡后流传乾隆帝是海宁陈氏之子一样,都是失国者在丢失江山后的一种“精神胜利法”。
不过,成祖不是元顺帝的“遗腹子”,不等于说成祖的生母不是蒙古人。因为太祖灭元之前,很可能已经纳了某位蒙古女子(但不是元顺帝妃子)为妾(妃),成祖和周王朱橚有可能就是太祖和这位神秘的蒙古女子所生。
*** 著作里广泛记载的成祖生母是碽妃的说法,有可能是受蒙古史书的影响,把元顺帝妃子“弘(洪)吉刺氏”移花接木成太祖的蒙古族妃子“碽”氏(也有写成“翁氏”、“翁吉刺氏”的)。
碽氏既是敌国女子,且成祖为了夺位的需要又口口声声说自己是马皇后亲生,这位可怜的蒙古女子只好被淹没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不过,成祖毕竟还是怀念母亲的,因此以特殊的设位方式将她偷偷地供奉在孝陵和大报恩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