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唐朝科举考试缘何由吏部侍郎主持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11)110

唐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都会按期进行,而制科则由皇帝亲自下诏,常科又分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六科,唐朝取士重文重智,偏重于才学,忽视于德行,因此俊秀科是最重要的考试,每年都会在京城中举行,只要通过俊秀科考试,成绩优异,一般就会前程似锦,而主持俊秀科考试的一般为吏部的考功员外郎,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副司级干部,职六品,别看这个员外郎,官不大,但是权不小,对于天下要想跃龙门的学子,掌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吏部员外郎是牛气冲天的,但是却因一件小事而最终改变了官场定制,京试俊秀科后改由吏部侍郎主持,相当于权力被高度集中起来,由人事部副部长直接管辖了,要说这个改变,源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5年时,吏部考功员外郎由一个叫做李昂的人担任,这个李昂史书上有记载,是个大诗人,唐诗上曾留诗两首,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为《戚夫人楚舞歌》,当时广为流传。李昂这个人性格偏激,按现在话说比较轴,不谙世情,做事古板。他当了员外郎以后,自我感觉良好,也想为国家真正选拔出优秀的后备干部,但是做起事和说起话来却官腔十足,很难被学子们和同僚们认可。这天,李副司长召集所有参加考试的同学们开会,并且慷慨激昂信誓旦旦的向大家表示:“自古才子锦绣文章,请大家放心,我一定量才取士,认真批阅考卷,大公无私,坚决顶住送礼说情风,谁要是这样做了,我一定会让他落榜回家抱孩子。”

李昂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过这也太那个了,有点太过于锋芒毕露了,不是吗?当时有一个考生叫做李权,李同学和李副司长的岳父为邻居,关系处得比较好,两家礼尚往来,在得知女婿出任考官后,岳父好心之下办了坏事,上门请求女婿给予小李同学适当照顾。李副司长一点都不给岳父面子,马上再次召集考生们开会,重申考前纪律,并且指名道姓的批评小李同学走后门,参与不公平竞争。小李同学很委屈,辩解道,我是个老实人,私下里不过跟你岳父聊了会天,并没有请他为我说情,是老人家满口打包票,到头来却让我落了个不是。李昂眼见李同学不知悔改,还揭岳父老底,气坏了,但是官场上还得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李昂再次训话,我相信大多数同学还是很好的,文章也作得不错,但是玉石也有品级之分,何况文章呢?假如大家试卷中的文章里有什么瑕疵,或者不恰当的地方,我将当面向大家指出。同学们一脸崇拜的望着铁面无私的考官李副司长,思索着副司长高深莫测的话语。

为何唐朝科举考试缘何由吏部侍郎主持

这位李权同学越想越不是滋味,怎么看都象是李副司长在针对自己,于是心中越发不安,下来以后,就对同学甲说,完了,完了,我这次肯定是没戏了,李副司长要做清正廉洁的好官,这一次肯定是要拿我开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我也不能就这样束手就擒,傻靠等死,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李权同学开始留心眼,暗地里搜集李副司长的过错,准备反戈一击。没过几天,为了标榜清白,也为了杀鸡儆猴,李昂果然把李权同学试卷中的文章细细梳理一遍,鸡蛋里找骨头似的挑了几处过错写在榜文中,于闹市中公之于众,借此以羞辱李权,李昂这个做法就太过了,打人脸也没有这样打的,把话说明了,这是要把李权同学往臭里往死里整啊。

文章贴出来后,李权同学虽然怒火万丈,但是非常冷静,面对李副司长的恶意打击报复,李权同学不卑不亢,先恭恭敬敬的施完门生礼,然后有理有节的说,谢谢恩师的批评指正,我的文章写得不好,已经得到你的指点了,您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路人皆知,那么我可不可以和您切磋和讨论一下您的大作呢?李昂正襟危坐,眼皮子都不抬一下,非常轻蔑的说,有何不可?李权娓娓道来,你曾经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叫做“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是吧?李昂很自负的说,是的。李同学问他,我听说,洗耳一词源于古语,从前唐尧年迈,倦于政事,就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想听他唠叨,所以才洗耳,如今当朝皇帝青春年少,并没有把皇位禅让给您的意思,你干嘛要洗耳呢?

