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密日美交换船:滞留在敌国的本国公民如何回国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16)120

7月20日,日本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鹤见俊辅在东京逝世,享年93岁。在日本战后思想界,鹤见俊辅与丸山真男、小田实等人齐名,并且还与小田实一道创建了旨在反对日本修改战后宪法第九条的“九条会”。“九条会”是日本知识界的护宪反战组织,其成员都是日本知识界的中坚力量,如小说家大江健三郎、哲学家梅原猛等人。

鹤见俊辅是著名哲学家蒯因最早的学生。鹤见在师从蒯因时,正好是日本开战之初,期间因为有无 *** 主义倾向被联邦调查局逮捕过。后来鹤见在战时历尽艰辛回到日本,而他回到日本的方式,则是搭乘了著名的“日米交换船”。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并对英美宣战。因战争来得突然,仍有大量的外交官和民间人士,如商人、留学生和宗教人士等,在对方国内及占领区滞留。开战后双方邦交断绝,交通往来中断,致使这一滞留群体无法返国。同时双方的常驻外交官的外交职能被中止,导致双方无法直接进行 *** 间的正式谈判。这就让双方无法以正常方式解决滞留人员返国这一关键性问题。

此时便只剩下双方通过中立国来谈判这条途径。1941年12月17日,美国国务院通过瑞士向日本外务省提出了双方滞留人员交换的意向。随后,日本便通过瑞士、瑞典和葡萄牙等中立国同美英两国相关外交人员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进行谈判,最终于1942年5月达成交换协定。

协定规定日本(包括其占领区与殖民地,以及伪“满洲国”和泰国等)同美国(包括其美洲盟国,如加拿大和巴西)在1942年6月和1943年9月,同英国(包括其殖民地,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自治领)在1942年8月,进行滞留人员交换。因运载滞留人员的交通工具为远洋邮轮,故而称之为“日米交换船”和“日英交换船”。

中立国有何责任

早在欧洲战争全面爆发的1939年9月,德意与英国之间便开始了对双方滞留人员返国问题的谈判,交换地点选在中立地位未被破坏的荷兰和葡萄牙。1941年12月与1942年4月到5月,德意与美国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进行了双方滞留人员的交换。

解密日美交换船:滞留在敌国的本国公民如何回国

战时国际法规定,交战国双方进行滞留人员交换的地点必须在中立国及其殖民地,且滞留人员搭乘的交通工具必须是民间籍。然而各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大型邮船都被军方征用,日本只好将浅间丸、龙田丸、帝亚丸、镰仓丸,以及因战争爆发滞留在远东而被日军征用的意大利籍邮轮康特·威尔德号暂时恢复民间籍,并以“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所属邮轮的名义进行运营。美英方面则租用了多艘中立国的邮轮,如瑞典籍的格里普霍号,埃及籍的埃尔·尼罗号,以及英联邦自治领派出的巴黎号和坎特伯雷号。交换船在航行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沿途国家及交战国海军误击,还需经常向航线沿途国家及其海军基地通报,且要在船身涂装白色十字以便识别。夜航期间,白色十字处还要有灯光照射。

在中立国中,只有葡萄牙在海外拥有殖民地,且这些殖民地位于当时美英经大西洋、印度洋到远东的航线(即传统的“好望角航线”)的中间地带。而葡萄牙与轴心国、同盟国都有不错的关系,且葡萄牙有处理欧洲各交战国滞留人员交换问题的经验,故而双方将滞留人员交换的地点选在葡属东非的洛伦佐·马库斯(今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和葡属印度的果阿。

作为促成滞留人员交换的中立国还有一项责任,便是防止各交战国将交换船以交换人员的名义进行军事活动。为了确保公平,中立国将派遣外交官作为监视员,随船往返。

交换地:洛伦佐·马库斯与果阿

交换协议达成后,轴心国与同盟国分别开始把对方滞留人员集中起来。日本方面将滞留在日本本土、上海租界区及其他英国殖民地,以及伪“满洲国”、泰国和维希法属印度支那的英美籍人员分别集中于横滨、上海、香港、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新加坡等地。而美国也将滞留在美洲的日本公民集中于纽约和里约热内卢。

