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3-06)360

沈婺华是出生在吴兴武康地区的人,她的父亲在当时担任着仪同三思的职位,也是望蔡贞宪候,而她之后嫁给了陈叔宝,在陈叔宝成为皇帝之后,她也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可是这个皇后的位子并没有坐多长时间就遭遇了王朝灭亡,所以她这个皇后的命运也并不是很好,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沈婺华简介中有着详细的介绍,那么沈婺华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的?

图片来源于 ***

沈婺华简介中并没有介绍她的出生年月,相关资料记载她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她的母亲在很早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件事让她非常地悲痛,当时她消瘦地很厉害,就算丧期过去之后,她依旧会在每年母亲祭日的时候哭泣,这让许多人都非常地敬佩。在571年的时候她嫁给了陈叔宝,成为之后的太子妃,到了582年的时候陈叔宝继承了皇位,而她也随之成为皇后。

另外沈婺华简介中还介绍到她的性格非常地娴静,而且是个有见识非常机灵的女子,曾经读过许多的史书,在她成为皇后之后,当时的贵妃是张丽华,此人一直十分嚣张,但是沈婺华却并不是很在乎。后来沈婺华看见陈叔宝做的事情实在是有些过分,于是多次上书劝谏他,但是这让陈叔宝十分的恼怒,甚至想要废掉她。到了589年腐朽不堪的陈朝最终还是被隋朝灭掉了,而沈婺华跟随着丈夫一起被羁押到了长安,在618年的时候沈婺华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并且在天静寺出家。

沈婺华的故事

沈婺华在做皇后的时候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贤德的人,她从小就读过许多历史方面的书籍,因此不仅比其他女子聪慧有见识,而且还是一个比较擅长写作的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适合做皇后的人,因此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关于沈婺华的故事,那么沈婺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的?

图片来源于 ***

有一则关于沈婺华的故事说的是在她成为皇后之后的事情,据说当时因为她要为父亲服丧,所以和陈叔宝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淡起来。在当时的皇宫内最受宠的就是贵妃张丽华了,宫中所有的事物都掌控在她的手中,而沈婺华却和陈叔宝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经常很长时间他们都没有亲密的相处。

有一次陈叔宝本来是要宠幸沈婺华的,但是坐了不过一小会儿的时间就要走,而沈婺华也并没有因此而挽留他,这让陈叔宝感觉到非常的奇怪,想了想便作了一首诗送给了她,诗的内容是“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本意是讽刺沈婺华没有挽留他,日后若是失宠也不要怪他。

然而沈婺华回过身却也回了一首诗给他,“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往,教遣若为留。”这首诗中表明了她不肯挽留陈叔宝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看出沈婺华并不是十分看重自己是否受宠,她本来就是一个十分冷清的人,她曾经多次劝谏陈叔宝要公平的行事,她也已经知道陈叔宝的真心并不在她的身上,而这首诗也在表明自己心意的同时显露了自己的才华。

沈婺华观音

沈婺华原来是陈朝的皇后,但是她做皇后的时间并没有多久陈朝就覆灭了,而她作为皇后和陈叔宝一同被羁押到了长安地区,但是杨广却非常看重沈婺华的才能,因此每次外出巡视的时候都会带着她。在她终于回到家乡之后不久就到天净寺做了出家人,而她当时的法号是观音。其实除了法号是观音之外,沈婺华观音的名声也非常地响亮,那么沈婺华观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的?

图片来源于 ***

沈婺华观音的名声由来还要从她成为出家人之后说起,那个时候起义活动非常的多,而吴帝李子通也因为没有士兵而到处抓捕老人孩子和妇女等人,用这种方式来抵抗唐朝的军队,有人觉得这些人并不该死,于是便将消息传到了天净寺,希望沈婺华能够救出这些人,据说当时她用了计谋之后很快就救出了这些人,并且将自己装扮成观音大士,成功的让追兵放弃了追捕,在此之后她也明白朝廷并不会放过她,于是便到了山东的莱山上苦修七年。

