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明代火器:火炮威力强大致朱元璋远扩城墙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5-16)80

明朝守城之一器是何物

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但如果鲁迅先生了解了明朝火器也许就不会这么看了。

明朝是中国古代把火器使用到最极致的年代,火器的种类纷繁多样。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师贺云翱告诉记者,明朝的火器在当时的世界是数一数二的。明朝的火器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燃烧性火器,比如火箭、火球等;一类是爆炸性火器,比如地雷、炸弹等;还有一类是管形射击火器,就是枪和炮这些火器。

明朝有一种叫万人敌的燃烧性火器,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称赞它是“守城之一器”。这种火器是用泥制成的,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圆球,晾干后装填火药,并掺入有毒物质。当敌人攻城时,点燃引信,抛到城下,火焰会四面喷射,并不断旋转,烧灼敌军。因为它 *** 简单,取材又方便,又有杀伤功能,所以才有此称号。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潘仁明告诉记者,古代火器主要都是利用黑火药的燃烧作用来 *** 武器。黑火药的工作原理很简单,主要成分是硝石和硫磺,将这两种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再加入其他一些辅助成分,点燃后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生产高温气体,公式如下:2KNO3 S 3C = K2S N2 ↑ 3CO2 ↑。黑火药对火花和火焰敏感,点燃后火焰的传播速率较快。燃烧时能释放出大量的高温气体,并产生很多炽热的固体颗粒,形成大量的烟,能造成一定迷惑作用。

揭秘明代火器:火炮威力强大致朱元璋远扩城墙

明代的火铳兵,他手持的三眼铳创制于明嘉靖年间,连射性能好,且实用性高,广泛引用于明骑兵和神机营部队,是明军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但此铳精度不高且二次装填(三发后装填)不便,逐渐被明军广泛装备的鸟枪和弗朗机等火器替代,但因其功能的特殊性(连射,可当锤)明末骑兵确依然大量装备。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 明朝使用最多的火器是什么

贺云翱告诉记者,在明朝,使用最频繁、产量更大的就是火铳了。堪称明朝时期的头号火器。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明朝火铳也是南京制造的,是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宝源局”制造的一把铜铳。身长就有44.2厘米,口径是2.2厘米,重量是2斤12两。

火铳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元朝,比西方早数十年。火铳在明朝运用得最广泛。这一时期的火铳,还没有枪和炮的区别,如果想使用轻便,就造得小一点,如果想增大威力,就造得大一点。而通常大一点的叫火铳,小的就叫手铳。两者后来渐渐发展为不同方向,大的往炮发展,小的往枪发展。

但不管大的火铳还是小的手铳,其基本构造都是一样的,由前膛、药室和尾銎(qiong)三部分构成。其中药室部分隆起,上有火门。发射时,先把火药从铳口装进药室,再塞入用木头做成的马子,用来闭气,然后将子弹装入前膛,用火绳通过火门点火,点燃药室里的火药,火药燃烧生成大量的高温气体,就可以将前膛的子弹推射出膛。

潘仁明教授说,黑火药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推进和发射作用,爆炸性能不强,主要是燃烧,通过燃烧时释放的高温气体将周围的东西推射出去。所以黑火药和现代火药的功用都主要是作为发射药所用,而不是 *** 所用。

现代火药与古代的黑火药不同,主要是无烟火药,点燃后产生的烟雾很小,没有多少固体颗粒,可以避免黑火药作为发射药时因为杂质太多而导致堵塞。所以现代火药作为发射药更为好用。

明代的爆炸性兵器地雷水雷用的什么药

明朝时期的爆炸性火器也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地雷和水雷。地雷和水雷最早都是由中国的明朝时期发明的。

据1412年焦玉所著的《火龙经》记载了最早的地雷——“炸炮”,是最早的压发地雷。欧洲是在15世纪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而在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纂的《武编》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 *** 。“水底雷”是世界上最早的水雷。欧美国家是在18世纪才开始实战使用水雷的。

但是潘仁明说,因为黑火药爆炸性能不强,古代的爆炸火器只是利用黑火药的推射功能。爆炸性的火器是把黑火药放置在密闭的空间里,通过引线点燃后,黑火药燃烧过程中产生了高温气体迅速膨胀,从而使密闭的罐子或盒子炸开,而如果密封的罐子里再放些石子、瓷片、铁珠之类有杀伤性的东西,那这些东西也会随着气体膨胀而炸开,从而射杀敌人。

而古代的火药跟现代意义上的 *** 是不同的,火药一般是用作火器中的发射药用的,主要用作弹药的推进剂,让弹药飞射出去。而 *** 是现代才出现的, *** 自身带有爆炸性能,比如我们常说到的 *** ,就是 *** 的一种。它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发生其他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爆炸能量,会产生冲击波,这也是 *** 比火药厉害的地方。而古代黑火药只是利用了它的推射能量,把冷兵器的能量放大。

中国之一部有瞄准具的炮是南京制造

在明朝之前,中国的火炮都不具备瞄准功能,火炮发射时经常位置跑偏,有时火炮在发射时自身还不稳定,因为发射时后坐力大,跳动得厉害,有的后坐力距离高达二三十步,有时还向左右横蹦,甚至倒翻转过来,伤害炮手和自己人。因此,在使用时要先挖一个坑,将火炮安设在坑内,使炮身固定住,然后才能发射。但是这样带来一个麻烦,就是只能固定向一个方向射击,不能机动地调整火炮位置,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火炮就只能舍弃。