1942年6月中旬,双方开始之一次遣返工作。日本方面的浅间丸和康特·威尔德号搭载着大量美国籍公民分别从横滨和上海出发,途经香港、西贡和新加坡,于1942年7月22日抵达交换地——葡属东非的洛伦佐·马库斯。而由美国租借的瑞典籍邮轮格里普霍号搭载着大量日本公民及19名泰国公民于1942年6月18日从纽约起航,经里约热内卢,于7月20日抵达洛伦佐·马库斯。稍晚,龙田丸和镰仓丸搭载着大量英国及其自治领公民先后从横滨出发,途经上海、西贡、新加坡,分别于8月27日和9月6日抵达洛伦佐·马库斯。而分别从英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出发的埃尔·尼罗号、巴黎号和坎特伯雷号也于8月31日、8月28日和9月9日抵达洛伦佐·马库斯。双方船只将对方公民放下,然后搭载本方公民返回,并不作过多停留。

1942年中旬正值二战进入转折阶段。在东欧、北非和太平洋战场,轴心国与同盟国之间的战事正陷入僵局。此时的轴心国军在三个战场都略占优势。浅间丸和康特·威尔德号到达洛伦佐·马库斯后,德国和意大利驻洛伦佐·马库斯的领事们还为日本盟友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到了1943年,美日双方开始第二次交换行动。日本方面的帝亚丸于9月14日从横滨出发,经大阪、上海、香港,抵达菲律宾的圣费尔南多。这次“日米交换船”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美国在菲律宾的滞留人员送往葡属印度的果阿,用以交换日本在美洲的滞留人员。故而大量美国的滞留人员登上帝亚丸后,于10月15日抵达果阿。与此同时,格里普霍号搭载着日本的滞留人员,经里约热内卢、蒙罗维蒂亚、伊丽莎白港,于10月16日抵达果阿。和第上次一样,双方船只未做过多停留。对于帝亚丸,却没有盛大宴会。

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盟军在德国扣留了以驻德大使大岛浩为首的一批日本驻德外交官和民间人士。在此之前的1943年9月,随着意大利投降,盟军扣留了日本驻意大利的外交人员。美国希望以这批被扣留的日本外交人员换回1942年在菲律宾被俘的美军中将,麦克阿瑟的助手乔纳森·温赖特等人。于是美日双方在瑞士达成协议,将在1945年8月开启第三次交换船计划,而交换地点仍旧选在洛伦佐·马库斯。除了温赖特等人,按照协议,被日本海军接收的意大利潜艇马库里尼号的船员,以及康特·威尔德号的船员也将搭乘交换船返回欧洲。这次日米交换船和前两次不太一样,倒像是双方交换战俘。随着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三次“日米交换船”计划被终止。这意味着战争双方的滞留人员交换计划彻底结束。

运送尸体也是交换船的重要任务

在日本外务省同英美外交机关达成的《外交官等移交提案事项》中,对交换船乘船乘客的身份有以下规定:

1。公职人员及其应征者,以及公共团体外派人员与其家人及随从;

2。新闻记者与其家人及随从;

3。银行与公司的在外分部人员,侨民代表及其家人和随从;

4。宗教人士、学者、学生与其家人和随从;

5。妇女及其随从;

6。特别理由(如老年、疾病)者及其家人与随从。

在交换船搭载的乘客中,还包含一些特殊的“乘客”,如若干在对方战区战死的己方军人的遗骸。在1942年日本潜艇袭击悉尼港时阵亡的松尾敬宇中佐、中马兼四中佐、都竹正雄士官长等人的遗骸,便由澳大利亚 *** 派出的坎特伯雷号交换船运抵洛伦佐·马库斯后,移交给镰仓丸运回日本。

虽然按照《外交官等移交提案事项》的规定,几乎所有的在外滞留人员都有资格搭乘交换船,但能够乘坐交换船的人员名额有限。外交官、企业驻外人员、学者和留学生还有优先搭乘交换船的权利,而且还要留出一些名额让正常赴国外履职的外交官乘坐,所以交换船的乘客中老弱妇孺的比例显得非常小。

解密日美交换船:滞留在敌国的本国公民如何回国

日本方面搭乘交换船的乘客中,有曾经的驻美大使来栖三郎与野村吉三郎,驻巴西大使石射猪太郎,驻瑞士公使阪本瑞男,驻葡萄牙公使冈本季正,著名影星竹久千惠子,以及当时在美留学的鹤见俊辅与鹤见和子兄妹等。而在英美方面,则有前任美国驻日大使约瑟夫·格鲁等。其中冈本季正的经历可谓非常传奇。

冈本季正曾历任日本驻西雅图、上海、新加坡总领事。在任驻沪总领事期间,正值淞沪会战爆发,冈本季正与饶家驹神父一道创建了饶家驹安全区。后来冈本季正又任驻葡萄牙与瑞典公使。在任驻瑞典公使期间,冈本季正负责向苏联和英国通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定。在冈本季正执行这项“和平使命”时,其经历可谓精彩纷呈。后来著名的日本小说家佐佐木让便根据日本驻瑞典武官夫人小野寺百合子的回忆录《波罗的海海畔——武官夫人的战争秘史》,写出了他“太平洋战争三部曲”小说的最后一部《秘史:来自斯德哥尓摩》。

