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类型:从刘备和曹操谈统治类型
基本概念 统治指,在一个可能标明的人群里,让具体的(或者:一切的)命令得到服从的机会。
统治的目的在于别人的服从:从强迫的服从,到合乎理性的合作。
任何统治都试图唤起并维护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这样才能从跟本上减低统治的成本,获得更大的效用。
统治可分为3种内型:1,合法的统治,建立在服从统治者的规章,非个人的制度和由它所确立的上司上;2,传统的统治,建立在习惯的范围内,服从从传统所受命进行统治并受传统约束的统治者个人;3,魅力的统治,建立在服从有魅力素质的领袖本人身上。
从刘备的情况来看,其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是颇可存疑的,但是就凭姓刘这一点,也可以说和刘邦500年前是一家,刘备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得到了汉代几百年的余利,成了一个传统型的统治者。正因为如此,其即位后的马上“祭高皇帝以下”,进一步加强其统治的合理性。
对于曹操来说,名为曹参之后,但其父嵩为太监曹腾的养子,则曹操的身世更为可疑。可以说曹操的成功完全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曹操是典型的魅力型统治者。为了防止人亡政息,魅力型统治必须转为合法型或传统型统治。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他不可能想到建立合法的统治,其又没有传统型统治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其一生不称帝也就可以理解。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则不管不顾的称帝,之后“追尊皇祖大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其目的在于建立自己传统型统治的基础。但也由此开了一个先例,以后司马昭也用这招来对付曹耄,曹丕地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想。
可是说中国的皇帝制度从三国时起正式崩溃,只有你兵强马壮,你就可以当皇帝。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暴力的循环。每个人一成为皇帝,首先就是把自己的祖先都封为皇帝,以此来构建一个虚假的合理性。而老百姓今天拜这个皇帝,明天拜哪个皇帝,后天又拜另一个皇帝。而一个皇帝即位,必然要贬低前代的皇帝。皇帝在历史中的尊严全无,正所谓“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大家都想过一把皇帝赢。
相比,西欧封建社会的情况。某个人之所以成为国王,是因为他老爸是国王,他爷爷是国王,他爷爷的爷爷也是国王,这样一种合理性的基础。从日本的情况看,不管将军换了几代,天皇却是万世一系的。在这种情况下,民族的凝聚力较高,从传统的统治转变到合法的统治也比较容易。
吾国千年之治乱,法治之不昌,是不是在于相当皇帝的人太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