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析张籍是哪个朝代的张籍吃灰的故事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3-14)220

张籍,大约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大约830年。字文昌,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诗人,和州乌江即现在的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被后世之人称为“张水部”和“张司业”。张籍还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韩愈的学生,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乐府诗上了,他和当时另一位诗人王建齐名,两人一起被后世并称为“张王乐府”。他的代表作品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秋思》等。以上是基本的张籍简介。

解析张籍是哪个朝代的张籍吃灰的故事

张籍

张籍在唐德宗贞元初年的时候,和王建一起在魏州学习诗歌方面的知识,之后又返回了家乡和州。在贞元十二年即796年的时候,当时的另一位诗人孟郊来到和州拜访科隆张籍。过了两年,张籍在向北方游走的时候,经过孟郊的牵线搭桥,在汴州认识了当时已经名声大振的韩愈。于是张籍便拜韩愈为师向他学习诗歌。在贞元十五年的时候,通过韩愈的推荐和自己的努力,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在元和元年即806年的时候,在担任了太常寺太祝的职位,在担任此职位的过程中还认识了诗人白居易,此后两人经常互相交流和切磋,这对日后两人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张籍在太祝的职位上一干就是十年,还因为患了眼疾,几乎导致双眼失明,明朝时期的人因此称呼他为“穷瞎张太祝”。一直到元和十一年的时候,他才升迁,担任了国子监助教的官职,眼疾也慢慢愈合了。此后他还做过秘书郎、国子博士等官职。

以上就是关于张籍简介的内容。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他的乐府诗,对于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籍是哪个朝代的

张籍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呢?张籍所处的时代是唐朝,他是唐朝著名诗人,字文昌,是和州乌江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是汉族人,他先世移居到和州,所以是和州乌江人。张籍被称为“张司业”、“张水部”,张籍是韩门的大弟子,他的乐府诗是与王建并列,张籍的著名诗篇有《秋思》、《塞下曲》等。

解析张籍是哪个朝代的张籍吃灰的故事

张籍像

据马贽的《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经因为迷恋上杜甫的诗,于是张籍就将杜甫著名的诗一首首烧掉,然后将烧完后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三勺。有一天张籍的朋友来看他,正巧碰上张籍在吃纸灰,于是就问他,张籍说:“因为我吃了杜甫的诗以后,我也能像杜甫一样写出好诗了!”他的朋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

张籍的乐府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十分善于概括事物的对立面,在一篇或者多篇中能够形成强烈的对比,并且又十分善用素描的手法,细致真挚的刻画了各种人物形象。张籍更多的是以“即事名篇”的新乐府为载体,有时也能够沿用旧题来创作出新的韵味。通俗易懂同时又含蓄峭炼的语言能够使读者阅读起来更加的明朗,常常能够入口为诗。张籍还想着意提炼结语,是其达到一种言外的批判和讽刺的效果。张籍的五律,不乏藻饰,不加以雕饰,在平易流畅的语言中能够看见他其中的深挚的感情,对晚唐时期的五律有较大的影响。

秋思 张籍

《秋思》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籍,这是一首乡愁诗,作者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乡愁之深。这首诗寄深沉欲淡然,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虽然寥寥几字,但如细细品味就能发现它的韵味和意味。

解析张籍是哪个朝代的张籍吃灰的故事

《秋思》张籍

张籍的《秋思》是一首七言绝句,张籍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在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季本就是一个思乡的季节,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寂寞凄凉之情,引起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就创作了这首诗。张籍的这首诗借助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片段,十分真切的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游子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一次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在洛阳城的游子,不知道家乡的亲人是否安好;写一封家书向他们问好,但想说的话又太多了,不知道从何说起。信写好了,但是又担心匆匆的信中将自己想写的话没有写完;当捎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将信封拆开,再还给他。从首句到尾句都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首诗极为平淡,也正是这样的平淡让人读起来更加的深有体会。

《秋思》这首诗一气贯称,朴素而又真实的表达了游子的心态。在传达消息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他乡的游子都是有相似的体会,经过诗人的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义。

张籍的故事

张籍是唐朝乐府诗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和另一位诗人王建一起被后世称为“张王乐府”,可见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之高。张籍的乐府诗,善于概括事物完全对立的两面,并在一篇或者数篇中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对各种人物的形象刻画地非常细腻真实。张籍的乐府诗对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关于张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原因,我们通过一个关于张籍的故事来了解一下。

解析张籍是哪个朝代的张籍吃灰的故事

张籍介绍

这个故事来自唐代学者冯贽的著作《云仙散录》中。这个故事是这样记载的:话说诗人张籍十分喜欢被誉为“诗圣”的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他对杜甫的迷恋甚至已经到了令人疯狂的地步。他曾经把杜甫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写在纸上,然后把他们一起放进火中烧掉,把烧完的纸灰用拿出了,拌上蜂蜜,每天早上都要吃上三勺才够。一次,张籍的一位朋友来到他家拜访他,当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吃的时候,大感疑惑,张籍莫非已经精神失常了?于是赶紧问他在干什么,张籍对此不以为然,他哈哈大笑着回答,自己是在吃杜甫的诗。这位朋友还是觉得一头雾水,为什么要吃杜甫的诗呢?张籍看出了朋友的疑问,对他说道,自己吃了杜甫的诗,或许就可以像杜甫一样写出被后世广为流传的好诗了。这位朋友虽然还是不太理解张籍吃杜甫的诗这种行为,但是他看到张籍一副大笑的表情,自己也就跟着他大笑起来了。

这就是有关张籍的故事中一个十分有趣的典故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为了健康考虑,还是不要学张籍的做法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3/304691.html

“解析张籍是哪个朝代的张籍吃灰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李商隐凭借自身横溢的才华和卓越的创作水平,在逐步走向衰亡的晚唐,把唐诗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诗名句。但为啥不到知天命年就溘然长逝了呢?是他的人生艰难困苦且不得意啊!(一)才华横溢仕途坎坷李商隐不到...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衣带诏事件之后,张飞是如何从曹魏八名大将中的围剿中脱困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与董承等人参与“衣带诏”泄密之后,曹操杀掉了董承和董贵妃,然后东征,进攻刘备。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袁绍以小儿子身患疥疮,命已垂绝为由,不肯发兵相救。无奈之下,张飞建议刘备趁夜偷袭曹操营寨,刘备采纳了张飞的建议。然而,刘备的劫营计划被曹操...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调露元年(679年),唐朝大食安抚使、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回国。在途径西域的路上,裴行俭招募一万人马,发动突袭,平定了西突厥。为何裴行俭没有从长安带一兵一卒,仅在西域招募了一万没打过仗的人就兵不血刃平定了西突厥呢一,...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对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结局都不太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自杀,两个儿子早逝,只剩下老五刘髆算是顺利活到了终老。“皇家儿女难将养”这是出自某影视剧中的台词,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汉武帝的六个儿子都在权利的漩涡中挣扎,最后...

有哪些与李昉相关的轶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李昉相关的轶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补任太庙斋郎、太子校书。后汉时期,进士及第,授秘书郎,累迁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世宗时期,出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北宋建立后,...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张齐贤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皇太极在攻打明朝时,为了能扩大势力,在招降明将这件事上颇下功夫。据说,明将洪承畴被俘后,不论皇太极如何苦劝,就是执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为什么最终洪承畴却又投降了呢?洪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