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公子扶苏因何被贬:只因为秦始皇不喜欢其性格?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5-01)210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进帝号,称始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之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然而,称帝后的秦始皇直至病逝都未册立太子,给秦帝国的权力继承留下了巨大隐患,最终导致长子扶苏被赵高、李斯合谋赐死,其他子女也都被二世诛杀。在始皇去世仅4年零3个月后,秦帝国大厦轰然倒塌。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秦始皇不可能不知道确立继承人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那么,秦始皇为什么到死都没有立太子呢?

有说法是始皇恶言死,所以不立太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出巡都有寻找仙药的意图,渴望长生不老。的确,秦孝公44岁病故,始皇的父亲庄襄王34岁即去世,而统一天下时,始皇已经39岁了,这不得不让秦始皇产生巨大的危机感。不过,《史记》中所载“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告诉我们的只是秦始皇不愿听到“死”,更不愿接受自己也会死这一事实,毕竟,有哪个帝王愿意听到臣子跟自己“言死事”呢?

公子扶苏因何被贬:只因为秦始皇不喜欢其性格?

但就此解读为秦始皇不立太子与“恶言死”有关,似乎牵强。战国时期秦国就已有立太子先例,如秦孝公太子赢驷、秦昭襄王太子赢柱,这些都是先王在世时就册立太子的案例,可见,立太子并不等同于“立遗嘱”那样会让秦始皇觉得忌讳。何况秦始皇在世时就已开始大修陵墓,显然,他对死亡是有准备的。那么秦始皇究竟怕不怕死呢?怕!凡人尚且怕死,何况是帝王呢?汉武帝、唐太宗,哪一个不是幻想着吃仙丹以图长生不老呢?秦始皇遍寻方士,不也是为了寻找仙药吗?

但这只是一个人面对死亡这个问题时的正常心理状态,并不等同于秦始皇怕死怕到连立太子都忌讳的地步。这个问题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时,在博浪沙遭遇刺杀,但幸免于难。这次刺杀并没有让秦始皇放弃出巡,反而在此后又两次出巡。可见,秦始皇并没有因为这次暗杀就怕死怕到从此躲在深宫之中不再外出。张良策划的这次袭击行动,并没有改变秦始皇的行程,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秦始皇的在立太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秦始皇一生遭遇三次著名的刺杀,一次是在尚未统一六国前的荆轲刺秦,第二次是高渐离刺秦,第三次就是张良策划的博浪沙刺秦。这三次刺杀时间跨度长达八年,特别是第三次刺杀,已是秦统一的两年以后,这不得不让秦始皇认为天下还没有完全安定,六国的贵族子弟还在为了“故国之仇”进行着各种反抗和报复。

在秦始皇众多儿子当中,长子扶苏是最有潜力成为继承人的一个,他不仅时常跟在始皇身边,甚至针对国家大事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与秦始皇主张的铁腕政策不同,扶苏主张以怀柔安抚六国遗民,这也导致了“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的结果,这一结果让扶苏远离了朝堂,但并不意味着远离了继承人之位。因为蒙恬说的很明白:“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如果秦始皇真的放弃立扶苏为继承人,又岂会授其军权,让他成为30万大军的监军呢?那么秦始皇究竟恼怒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让扶苏北上监军呢?

明朝张居正在评价扶苏时用了“仁懦”二字。的确,过于仁慈的扶苏让秦始皇不得不担心他继位后能否镇得住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秦始皇有理由产生疑问:在如此高压的政策下,六国人士尚且敢对秦始皇发动报复袭击,那推行仁政的扶苏能让秦帝国继续平稳吗?他能斗得过那些六国贵族吗?

公子扶苏因何被贬:只因为秦始皇不喜欢其性格?

事后证明,过于仁孝成为扶苏更大的性格缺点。当赵高和李斯的假诏书传来时,扶苏甚至都没有怀疑就要自尽,这种心态对于一个即将面临残酷政治斗争的储君来说,是不合格的。因为在接到诏书时,蒙恬就首先起了疑心,毕竟在未立太子的情况下,始皇怎么会突然做出让30万大军的监军自尽的决定?这完全不符合常理。但扶苏却没有听从蒙恬复核诏书真伪的建议,快速自尽。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扶苏身上所表现出的“仁懦”就让秦始皇不得不担心秦帝国能否真的延续万世。始皇真正恼怒的是扶苏所主张推行的宽仁,所以,让扶苏北上监军,应当是秦始皇有意的历练,他希望通过现实的残酷,让扶苏认识到目前的危机,从而改变自己的看法,成为秦始皇心中那个完美的继承人。

始皇沙丘病逝前,要求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这已经明确表明了始皇是有意让扶苏继承帝位的。可见,扶苏从一开始就被秦始皇当成了继承人来培养,但扶苏治国理念与自己相左,不得不让秦始皇暂缓了立太子的决定,反而用更多的时间来让扶苏去亲历帝国目前的现状。可惜,始皇的这种想法,却给了赵高改朝换代的机会。在明知扶苏、蒙恬手握30万大军的前提下,赵高、李斯却仍然相信一份假诏书就能将其诛杀,足见赵高、李斯是知道扶苏的软肋的,而这也正是秦始皇所担心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5/313033.html

“公子扶苏因何被贬:只因为秦始皇不喜欢其性格?” 的相关文章

清朝内务府官职有多大 和巡抚级别差多少

清朝内务府官职有多大 和巡抚级别差多少

对清朝:内务府总管是多大的官,与巡抚相比,谁的官职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时候,皇帝为了更好的处理好皇家事务,就设立了内务府。这个机构,属于清朝独有,最早来源于清朝入关以前的“包衣”制度。所谓“包衣”,就是一群八旗贵族下的家奴,他们就是劳力,专门干重活,做家...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火耗归公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大力推广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耗归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勤政的皇帝,其中在清朝皇帝中雍正算得上是工作狂一般的存在。他的一生当中先后换过35副眼镜,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导致视力不断下降。雍正在位时间不长批阅的奏...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对夏侯惇为何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呢,他难道不怕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整部三国演义里,唯一不怕死的除了张飞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那么为何夏侯惇敢于迎战演义里排名最靠前的吕布与关羽呢?我们从夏侯惇与吕布和关羽的交战记录来看。先说夏侯惇对吕布1。演义第六回荥阳之战...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上陈平的才能怎么样?

陈平,,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的谋臣陈平,虽比不上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人声名显赫,但也确实算得上一个风流人物。他出生低微,身处穷巷陋室,但胸存大志,广结高人,游学读书,投靠英主。他辅佐刘邦,屡出奇计,匡扶汉室,位及相位。虽然遭遇...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孙权本来没有必要杀到关羽 孙权最后为什么还是下手了

还不知道:孙权本来是没有必要杀掉关羽的,为何最后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奇袭荆州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转折点,奇袭荆州已经算是第三次攻占荆州了,这里没有用偷袭,而是用了奇袭,所以可以看出其实战况十分不好,因为如果光看这件事情的表面的话,孙权进攻偷袭荆州是没...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汉末群雄之一,曾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还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一品二品大员们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官员就是宰相。宰相是帝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官员充当。在秦汉时宰相是相国、丞相、大司徒;在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与侍中、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