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是什么教?同门有谁?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4-13)90

姜子牙是什么教

历史中的姜子牙是西周的开国元勋,而且是齐国的开国君主。他在83岁高龄时选择从隐居处出山帮助周文王伐纣,在商朝为官时他并没有帮助纣王,因为纣王实在是荒淫无度他因为受不了这种生活就去隐居了。姜子牙这么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他属于什么教派的呢?

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是什么教?同门有谁?

在小说中的姜子牙是阐教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弟子。阐教是元始天尊为教主的派系,阐教和截教之争是《封神榜》中贯穿的主线,元始天尊的手下有十二金仙,有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就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人人组成。姜子牙、申公豹等人都是阐教的小弟子,像广成子、太乙真人都是大弟子。

他被元始天尊派下山辅佐明君,代管封神。周文王晚上做梦的时候就梦到了飞熊,在渭水的时候就遇到了姜子牙。周武王也是拜姜子牙为相父,他执打神鞭掌管封神职位,后面在金台拜将准备了东征成为了大元帅。武王打败了商朝之后领玉虚法牒,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齐王封其于齐营丘,为五侯九伯之首,封完神之后姜子牙命中无福成正果。元始天尊知道姜子牙的性格是非常正直的,就指派姜子牙下界顺应天道帮助周家得天下,赐了姜子牙神鞭在封神完毕之后还了鞭子,元始天尊没有封姜子牙的神位,但是准许他可以云游各仙处,姜子牙每去一个地方众神都要让位。

姜子牙的师傅

姜子牙能力那么强,最后还被封为诸神之神,专门管理神仙,那么不管是神话里的还是真实历史中的姜子牙都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那么他这一身的武艺、谋略、军事都是谁教的呢?

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是什么教?同门有谁?

姜子牙是齐国的创始者,是周文王的首席谋士。

在封神榜里面,姜子牙的师傅就是一很厉害的人物,昆仑山的元始天尊。他在昆仑山上待了六十年,最终才学的一身神技,然后下山,遇到了姬昌,然后辅佐姬昌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开始伐纣,开启了周王朝的统治时代。历史上是姜子牙怀才不遇,虽然身在民间但是一直心系国家,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己,所以说姜子牙是没有老师的,他是自学生才,融百家之长,这也是他的知识体系复杂的原因,每样都懂一点,是一个全才型的人物,所以他会儒家道家法家,更有兵法、周易等研习,被称为百家宗师。

当封神榜开始出现的时候,为了能给这个百家宗师一个更加牛逼的身份,能够管理那么多的神仙,因此他的出身就不可能是一个曾将做过小官,后来破落的人家。而我们来看看元始天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昆仑山和曾经开天辟地的 *** 、女娲,那是一个辈分的,和西游记里面的菩提老祖一样,都是神仙里面的元老级人物,属于能力特强又不进入纷争的类型。所以姜子牙是师出名门了,这就为他以后的仕途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姜子牙师兄弟

历史上的姜子牙身在民间,却一直专心研习各种天文地理和军事治国之道,在神话故事里,姜子牙曾经上山找到了元始天尊,并在他的座下修习法术,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封为齐王,位列仙人之首,他的师兄弟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是什么教?同门有谁?

姜子牙的师傅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又有一个名字叫做太上 *** 氏玉清元始天尊,被道教认为道教的始祖,这也是道教将姜子牙奉为先祖的原因。

道教一共有三个天尊,元始天尊位列首位。元始天尊有很多弟子,这些弟子也很有名气。比如说,九仙山上的桃源洞主,广成子;二仙山的黄龙真人,乌龙山的文殊天尊,潮音洞慈航道人;金庭山道行天尊,太华山洞赤 *** ;还有云中子和南极仙翁。这些人都是入门比较早的人物,姜子牙入门时间太短,因此,姜子牙在这些仙人面前就是一个小师弟。

但是后来姜子牙又有了一个小师弟,这个人就是申公豹。申公豹为人精明,武功和悟性也都不错,但是太注重权势。

元始天尊不是特别喜欢他,他希望扬名立万,于是便投靠了石矶娘娘。开始在商纣王和妲己身边做事,也许他本性不坏,但是年龄太小,缺乏引导,一心想的就是荣华富贵。走上了歪门邪道,开始学习一些妖术,也就注定和姜子牙成为敌人,不过最后申公豹还是败了,商纣王也败了。

申公豹和姜子牙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同时拜入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可是在《封神榜》中他们两个是死对头的样子,那么作为同门师兄弟的申公豹和姜子牙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是什么教?同门有谁?

申公豹和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徒弟,二人都是阐教门下的小弟子,申公豹的前世是黑豹精,而姜子牙的前世是一只飞熊精。申公豹被前世是飞熊精的姜子牙所杀害,他与之同归于尽了,身上沾染了飞熊的气息。元始天尊收徒弟的时候鸿钧老祖告诉他说可封神之人身上有着飞熊的气息。元始天尊不知道究竟这二人中究竟哪一个有着飞熊之象,在踌躇不知时元始天尊最终的决定是将二人一起收为徒弟。在封神之事上,元始天尊见姜子牙身上正直之气就将封神的大任交给了他,但是同为徒弟的申公豹心中有着不忿之气,就从中阻挠。但是申公豹的这种阴谋最终没有实现,他被南极仙翁抓住了之后交给元始天尊还是想了办法脱了身。

申公豹脱了身之后选择拜入金鳌岛碧游宫通天教主截教门下,这就是截教,截教和阐教是死对头。阐教的弟子多半都是吸收天地之灵气的天地宠儿,天生就有着仙风道骨,如文殊、观音菩萨、太乙真人等。而截教就与之不同,他的教义就是教人逆势修行、在天机中自强不息,收徒弟就看徒弟是否心性是稳定的。他的申公豹进入截教之后没有为门内弟子做好榜样,反而总是教唆门内弟子下山助纣为虐,申公豹作恶多端在最后他的肉身用来填了北海之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4/309785.html

“西周开国功臣姜子牙是什么教?同门有谁?” 的相关文章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

韦孝宽是如何治军的?他又是如何抵御东魏的?

韦孝宽是如何治军的?他又是如何抵御东魏的?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懿初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东汉末年群雄并进 刘备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的

东汉末年群雄并进 刘备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的

还不知道:纷乱的三国,刘备是怎样在乱世中崛起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导语:历史上,战争容易让一个国家的政权被推翻。东汉以后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国是唯一一个多国争夺最后得以扩张的时期。经过多年的战斗,这些国家最终统一。只有统一了国家的版图、货币、政策,这个时代...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张孝纯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自古以来,很多男人为了前途功名而抛家弃子遗臭万年之人,不在少数。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宋靖康年间,一场由金人南侵引发的“靖康之变”让宋朝的半壁江山变色。其后,金人陆续扶持张邦昌、刘豫等建立伪朝,宋高宗登基称帝,宋和伪齐、金国之间大战连连,后又签订和议息兵。长时...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步骘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三国时期黄忠的实力怎么样?他与关羽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黄忠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益州之战与汉中之战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定军山之战中异常骁勇,力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既然黄忠立下如此大功,那为何关羽还看不起他,反对他封侯呢一,跟随刘表黄忠早年追随荆州牧刘表,担任中郎将,同刘表侄儿刘磐共同驻守长沙郡攸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