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昭君出塞真相:昭君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动机是什么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5-16)150

昭君出塞是西汉时期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之间表示团结友好的一个通婚事件。公元前三十三年,汉元帝以非常隆重的礼仪,把自请出塞的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族的首领呼韩邪单于为妻,以便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和睦共处和友好往来。昭君出塞后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不久,呼韩邪单于病故,按照匈奴的习俗和礼仪,昭君又忍辱再嫁呼韩邪与前妻所生之子——新即位的单于。他们又生了两个女孩,此后昭君便在大漠毡帐之中抚育子女成人,直至生命结束。由此昭君出塞的故事便流传下来,成为历代诗词、戏曲、小说的一个娓娓动听,凄凄感人的题材。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唐代的《王昭君变文》、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近代尚小云主演的京剧《汉明妃》,乃至现代曹禺的新编历史剧《王昭君》所描述的都是这件事。总之,昭君出塞的故事,今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但是,对于昭君出塞人们也有一件事至今还困惑不解,这便是她为何自请出塞远嫁异域的问题。因为,在汉代女子看来,出塞原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汉高祖刘邦时,为了争取汉、匈关系的和平,曾打算把自己的女儿长公主鲁元嫁给冒顿单于以和亲。吕后日夜哭泣说:“妾维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汉武帝时,为了联络乌孙共击匈奴,曾把江都王刘健之女细君嫁给了乌孙王,细君过不惯异族生活便作歌悲泣。可见当时女子是把出塞远嫁视为不幸的,除非迫不得己,否则是不会去的。那么王昭君却为何与众不同,自请出塞远嫁异域呢?

昭君出塞真相:昭君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动机是什么

最早记载昭君自愿出塞的是《后汉书·南匈奴传》,其文说:汉元帝准备以五名宫女踢给前来朝见的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单于,“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有人根据这段史料,认为“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便是她自愿出塞的动机。因为一个良家女子,迫于封建权威,被选进“掖庭”,听候“见御”,纵使获得百般恩宠,也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个玩物。何况“入宫数岁,不得见御”,自然不能没有苦闷和愁思。但是昭君不是抱消极态度和用庸俗 *** 去对待这种苦闷和愁思的,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利用出塞的机会,摆脱这个“黄金的牢笼”。此外,还有线索表明,她出塞的动机,不仅限于狭隘的个人打算,还可能另有比较脱俗的见识。她虽然深居宫中,但对于汉匈两族的关系也不会全无所悉。两族关系的为敌为友,利害得失,在她的思想上不能没有感想和反映。所以当匈奴族首领呼韩邪单于来朝见汉帝,要求联姻时,她便挺身而出,慷慨 *** ,自愿扮演一个“和平使者”的角色,去肩负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友好关系的重大使命。这种认识也是她出塞动机的一部分。

昭君出塞真相:昭君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动机是什么

也有人认为,比《后汉书·南匈奴传》还早三百多年的《汉书·元帝记》和《汉书·匈奴传》就没有记载昭君自请出塞,只记载了汉元帝把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的昭君自愿请行和亲之说,可能是该书作者范晔根据民间传说写入的,其可信程度自然不如《汉书》。王昭君离乡背景被选入深宫,与父母亲朋隔绝已是人生之大不幸了。她难道不会联想到了远在漠北,习俗殊异的匈奴宫廷会是什么样吗?她难道认为去匈奴配异族就摆脱了“牢笼”了吗?因此,恐怕不是她主动请行的。再说昭君的出身和她所处的时代没有滋生为民族团结而献身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产生为民族团结而献身的民族精神。所以昭君出塞并不是她个人的意志,而是皇帝的旨意。

近来还有人提出了一种新见解,认为王昭君是一位土家族姑娘。她的家乡在秭归香溪,此地历来是“蛮夷”杂居之地,有许多少数民族。而在王昭君身上,从她入宫后不愿巧言佞色,献媚邀宠,自愿和番等行动上,亦处处显出她野性、刚强性格的一面,这在当时受封建束缚较深的汉族女儿来说是不易办到的。此外,从她和番时“靓装”请行,唯恐不被选中这点来说,她是把出嫁匈奴单于作为美事,而非作为降低身份的“下嫁”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5/315552.html

“昭君出塞真相:昭君自请出塞远嫁匈奴动机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阿哥作为皇帝的儿子 阿哥平时都住在什么地方

阿哥作为皇帝的儿子 阿哥平时都住在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历史中,清朝的阿哥们,他们都在宫内的什么地方住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近几年来,不管是穿越剧还是古装剧都非常的火爆,尤其是清宫剧,更是掀起了很大的热潮。不管是前几年大热的《宫》、《步步惊心》,还是今年的《延禧攻略》、《如懿传》等。这些清宫剧播出后,让很多的...

刘备当初认可了诸葛亮的规划 刘备后面为何改编心意

刘备当初认可了诸葛亮的规划 刘备后面为何改编心意

还不知道:隆中对后,刘备为什么一直猜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面对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诸葛亮像其他英豪一样,希望能找到一位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明主。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因此要找的那位主公,应该是能听取的他计策,以实现自己心中的宏伟蓝图。在刘备三顾茅庐显示出其求贤...

朱高炽的弟弟敢争夺皇位 朱瞻基的弟弟们为何都很安分

朱高炽的弟弟敢争夺皇位 朱瞻基的弟弟们为何都很安分

还不知道:为什么朱高炽的弟弟敢夺位,而朱瞻基的九个弟弟皆安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很多网友看《大明风华》还以为朱高炽就朱瞻基一个儿子,张氏一个妃子,但是其实历史上,朱高炽有八个妃嫔,十个儿子。张氏是朱高炽的妻子,所生子女为嫡出,他为朱高炽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朱...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是如何走上儒学道路的?他的学说为何被推广?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说一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发出的政令,并不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提出的是“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儒家理论,推崇以儒...

三国时期李典和张辽二人之间的关系为何不好?

三国时期李典和张辽二人之间的关系为何不好?

对于李典来说,和张辽之间存在旧日的恩怨,也即两人的关系是比较不和睦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典和张辽都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张辽自然不用多说,位列五子良将之一,张辽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劝降昌豨,攻袁氏、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灭...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对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经历了三朝皇帝,从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国家从不稳定到盛世的转变。之所以称呼其为名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官能力较强,而且因为他很是清廉,敢于和权贵较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后来...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240—297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人,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拜东观左丞,迁无难都督,功业胜过父亲。吴国灭亡后,出仕西晋,...

都说刘禅昏庸无能 诸葛亮死后皇位为何无人抢夺

都说刘禅昏庸无能 诸葛亮死后皇位为何无人抢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没人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誓“继之以死”来效忠“汉天子”。我们无须去论证刘禅昏不昏庸,只须去查看辅佐他的几位蜀汉重臣,就可以明白,弱如刘阿斗这般的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却无人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