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晚清时期的旗人后裔战斗力为何不如市井游民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15)130

明清鼎革之际,满人夺取天下,不能不说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以事实论,灭亡明王朝的并非满洲八旗而是天灾及由此蜂起的农民起义军,而在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吴三桂勾结清军入关之际,很可能又是一场瘟疫让大顺军丧失了战斗力。从历史偶然性的角度上说,“清取明而代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借势而为的机巧之举。

当然,满人的胜利虽有“乘人之危”的嫌疑,但其入关时不过20万兵力,这说明八旗铁骑确有可畏之处。所谓“八旗”,指的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八旗,其首创于清太祖努尔哈赤。但最初并非“八旗”,而只有四旗,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创建的“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14年后(1615年),因兵力扩张,努尔哈赤在原四旗的基础上增设“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镶白旗”(所用旗帜在前四旗军旗上加镶边),合为一般意义上的“八旗”。

八旗作为清朝的特殊群体,清廷给予了八旗非同一般的优待。早在顺治元年,清廷即下令,“凡八旗壮丁,差徭、粮草、布匹,永停输纳”,换句话说,他们除世代相袭的兵役之外,其他义务一概全免;顺治二年,清廷又制定赈济八旗的条例,从各方面对旗人给予优待。清军入关后的数十年中,曾按关外模式在京畿五百里内跑马圈地,然后以“计口授田”的方式分配给八旗官兵,即所谓“旗地”。每个旗丁分地30亩,不纳粮但也不准买卖,以期他们保持昔日“出则为兵,入则为农;耕战二事,未尝偏废”的传统。但京师八旗主要驻扎在内城,他们既不擅长农耕,实际上也做不到“兵农两顾”,因而这些旗地大多是交给“包衣”佐领们管理而由当地汉民耕种交租。

有限的租税不足以养活旗人家小,清廷随后又确立兵饷之制,其规定:凡成丁男子挑取披甲者,每名每月由朝廷发给一定数量的饷银与饷米,同时也发给口粮赡养家属,“七岁以上即食全体,六岁以下为半口,减半给粮”。由此,八旗官兵上至都统下至士兵,都可以按时领取规定数额的俸禄。按八旗制度,俸银每月发放,禄米每季发放一次,举例而言:都统每月俸银为180两,禄米每年90石;参领每月俸银130两,禄米每年65石;佐领俸银每月105两,禄米每年52石5斗;步军校俸银每月80两,禄米每年40石;骁骑校、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每月俸银60两,禄米每年30石;步军、护军、前锋、亲军营兵丁每月俸银为4两,禄米每年4石8斗;马甲每月俸银为3两,禄米每年4石8斗;步甲每月俸银为2两,禄米每年4石8斗。除此之外,八旗官兵还享有其他经济优待,如婚礼和丧葬时可以领取一定津贴;如受伤或因病退役,其余生可每月领取1两的抚恤金,在本人去世后,其遗孀仍可领取一半的抚恤金,遗孤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助。

*** 战争前夕,鸿胪寺卿黄爵滋曾这样描述京城八旗:“近见有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其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领替,点缀了事。”旗兵如此,王公贵族也是如此。光绪朝的怡亲王溥静当时就闹了个笑话,他老人家为免去佩刀的累赘而发明了一招,刀鞘里无刀而只有刀把儿,这样一来,重量是大为减轻,尚武精神可就荡然无存了。作为昔日的军功阶层与清王朝的支柱,这些八旗后裔在清朝两百多年后早已堕落为无用的鸡肋,其“睹旌旗而色变,闻鼙鼓而心惊”,非但无任何军功可言,也实在无事可做。

19世纪中叶,清廷支出的军费高达3 000万两白银,八旗与绿营平分秋色。在很大程度上,八旗、绿营并没有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出现,而是作为“军费”享用者的角色出现。太平之役后,作为“立国之本”的他们实质上成了清廷的负担而不是其他。如甲午战争时期,包括防军、练军、地方勇营的前线军队约36万人,而数量大体相当的八旗、绿营却只能在一旁观战。