但是到了明朝中期,一种名叫佛郎机的轻型火炮传入中国,并且被一位叫何儒常的中国人学会了制造该炮的技术。贺云翱说,最早的佛郎机就是在南京生产。

据资料记载,当时制造的佛郎机炮有大样、中样、小样三种。后来又把佛郎机炮分为五种,依此称号,如一号、二号等,其中一号、二号是重型火炮。各式佛郎机炮,凡是重量在70斤以上的,射程可达2000米。

佛郎机炮是一种携带瞄准具的火炮,前面有准星,后面有照门。装在炮架上,可以上下左右自由转动。因为有了佛郎机传入,中国的火炮开始进入有瞄准具的时代。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率,增大了火炮的射程。

为了提高瞄准率,明朝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铜铳规”的瞄准器具,专门给重型火炮进行发射角度的测量。

当然这种瞄准具和今天的瞄准具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南京理工大学弹道研究所所长王中原告诉记者,现代瞄准具种类多样,技术也更为发达。瞄准具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三点一线,但是根据弹道原理,弹药飞射出去时不可能是直线飞行,是有弧度的,所以在火器口的准星设计上尤其注意,一般现代火器的准星已经考虑了很多因素,比如重力、子弹发射的初速等等。但这是最简单的瞄准具,好一点的瞄准具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风速、气温、湿度等,一些瞄准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节刻度,以使瞄准更精确。

不过,虽然明朝的火器不及现在发达,但在瞄准具上面,王中原说他们也可以根据经验来设置准星和照门的位置,通过不断试验来精确瞄准具。

揭秘明代火器:火炮威力强大致朱元璋远扩城墙

紫金山上架大炮能打中明皇宫吗

在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当年朱元璋在南京将城墙修好后,在大臣和儿子们的簇拥下,登上了紫金山。看着虎踞龙盘、城垣如铁的明城墙,朱元璋忍不住连连点头。可是,其年仅14岁的儿子朱棣却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紫禁城。”朱元璋大惊,因为紫金山、幕府山、雨花台等制高点均在城外,极不利于防守。于是,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他下令增修外城郭。外城郭周长180华里,设仙鹤门、麒麟门等18座城门(如今环绕南京的绕城路,基本上在其旧址上修建)。多疑的朱元璋敏感地意识到,聪明过人的朱棣,对日后自己的继任者将是个威胁。但当时不动声色,剥一个橘子给朱棣吃。马皇后得知此事后,觉察到朱元璋的意图,剥橘子表示要剥了朱棣的皮,抽他的筋,于是赶紧让朱棣远离朱元璋。

这个故事真假先不说,如果真的发生了,有敌人在紫金山上架设大炮,在明朝那种火器情况下是否有可能真的打到当时朱元璋的皇宫内呢?

不妨可以估算一下,当年明朝的皇宫就在今天的明故宫位置,而离太平门附近的紫金山直线距离其实非常近,最多也就一两千米,那么明朝初年的大炮是否有这么远的射程呢?

根据资料记载,明朝初年,大型的火炮有铁臼炮、大将军铁炮、攻戎炮、神铳车炮等等,重一点的有三四百斤,比如大将军炮,轻一点的一两百斤,如神铳车炮。而神铳车炮的更大射程已经可达六七里(500米为一里),由此可推断,如果用厉害一点的炮架设在太平门附近的山上,射到皇宫里是不成问题的。这还只是明朝初年的火炮。到了后来,比如出现了佛郎机炮、红夷大炮等等,射程更是远。

潘仁明告诉记者,一座大炮的射程要跟很多因素有关,首先是火药的推射能力,简单来说,应当是火药用的越多,推射力也越大,但对发射的火器要求也很高,火药越多,说明能量越大,那么承载火药的火器稳定性要求更高,否则很有炸膛的危险。而在古代,虽然火药的来源很多,但生产火器的能力也要跟得上,要能承受得了火药的威力,否则用再多的火药也没用。另外射程的远近跟火器自身的形状、位置等也有很多关系。不过在明朝能把炮弹射到2千米外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现如今炮的射程一般都在50公里以上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5/315491.html

“揭秘明代火器:火炮威力强大致朱元璋远扩城墙”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徐晃投降曹操的过程如何?

三国时期徐晃投降曹操的过程如何?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在投奔曹操之前,徐晃曾为杨奉部将,曹操将汉朝皇帝掌握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徐晃曾跟随杨奉讨伐曹操,曹操看到徐晃,很喜欢他,于是,让许褚出战,两个人最终大战五十合战平,后来,满宠偷...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屡辞公府辟命。后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宜城长,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又转为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

刘关张三兄弟各丢一个地方 三人到底谁才是败家之人

刘关张三兄弟各丢一个地方 三人到底谁才是败家之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刘备丢夷陵,兄弟三人谁最败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同病相怜者,往往会抱团取暖。就好比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一个是破落的皇室子弟,以卖草鞋为生;一个是卖猪肉的豪强,希望能光宗耀祖;一个是流亡江湖的...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只是想要儿子以后能够平安地活下去,他的儿子诸葛瞻确实非常平庸,与他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哪怕他默默无闻也无所谓...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夷陵之战刘备损失五万人马 蜀汉为何就一蹶不振了

还不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最多只损失了5万人,蜀汉为什么却因此一蹶不振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此战的结果是让刚刚崛起的刘备集团,瞬间衰落。魏、蜀、吴三方势力在夷陵之战后整体实力相差不多。在发展上蜀是不如魏、吴的,可是西蜀有着天然...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义》中说...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都说赵云智勇双全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刘备重用

对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在刘备手下是很憋屈,但是他应该感谢刘备,刘备摁住了他人性恶的这个方面,成就了他千古的美名。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孩子怎么样?小时候上讲得七进七出啊,看见刘备说,主公,我把幼主救出来了。大家说此时此刻谁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