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亚圣孟子为什么瞧不起齐国相国管仲?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姬姓贵族孟孙氏孟共仲(孟恭仲)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为什么瞧不起管仲
孟子的意思就是:现在圣君少,虐政多,行王道而王天下,是容易的。纣王那时候,还有武丁遗风,还有几个贤人,周文王求得灭纣而王天下,是不易的。所以,管仲可笑,而周文王值得佩服。
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把一个原本并不强的齐国,搞成了春秋之一霸主,孔子都称赞管仲给天下带来的福利,持续到现在,管仲是贤的。可是孟子却觉得跟管仲比,自己都掉价了,也不知他是过于自信,还是看管仲的视角过偏。
管仲求霸的手段,跟儒家仁的主张,也不是很矛盾。齐国的“霸”,并不是希特勒的那种霸,不知为什么孟子却还那么反感他。管仲的模式,和周文王的模式相比,固然不如孟子所笃信的伟大导师周文王,但似乎也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矛盾的路子。
他的弟子公孙丑对他的态度表示怀疑——管仲做不到王天下,您笑话他,那当年周文王也没做到,你也得笑话他啊。
孟子说:“文王谁能比得了啊。当初,由商汤到武丁,出现了的贤圣之君有六七个,天下归于商朝已经很久了,久了的话,就难以变更。武丁使得诸侯来朝拜,占有天下,犹如运动自己的手掌。纣王离武丁的末期不久,遗俗还保存着,又有微子、微仲、比干、箕子、胶鬲等贤人辅佐他。但是周文王还是靠着百里之地而崛起,所以,他那时候是真难啊。
“而现在的情势则是易于成功的。齐国人口数量很多,不用再增加地盘,也不用再增加人口,行仁政就能王天下了,没有人能抵御得了。孔子说:‘道德的流行,比快递跑得还快。’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只花古人一半的力气,所成之功却能过倍,唯有现今是可以这样的。”
孟子的意思就是:现在圣君少,虐政多,行王道而王天下,是容易的。纣王那时候,还有武丁遗风,还有几个贤人,周文王求得灭纣而王天下,是不易的。所以,管仲可笑,而周文王值得佩服。
说到这里,孟子的话并非没有漏洞。
武丁所处是商朝中期,从商汤到武丁,也许确实有六七个贤君,而从武丁到纣王,则出了很多糊涂君。商朝在纣王前,已经面临外面诸侯的挑战,出现了力不从心。从武丁到纣王,也并非“不久”。
孟子说“现在”列国“王者”少,人们受虐政的罪,比纣王时代还差。我们没有生活在孟子时期,当然没他有发言权。但是我们感觉魏惠王、齐宣王这些人,固然没有伟大导师周文王那么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但也不像是商纣王那样的“恶君”。战国到底有没有那么坏,比纣王的时代还坏,这不好说。
总之,实际情况是过了一百年,七国才被统一,按孟子的理论反推,如果列国都糜烂成了这样,当是不用这么久的。除非列国都是 *** 君主, *** 之间,固然要花很大力气,才能互相定出个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