当然,在两次 *** 战争和镇压太平军起义的过程中,一些旗兵的表现也可以称得上英勇,但结局大体都败得很惨。如 *** 战争中乍浦的旗兵曾奋勇抵抗,战败后城内旗人多自殉身亡;太平军攻下南京后,大约有3万旗人被屠杀,后来的杭州之役也是如此,大约1万人被杀死或自殉。在嘉庆、道光年间的张格尔之乱及同光年间的阿古柏之乱中,前往平叛的东北旗兵和西北旗兵也损失颇大。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社会的长期安定,八旗军队在承平岁月中悠闲度日,久而久之,刀枪入库,任其锈迹斑斑,格斗、射箭等技艺也日益荒废。近代以后,随着热兵器的迅猛发展,这些古老的技艺更是成了无用之技。加之职业和驻地的限制,大多数旗人变得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们在吃喝玩乐、养鸟唱戏等方面或有建树,但娴长骑射、勇猛善战的民族特性却日渐丧失,战斗力也大为减弱,与其说他们是“军队”,倒不如说他们是“市井游民”来得更恰如其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廷对满人的优待是一种“甜蜜的桎梏”,发展到最后,所谓“旗人”,即闲人也。旗人社会的空心化还不是最要命的,就王朝的命运而言,作为金字塔顶尖的皇族空心化才是最致命的。在慈禧太后当政的近半个世纪中,皇宫里再也没有听到婴儿出生的哭声。这种史无前例的宫荒,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不曾出现过,而这大概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气数已尽”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5429.html

“晚清时期的旗人后裔战斗力为何不如市井游民”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们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从南郡出师征讨襄、樊,打得曹仁龟缩在樊城,后又水淹七军,一度威震华夏。当年末,为攻取南郡已经筹备了两年之久的孙权,接受了曹操的邀请,答应共击关羽。随即,孙权以...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发动北伐?有何目标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后世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以蜀汉的国力不足以支撑北伐,甚至是诸葛亮的北伐拖垮了蜀国。而对于诸...

刘备要是统一了天下 刘备最后会不会还政给汉献帝

刘备要是统一了天下 刘备最后会不会还政给汉献帝

对如果蜀汉统一,刘备真的会还政于汉献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始至终刘备都没有说过要还政于汉献帝,他一直都想学东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中兴汉室,而不是想学如西周周公匡扶周成王那般匡扶献帝。先不说蜀汉统一之后刘备会怎么做,就看看蜀汉还没有统一华夏,与魏吴三分天下的时候刘...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有关于庞德之死有可疑之处 庞统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的真正死因是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庞统,道号凤雏。乃是刘备帐下首席军师,同时庞统先生也是公认的智谋双绝,其才不在诸葛亮之下,他本人不但精通谋略,更知晓地理、天文等知识。但是像庞统先生这样的大才,为什么会轻易死在落凤坡?这其中有什么猫腻?一...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李光地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康熙时期有个大臣叫李光地,才学出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光地是清朝时期的名臣,深受康熙帝重用,在平定三藩之乱,治理海河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也被雍正帝高度赞誉为“一代完人”。但在民间李光地的争议却非常大,被人指责“少年卖友,中年夺情,晚年有私生子。”那么李光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出仕为官李光地...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间后...

南宋名将韩世忠曾经怼过秦桧,为什么他能善终?

南宋名将韩世忠曾经怼过秦桧,为什么他能善终?

众所周知宋朝一向有忌惮武将的传统,南宋名将韩世忠又是武将,又曾经怼过秦桧,为什么他能善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当时国家不安、边境不靖,赵构又必需要武将来替他保家卫国。要不然金人打过来了,他连半壁江山也保不住,说不定连命也丢了。难道这是他愿意的?杀岳飞是金人议和的条件之一。但这并不是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