小李同学这一席话像一针强心剂一样,立马就打得李昂鸡血盈头,也像针毡一样让李副司长 *** 马上坐不住了,面红耳赤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这个刁钻的问题。李权同学说完,看都懒得再看这位沽名钓誉的坐师一眼,转身离去,李昂这下傻眼了,非常恐惧小李同学的话流传于坊间,更怕这句话传到皇帝耳中,想了又想,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这都怪谁呢?谁让他自己当初太过于孟浪,你把人家学子一辈子的功名都毁了,也该付出点代价不是。李昂事后向上级申诉,说李权狂妄,坚决要求上级主持公道,将李权除名,结果上级偏听偏信,将李权同学抓了起来。

当然李权同学也不是吃素的,进入牢狱之后,一五一十将前因后果通过帝国一些民间小报和官办新闻渠道捅了出去,再加上李昂先前肯定得罪了不少政要,结果廷议对李昂副司长十分不利,人事部紧急磋商,并报皇帝玄宗同意,自此主持俊秀科考试的考功员外郎正式下课,改由吏部侍郎即人事部常务副部长担纲,给出的理由令人忍俊不禁,一个小小的副司级职务不高,不足以让天下读书人尊重和礼敬。当然你说这是人事部的官官相护也好,是 *** 机关家丑不可外扬也罢,反正自此以后,考功员外郎一职寿终正寝了,至少天下读书人不再受这个六品官职的颐指气使了。

李昂呢?屁点大的事让他闹得满城风雨,考官就了不起啊?你忘了当初自己是怎样寒窗苦读,又是怎样辛苦巴巴一路考上功名的,最起码你得尊重读书人不是?自此以后,李昂性情大变,先前的不徇私情和严肃认真都被雨打风吹去,后来官越做越大,别人再向他走后门,请托送礼,他是来者不拒,唯恐在官场上再得罪人,这人是怎么了?看来先前的正直和原则性,都不过是做官的一场秀而已,也或许正是因为他变得务时和圆滑了,所以这官才越做越大。唉,没劲,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4652.html

“为何唐朝科举考试缘何由吏部侍郎主持” 的相关文章

刘邦要是先娶到虞姬的话 刘邦还能统一大汉王朝吗

刘邦要是先娶到虞姬的话 刘邦还能统一大汉王朝吗

还不知道:若让刘邦一开始就娶了虞姬,他还能一统天下建立大汉朝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楚汉之争,是刘邦与项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乱世之下,谁人可以苟安?虞姬与吕雉,两个不同命运的女人,却有着相同的经历,她们就如同江湖中的浮萍,命运漂泊,身不由己。世人常说,女人如花...

刘邦为什么要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详解其原因

刘邦为什么要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详解其原因

众所周知樊哙是刘邦的好友和助手,也是汉朝的开国大将,并且还是吕后的娘家妹夫,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史料中记载了刘邦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还有个姐姐,但是记载已经很模糊了,连个名字也没留下来。没有任何可靠资料,表明刘邦还有妹妹。说他的妹夫,就是指...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后都做了什么 曹丕为何会英年早逝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后都做了什么 曹丕为何会英年早逝

还不知道:曹操死后,曹丕究竟做了什么事?为什么活到40岁就英年早逝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有胆识,也有人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光是喜好美色也就算了,还尤其喜欢“别人家的妻子”,这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任职期间,有哪些卓著政绩?他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洪遵(1120年—1174年),字景严,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南宋钱币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遵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与兄洪适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状元,洪适第二榜眼,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霍光,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手握汉朝的政治大权。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武帝为了能让年幼的儿子坐稳江山,可以说煞费苦心,他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巫蛊事件,对太子刘据的党羽进行了地毯式的清理打压。说这个话,并不是说他要故意杀自己儿子,而是因为刘据已...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你真的了解黄巢拥兵六十万,攻破长安城,为何却无法推翻唐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880年十二月初一,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破了潼关,兵锋直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僖宗闻讯后仓皇出逃,黄巢坐在金色的肩舆上,在众多将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安城。黄巢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并在长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