“乘客们”的乡愁与失望

交换船的乘客们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他们面对的却是长期的审查。美国交换船搭载着滞留人员返回纽约后,并不可以自由入境,而是被关押在埃丽斯岛进行监禁审问。美国 *** 希望从这些人口中得到日本本土、“满洲国”,以及在日本占领下的香港、菲律宾等地的政治、经济、产业等相关情报。根据战时法案,还要调查他们是否“忠诚”。这些返国者确实是对日本最为了解的一批人,他们的观念深刻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如曾任美国驻日大使的约瑟夫·格鲁,便是坚持战后美国应单独占领日本,且要维持天皇制度的中坚之一。

而日本交换船返航途经已被日军占领的新加坡时,便有军人登船对日本侨民进行思想调查。经过调查他们认为“久居英美的日本侨民身受英美思想影响,特别是在英美当地学校接受教育的儿童,因为受英美教育太多,对回国的热情变得很弱。”而这些返国侨民在被思想甄别后,主要从事对英美的战时宣传工作。鹤见俊辅在返国后便一直从事对盟军英文广播的翻译,直到1944年因肺结核恶化而返回日本本土。

时间已过去70余年,交换船早已尘封在故纸堆中。当年的乘客陆续作古,即使健在,他们大都对这段心酸记忆避而不谈,以至于人们对交换船一事都很陌生。鹤见俊辅的去世也许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吧,一段充满了苦痛与心酸的记忆的终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5463.html

“解密日美交换船:滞留在敌国的本国公民如何回国” 的相关文章

马宫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马宫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出自嬴姓。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而他的后代造父最终被周穆王封于赵城,从而成为赵姓始祖之一。战国时期赵衰子建立起了赵国,赵文王二十九年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

司马欣是什么人?他自杀后被为何还被刘邦斩首

司马欣是什么人?他自杀后被为何还被刘邦斩首

司马欣是项羽手下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一提起三姓家奴,大家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肯定是三国时代的吕布,其实在秦汉之际,也有一个人可称为三姓家奴,最早是秦朝将领,后来投降项羽,后来又投降刘邦,最终再次投降项羽。他就是秦朝长史司马欣,而他的下场比吕布更加凄惨,自杀后被刘邦...

空城计时诸葛亮背后还有两个书童 司马懿是看到他们才撤兵的吗

空城计时诸葛亮背后还有两个书童 司马懿是看到他们才撤兵的吗

对空城计最大的倚仗,其实是城楼上的两童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写十分详细,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注重描绘细节的同时,还怀有一种宏伟的大局观。作者借《三国演义》这本书深刻的...

关羽被杀后,他俘虏的曹魏三万降卒去了哪里?

关羽被杀后,他俘虏的曹魏三万降卒去了哪里?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襄樊之战,于禁救援樊城,因秋雨汉水暴涨,导致兵败,所督七军三万多人成了关羽的俘虏,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兵败被杀后,放出了于禁,并遣返于禁回国,那么,于禁的三万多降卒,孙权是否一同遣返回魏国了呢?于禁...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狠心对待糟糠之妻,他为何如此绝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司马懿的一生褒贬不一,他前期对魏国鞠躬尽瘁,尽心尽力的辅佐着四代曹氏主公。当然也有人说他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雷霆一击,从他能为了不出仕装病八年就可以看出,司马懿这个人腹中城府之深厚。司马懿这一生有九子一...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是东汉末年群雄中的一位,作为第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董卓无疑有群雄一哥的地位。之所以董卓能够取得如此地位,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大将军何进引董卓进京对抗宦官势力的十常侍,结...

曹操迎接回汉献帝后 曹操对汉献帝究竟多上心

曹操迎接回汉献帝后 曹操对汉献帝究竟多上心

还不知道:曹操对汉献帝有多上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汉末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先有十常事祸乱朝廷, 之后黄中军揭毕而起。然而屋漏偏连夜雨";刚刚稳定下来的东汉王朝又出现太师董卓公然废掉刘辩,立刘协为帝。不顾百姓困苦,迁都洛阳,当此之时,曹操说服袁绍,...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又是继承人 曹操为何如此厌恶这个儿子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那么厌恶曹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曹操厌恶曹丕其实,曹操在54岁那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兵败赤壁之后,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便相当于“死”了。不再以“一统天下”为人生奋斗目标,转而开始眼睛向内,努力经营曹魏那一亩三分地了。比如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