沈婺华所救的人逃往了各个地区,而沈婺华观音的名声也流传地越来越广,就连唐太宗都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便派出官员将她接到了长安。而人们也绘制了一些有着沈婺华长相的观音图供奉起来。其实沈婺华之前就曾经做过许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在人们遭遇干旱的灾祸之后,她曾经向天祈求下雨,之后果然解决了干旱。而她本身的博学端庄聪慧,以及她救助苦难百姓的形象和观音的大慈大悲不谋而合,因此人们才会有沈婺华观音的称呼。

沈婺华的结局

沈婺华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皇后,她的出生和去世的时间并不是很详细,只知道她是吴兴武康地区的人,父亲沈君理曾经做过仪同三司,在当时也是望蔡贞宪候,后来在陈叔宝做太子的时候嫁给了他,直到陈叔宝登上皇位之后,她也成为了一代皇后,但是沈婺华的结局却并不是很好,那么沈婺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的?

图片来源于 ***

沈婺华的结局还要从她成为皇后开始说起,在582年的时候她成为了皇后,而她的性格一直都是非常恬静冷清的,是个比较有见识的女子,为人也非常的机灵,因为她从小就读过许多的历史方面的书籍。后来的一段时间沈婺华为父亲服丧,这段期间她因为悲伤而变得非常地憔悴,并且也超过了服丧的期限,这让陈叔宝对她开始冷淡起来,而张丽华在成为贵妃之后恩宠越来越多,沈婺华这个皇后开始变得有名无实起来。

后来陈叔宝还曾经想要将沈婺华废除,让贵妃成为皇后,但是在他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什么的时候,隋朝的出现让陈朝覆灭了,而作为皇帝的皇后,沈婺华只能跟随丈夫一起被羁押到长安地区,隋炀帝杨广十分看重沈婺华的才能,几乎每次出去巡视的时候都会带着她随行,直到618年杨广去世之后她才有了回到故乡的机会。于是她就在天净寺出了家做了一名尼姑,直到最后去世这个身份都没有改变。从一代皇后到了一个普通的出家人,这就是沈婺华的结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3/303267.html

“陈朝皇后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的?” 的相关文章

苏亮:南北朝时期西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苏亮:南北朝时期西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苏亮(?-551年),字景顺,京兆武功人,西魏大臣。泰山郡太守苏祐之子,中书侍郎苏湛之兄。出身武功苏氏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魏时期跟随约齐王萧宝寅,后跟随宇文泰西入关中,历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秦州司马、黄门侍郎、都官尚书、使持节、代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

孙尚香抱走刘禅时面对赵云十分嚣张 为什么看到张飞就怂了

孙尚香抱走刘禅时面对赵云十分嚣张 为什么看到张飞就怂了

孙尚香要抱走阿斗时,为何面对赵云很跋扈,看到张飞后却怂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孙权和刘备出现矛盾后,嫁给刘备的孙权的妹妹,就选择离开刘备回到江东,但是孙尚香在离开时,为了将来有个威胁刘备的筹码,她准备将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带到江东去。为了避免让...

赵恒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与赵匡胤有何故事?

赵恒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与赵匡胤有何故事?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皇帝,在古代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非但如此,当上皇帝则可以言出法随、手握乾坤,而且可以拥有天底下最丰富的一手资源。皇权也因此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所以那些为了皇权不惜君臣反目、骨肉相残者,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在古代,人...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蒋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蒋捷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宋,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共152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知道蒋捷,是他的《虞美人。听雨》,短短的一曲,却道尽了他漂泊孤寂的一生。作为宋末的进士,还没来得及赴任国家便灭亡了,一生的悲欢离合颠沛流离尽在《虞美人。听雨》中!一,青年才俊崭露头角高中进士...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为何在朱标去世后才开始争夺皇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位之争向来激烈,历朝历代的皇位争夺都免不了流血牺牲,为了皇权,即便是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也会以兵刃相对,然而在明朝时,因为朱标在世,朱棣不敢争夺太子之位,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争夺皇位的例子。朱标在世时,...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